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認識後,于知樂三人才發現這群人大多來自外縣的鄉鎮,她們有的是婦女主任,有的來自當地的宣傳隊。
而所有人不約而同選擇到海隅村交流學習的原因是省城報社一連五天都刊登了與村裡秋收晚會相關的文章。
報道中,喬老師夫婦變着花樣誇贊海隅村節目編排的出色,而且誇贊的點都很切合這段時間的宣傳風口。
“過段時間就要貓冬了,我們宣傳隊打算利用這段時間科普衛生的重要性。”有人歎了一口氣,“村裡人都看膩了照葫蘆畫瓢的表演。”
“我們是掃盲進行得不順利,想學點新花樣,讓大家能邊開心邊學點知識。”另一位大姐附和。
其他人紛紛吐苦水,表示宣傳工作難做。
于知樂先在心底将她們遇到的難題進行分類,再逐一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做法。
“大家有别的想法可以說出來,我們一起讨論。”她說。
聽了她的話,衆人開始頭腦風暴,或在她的提議上添磚加瓦,或根據以往的經驗提出别的方法。
現場的讨論氛圍逐漸熱烈,大家埋頭記筆記的頻率慢慢變高。
一場酣暢淋漓的交流會過後,時間來到了下午兩點。
“于同志、張同志,今天的交流真是痛快,感謝你的傾囊相授。”鄰鎮的大姐露出爽朗的笑容,“明年五月底村裡的櫻桃開始成熟,味道很好,歡迎你們來交流學習。”
于知樂三人笑着應好,分别與她握手。
随後,她們一一與其他人道别,大夥都熱情地發出邀請,還有人希望她們能帶上表演的人一起。
終于送走所有人,三人不約而同地長舒一口氣。
下一秒,張文心的肚子發出咕噜一聲巨響。
于知樂和于初月也才感受到餓意,準備回家吃飯。
“等等。”張文心連忙叫住她們,“傍晚在樂樂家集合,我們讨論一下成立宣傳隊的事。”
于知樂二人對她的決定沒有任何異議,以目前她們仨的工作量而言,成立宣傳隊負責這方面的事情是必然的選擇。
于是,她們合聲應道:“行。”
回家的路上,于知樂拆開杜生的回信。薄薄的一張信紙上隻有龍飛鳳舞的一個好字,讓她啞然失笑。
回到小院,家人已經進屋午休了,隻有周嶽生在長桌前皺着眉翻看一本厚度堪比磚頭的書。
于知樂壞笑着放輕腳步,悄悄走到他的身後,再探頭做出唬人的表情。
“啊。”周嶽生配合地做出驚訝的表情,語調卻沒有任何起伏。
于知樂撇撇嘴,揉了兩下他的臉說:“你的演技太差了,應該去找齊導進修幾天。”
“好,回京市就去找他。”周嶽生笑着應道,親了親她的手,“粥還在竈上溫着,我去給你盛。”
于知樂點點頭,順手拿過那本書,往後翻到放了書簽的頁面,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過了一會,周嶽生端來一大碗冒着熱氣的海鮮粥,放到她面前。
這次煮海鮮粥的材料都是幹貨,雖然少了幾分鮮甜,但依舊鹹香十足,極大程度地滿足了于知樂饑腸辘辘的胃。
吃了半飽後,她的話開始多起來,絮叨着工作上的瑣事和第四季度的工作安排。
周嶽生始終溫柔地注視着她,耐心地聽她講話,時不時回應一兩句。
“不吃了。”于知樂突然放下瓷勺,把碗往前一推,“我要看書。”
周嶽生遞過書,直接把剩下的粥吃完,三下五除二洗幹淨碗,坐到她身側陪着一起看書。
一時間,院子裡靜得隻有書頁翻動的聲響。
十幾分鐘過去,于知樂的困意上來了,連連打哈欠,直接合上書,準備回屋睡覺。
沒曾想,周嶽生直接攔腰将她抱起。
“你做什麼?”于知樂不可避免地回想起昨晚在夢裡出現過的一些畫面,開始臉紅耳熱,“快把我放下來。”
見狀,周嶽生微微挑眉,問:“你想我做什麼?”
于知樂沒應聲,索性把臉埋進他的胸膛,但沒能掩飾一片通紅的耳根。
周嶽生輕笑兩聲,沒有繼續逗她,隻是将她抱進屋,輕放在床上。
“我要睡覺了。”于知樂倏地翻身,拉過單被蒙住頭。
緊接着,她覺得身後一熱,薄被就被輕輕扯開。
“别悶着了。”周嶽生往床邊挪了挪,解釋,“我想和你多待一會,等你睡着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