“我們會認真學的。”張海蘭和于夢君神情認真。
胡老三手上動作一頓,看向于知樂,說起他與上頭談論的結果。
“我和上頭的人談過小李的事,他違反了規矩,小李他叔被扣了一個月工資。”
“你受了這事的影響,上頭怕你不來教做海貨了,給你十塊錢和五斤豬肉當賠償。”
于知樂在翻動辣椒,擡頭哦了一聲。
“還有,以後店裡的海貨都由海隅村來供應,九點前送到店裡就成。”胡老三繼續說。
這段時間,國營飯店都從罐頭廠那邊拿貨,質量不太穩定,還要受那邊的氣。
談話時,他提了這個問題,上頭讓他自行解決,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海隅村。
“謝謝胡三哥。”于知樂轉念一想,這是個重組女子捕魚隊的好機會。
胡老三哈哈一笑:“小雙整天念叨着以後要到海隅村當維修師傅,我這個做爹的不得提前替她打好關系。”
于知樂三人撲哧笑出聲。
過了很久,辣椒涼了,她倒入石臼中搗成粗辣椒粒。
這時,饅頭和面包已經上鍋蒸,客人又還沒到,胡老三得了空,站在一旁看。
于知樂到了半鍋油,說:“用菜籽油做最好。”
菜籽油大火燒熟,溫度降至合适,下蔥姜香菜等炸出香味,再下大料,小火慢炸。
撈出料渣後,分三次加入粗辣椒粒中攪勻,期間要加點醋和白酒。
“這油拌點小涼菜,準香掉大家的下巴。”胡老三不斷攪動着紅油,帶出醇厚的香味。
“拌涼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于知樂應道,而後提醒,“不過,紅油做好後加蓋焖涼,味道更好。”
“成。”胡老三記下這個細節。
不知不覺中,已經七點,客人點餐的聲音從窗口傳入。
胡老三帶着兩徒弟忙起來,一直到八點多才做完最後一單。
歇息幾分鐘,他又馬不停蹄趕往罐頭廠,帶回四大桶還在鮮活的各式海貨。
土豆、莴筍、鮮蘑菇、豆皮墊底,把蒸煮熟的海鮮平鋪于其上,倒入紅油小火慢炖,最後澆上一勺熱油。
鮮亮的紅油沁入緊彈的肉中,料汁香而不辣,風味與幹鍋海鮮大雜燴截然不同。
同樣的是色香味俱全,讓人難以抗拒。
正午,店裡客人多了起來,胡老三照舊将其放到櫃台任客人免費試吃。
這道菜得到了大家的一緻認可。
于海光等人來得早,陳昭也蹭上了一口,咂舌回味。
于知樂換好裙子,說:“可以了,走吧。”
她很少穿亮色的衣服,嫩黃色的碎花襯得她白得發光。
而腰部特地做了收緊處理,既凸顯了腰線,又讓裙擺炸開一定的弧度,露出筆直纖細的小腿。
“姐,黃色太适合你了,像公主一樣。”陳昭看呆了,“這個顔色肯定特地為你發明的。”
于知樂開玩笑道:“我穿紅色,你也會說紅色是為我量身定制的。”
周嶽生的視線從她出現的瞬間起就沒離開過。
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周圍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那當然,所有的顔色都是因為姐而誕生。”陳昭做着誇張的表情。
他的聲音将周嶽生的注意力拉回現實。
周嶽生走到副駕駛,替她拉開車門,并在她上車時擡手擋住車門上框。
“叔,我要上車了。”陳昭清了清嗓子,通知于海光。
于海光啞然失笑,學着周嶽生的動作,說:“來,小昭,我給你拉車門,小心别碰到頭啊。”
兩人搞怪的動作引得于知樂瞪了他們一眼,反而讓他們笑了起來。
海東鎮到省城要開三個小時,一路上有陳昭叭叭叭地講,車内氣氛很活躍,時間也過得快。
省城醫院比海東鎮的大上一倍,建築也更新。
四人下車往裡走,吸引了不少目光。
“你好,請問京市來的胡醫生現在在哪兒?”陳昭攔下一個小護士,朝她燦爛一笑。
小護士臉紅撲撲的,目不轉睛地盯着他的臉,說:“培、培訓會結束很久了,胡,胡醫生現在應該和院長他們在食堂吃飯。”
“請問食堂在哪個方向?”陳昭繼續問。
小護士的手指指向不遠處的一棟外牆灰撲撲的建築。
“謝謝。”陳昭朝她眨了眨眼睛。
小護士的臉更紅了,慌忙移開視線。
等四人走出一小段路後,她回過神,連忙追上,提醒道:“欸,等一下,我們有規定,外人不能進醫院食堂。”
“那我們在外邊等一會。”于知樂看了看其他人,大家點頭同意。
她的話音剛落,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小昭。”
四人應聲回頭,食堂門口出現幾道身影,其中一位女士的穿着打扮格外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