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夥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副業組的人也沒閑着,開始從倉庫搜刮東西來搭建秋收晚會的臨時舞台。
舞台的尺寸為了配合樣闆戲的走位設計得比較大,預計在晚會前幾天才能搭建完,大隊長讓運稻子去曬的人實時轉播情況,借此激勵大家。
日子一天天地過,所有的事情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谷倉漸漸被填滿,新小院慢慢落地。
九月二十七号下午,臨時舞台終于搭好。
周嶽生和于海光早上就出門去縣裡的電影放映隊借小型發電機和一些舞台設備,現在還沒有回村。
“光叔他們怎麼還沒有回來?”張文心又看向從村口到打谷場的路。
于知樂在檢查舞台,應道:“不急,就算借回了東西,也得到晚上才能試效果。”
“我就是怕借不回來嘛。”張文心說。
她的話音剛落,村裡的牛車出現在路口,車上赫然放着各種設備,她立即跳了起來。
“這是放映隊的小張,方卓以前的戰友。”于海光介紹。
小張樂呵呵地向大家打招呼。他看着不比副業組的人大很多,大家便都叫他張哥。
傍晚夜幕降臨,于知樂在小張的協助下開始調試燈光和麥克風。
白熾燈和響亮的聲音引來村民們的圍觀,小孩們興奮地在光下跑來跑去。打谷場一直熱鬧到八點多,随着于知樂他們離開又恢複安靜。
“這種小型發電機挺方便,但問題還挺多的,操作也不簡單。”于知樂說。
小張在啟動前反複确認了幾遍,但調試初期還是停機檢修了兩遍,後續才能穩定運行。
等待的過程中,她才意識到電力會成為未來幾年海隅村副食品加工廠的巨大絆腳石。除非公社在這幾年有農村電氣化的發展計劃,不然到時她們要遷址尋求新的發展。
周嶽生一聽便知道她的想法,停下腳步,讓兩人處于面對面的狀态。
“嗯?”于知樂發出疑惑的聲音。
周嶽生輕輕揉散她緊皺的眉頭,笑問:“我有一個好消息和另一個好消息,你想先聽哪個?”
“先聽能讓我更開心的那一個。”于知樂歪頭看他。
她靈動的小表情讓周嶽生心一化,忍不住摸了摸她的臉。
同時,他開口應道:“年底縣裡水利電部會發布農村電氣化發展的方針,劉書記為海東鎮争取到了兩個試點名額,你覺得會選中哪條村子?”
“你前段時間一直在忙這事?”于知樂提高音量,身體微微前傾。
周嶽生嗯了一聲,将她摟得更近。
在她堅持要做海蜇罐頭時,他就知道海隅村今後的發展速度會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并且意識到這個問題。
後來,他在甯譚的辦公室碰見劉英,簡單打過招呼後便問起縣裡關于這方面的發展計劃,才得知她在為試點名額奔波。
巧合的是,當時劉英的司機出了點小問題,他便主動争取機會,成為她的臨時秘書和司機,陪她到縣裡開會。
“是我們嗎?”于知樂仰頭追問。
周嶽生順勢親了親她,反問:“除了西山村,海東鎮還有比海隅村副業發展得更好的村嗎?”
他的問題一出,兩個試點名額的歸屬顯而易見。
“那另一個好消息呢?”于知樂又問。
周嶽生笑了笑:“另一個好消息是——”
他拉長聲音,又停頓幾秒,拍拍她的頭:“是驚喜,于七七同學好好期待吧。”
“喂,哪有你這樣說好消息的。”于知樂撇了撇嘴。
她伸手要掐周嶽生腰間的軟肉,卻被他提前握住手腕。
沒等她掙脫,兩人的呼吸便交融于夜色之中,許久之後才恢複各自原本的節奏。
在所有人的期待下,九月的最後一天終于到來。
從清晨的第一聲雞鳴起,村裡人的嘴角就沒下來過,笑呵呵地看着小孩們笑鬧玩耍。
今晚要上台的人早早翻出了自己最新的衣服,穿上又換下,反複折騰上十幾次。
于知樂是今晚的串場主持,還有幫大家化妝,所以吃過午飯就前往副業組小院。
一直忙到下午三點,張曉雲帶着小跟班們跑來喊她。
“樂樂姐,好多小汽車停在我們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