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知樂看了看手表,快到朋友們的日常學習時間了,小院馬上就會熱鬧起來。
而現在才十月,海縣農村電氣化發展的計劃還在前期籌備階段,内部消息不适合透露給太多人。
“到我家談吧,我們再對一對過兩天投放蝦苗的細節。”于知樂說,随後看向藍圓圓,“我先考慮考慮,過幾天再給他答複。”
三人不約而同點點頭。
接着,藍圓圓進了圖書角,張文心和于初月與她一起離開小院。
回家的路上,她們在某片樹蔭下看見被村民們半包圍住的陳昭和于遲,平日裡總在小院玩耍的小孩們也在場。
“陳知青,聽說白薇的稿子又投上了,下回你還讀嗎?”有人問。
陳昭應道:“讀,還給大家讀,不過下次會提前把大家聚在一起。”
“大夥一塊聽也好,不用你跑幾處重複讀。”張二嬸娘笑呵呵地說,并遞過一個杯子,“喝茶喝茶,這是用我家老頭子在山上弄的金銀花泡的,對嗓子好。”
陳昭淺抿一口,而後清了清嗓子,打開報紙開始讀。
他的發音字正腔圓,每個字都清晰有力,有時還會根據文章内容變換語調和表情,很快就讓大家沉浸其中。
于白薇這篇稿子輕松幽默,被寫進文章的人也不惱怒,跟着衆人哈哈大笑,臉上甚至能看得出幾分自豪。
“陳昭比省城有些播音員還強,去廣播站工作肯定能收到很多交流信。”于初月感歎。
張文心聳了聳肩:“确實,他長得也不賴。”
于知樂沒應聲,她在看于遲,看着他睜圓眼觀察周圍人的樣子,覺得心都要軟化了。
三人沒停留太久,繼續往于家小院走,到家後與于婉琴幾人打過招呼便直接回了房間。
“我們村最快明年四五月份就能通電?”于初月聽了于知樂的話,發出驚呼。
于知樂應是,補充道:“這是最理想的情況,最晚要到明年年底。”
“王廠長和杜先生說的幫助是提供相關設備,前者想在我們規模沒發展起來前借你的能力提高競争力,後者是看中了海隅牌的潛力。”張文心一下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利益關系,“所以你要在未來幾天決定合作對象。”
“對,你們怎麼看?”于知樂問。
于初月說:“杜先生是港商,實力更雄厚,我覺得和他合作更好,還不用擔心以後味型近似的問題。”
“省城罐頭廠成立了這麼多年,對生産設備的了解比外行多。況且佩蘭姑姑是副廠長,合作更靠譜。”張文心持相反意見。
她不選杜生還有另一層原因,她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很不喜歡杜九姐弟做事的風格。
提及于佩蘭,于知樂回憶起中秋假期時與她的談話,心裡的天平慢慢向一側傾斜。
想着,她唰唰唰地在空白頁寫下幾個詞語,随即将話題轉至斑節蝦養殖。
于初月率先開口:“條子和尾款已經給葛泰了,他說那天淩晨三點出發,估計十點能回到。”
“前後通知了三批人去培訓,曲欣老師隻留了十個人,說後續再慢慢增加。”張文心報了一遍名單。
于知樂給兩人過了一遍自己安排的流程,确認無誤後就結束了這場小會議。
她再回到院子,隻見周嶽生和秦雲柏在說話,環視四周尋找家人和周家父母的身影。
周嶽生瞥見她的動作,上前解釋:“他們都去牛棚了。”
于知樂了然,才想起張文心二人和秦雲柏還不知道對方的身份,便簡單介紹了一番。
“活的物理學家。”于初月哇哦一聲,“第一次見。”
“那也不能是死的物理學家,我就站在這兒。”秦雲柏啞然失笑。
他的話莫名戳中了于初月的笑點,她撲哧一笑,說:“我還以為科學家都沉默寡言、深居簡出,你真有趣。”
“一般有趣,十分——”秦雲柏被周嶽生踢了踢小腿,立刻噤聲,禮貌微笑。
于初月好奇地追問他物理學家的生活,他好聲好氣地回答。得知他去過粵省,她興緻更加高漲,擺出一副要拉着他聊到天黑的架勢。
“她最近真的是被粵省迷住了,還去文化館借了幾本書。”張文心笑着搖頭,“好不容易逮到一個去過粵省的人,肯定要問個痛快。”
于知樂問:“李知青不是粵省人嗎?”
“李然?”張文心面露疑惑,“他是京市本地人,之前閑聊的時候隻說去過蘇省和魯省。”
于知樂哦了一聲,沒再說話。
張文心還有其他工作要忙,沒等于初月,先行離開。
見于初月二人聊得投入,周嶽生直接牽起于知樂的手,帶她走出小院。
“怎麼?要和我約會?”于知樂戳了戳他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