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知樂讓張靈把姜、蒜、香菜依次用小石磨加水磨成汁,攪勻後倒入高湯鍋。
另一邊,張海竹用熱油潑辣椒粉,制成辣椒油。
最後一個步驟是熬魚,辣椒油加入高湯鍋中,繼續小火熬煮。
辣味與醇厚的鮮味完美融合,散發出誘人垂涎的香味,讓大家的味蕾蠢蠢欲動。
于知樂取過一隻白瓷碗,一套動作行雲流水。
點豆油,撒香菜蔥花,舀紅湯,夾一筷子一直浸在涼開水中的粉,碼上魚肉,再滴幾滴茶油。
白碗紅湯綠香菜,三種極緻的顔色碰撞,讓魚粉更具吸引力。
“姐,又改良配方了?”陳昭饞得不行,探頭詢問。
于知樂朝他招了招手:“能吃飯了,進來端粉。”
說着,她一字排開所有瓷碗,唰唰唰地完成前兩個步驟,再按照每個人的吃辣程度舀出不同量的紅油。
“你們是在我家吃,還是帶回去?”于知樂偏過臉問。
兩人都選擇了帶回家,她便取過四個瓦罐,湯粉分離裝好,遞給她們。
“鍋裡還有很多魚和粉,讓大家那瓦罐來我家取,她們辛苦了,犒勞一下她們。”于知樂說。
提出分家的女孩們都住得近,互相通知很方便。
“好。”兩人齊聲應答,離開。
于知樂落座,大家開始動筷吃粉。
小胡吃得津津有味,突然感慨:“哎呀,住這麼小半個月,我的口味都被樂樂養刁了。”
“不能搶姐姐。”于遲一聽她的話,眼睛瞪圓。
他的反應逗得大夥哈哈大笑,沖撒了離别前的傷感氣氛。
過了一會,一陣說笑聲由遠及近。
朋友們挎着菜籃,不僅帶來了瓦罐,還帶來了蔬菜水果和幹海貨。
“樂樂。”打招呼的聲音此起彼伏。
于知樂講不過十幾張嘴,隻好将所有東西收下,分批帶人進廚房裝魚粉。
拿到魚粉後,朋友們向她道别,又結伴離開。
于知樂回桌繼續吃粉。
吃過晚飯,衆人吹着涼風聊天。
陳昭的嘴一直說個不停,向胡曲蓮和小胡表達不舍之意。
夜色漸深,他依依不舍地離開于家小院。
于知樂洗漱後回屋,盯着沒有一絲光亮的窗外良久,轉身吹滅蠟燭,上床睡覺。
第二天,大家都起得早,像往常一樣幹着自己的事。
于海光煮粥做小菜,胡曲蓮帶着于婉琴練八段錦,于越翻書,小胡在逗于遲和爬爬。
不同的是,早餐剛吃完,院外就響起了汽車的聲音,甯譚來接于海光三人了。
沉默的一輪擁抱過後,汽車啟動,揚起一片灰塵,很快就消失在小路的盡頭。
“唉。”
這是于海光三人離開後的三個小時裡,陳昭的第一百次歎氣。
“好無聊,做什麼好呢?”他問于越。
他下周一才去罐頭廠上班,胡曲蓮怕他又中暑,幫他請了假,這幾天他都不用上工。
于越被他問了幾十遍,不再擡頭,說:“看書。”
“除了看書呢?”陳昭追問。
于越不回答,氣氛就又陷入了沉默。
這次,打破沉默的是張文心,她快步朝小院走來,喊道:“樂樂,樂樂,我們村上省城的報紙了!”
“咦?”陳昭上前去迎,想看報紙,卻被她側身躲開。
張文心跑到于知樂面前,打開報紙,一行黑色的大字占據了三分之一的版面。
【婦女能頂半邊天,分家也要走在前】
副标題——記海縣進步村海隅村女子分家事件,再往下則是海隅村的大合照。
“劉書記派人送了十張報紙來,他們打算裱一張挂在牆上。”張文心挑了挑眉,“剩餘的九張放在大隊部讓大家看。”
于知樂笑道:“挺好的,希望能幫到更多人。”
“肯定能。”張文心自信地說。
陳昭借機搶過報紙,跑得離她遠遠地,看了起來。
“你這人怎麼這樣?”張文心跑去搶。
兩人在院裡玩起了貓抓老鼠的遊戲,直到張海梅的身影出現在小路。
“文心!張小姑要提分家,張奶奶讓你趕緊回家,好好勸一勸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