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去彼昭昭 > 第11章 第 11 章

第11章 第 11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說是兩年前的年關上,屏州發了場水災,官道被淹得七七八八,想上京的,要麼冒着風險走水路,要麼繞遠,借道相鄰的例州。

舉子自然是不願冒風險的。他已考過一次,落榜之恥積羞成怒,迫使他三年苦讀不敢釋卷,就指望着這一次春闱揚眉吐氣,可不能折在半路。他打算着,借道例州穩妥,多費的時日,用來順路拜訪當地的士族和鄉賢,交際一二,也好方便日後仕途。于是,舉子一一給寄去拜帖後,為免遲誤考期,剛過完上元節就别了家裡,攜一書童匆匆啟程了。

舉子門第不顯,但結了個寒門出身又席豐履厚的好嶽家,成婚以來,依托親族頗拜識了些貴友,此番亦複如是。一路行來,順順當當,偏巧在康甯縣出了亂子。

那日後晌,舉子二人途徑縣城,顧及接下來趕山路辛苦,就準備就地住下多歇幾時,天亮再出發。舉子本意拜會了縣官乘便寄宿,不防縣官巡視鄉裡未歸,城中又無可踏足的門楣,隻好去往客棧投宿。康甯縣是個小縣城,城裡隻一家客棧,統共十餘間房,還有一半在修繕,正好趕上了空着的最後一間。

收拾停當,二人下來客堂用晚飯,在少之又少的客人中,他們見着一個儒生,邊啃吃薄餅邊捧了書卷默誦,很是用功。舉子頓生惺惺相惜之感,主動上前自報了家門。儒生卻非應試的讀書人,他自稱是屏州烏原縣的幕友,探親路過的康甯縣,明日拜會過縣官就要返程屏州了。

舉子沒去過烏原縣,隻來往過幾個烏原縣的舉子。他也擔心異鄉遇騙子,攀談中有所探查,而儒生言談自若,又端的臆揣官事的姿态,實在沒探着可疑之處。舉子遂放下心來,與之交換了名帖,相約日後再聚首。

舉子的擔心不錯,這儒生确非烏原縣的幕友,他那名帖上就沒一個字屬實的,但要說死他和舉子失路有關,倒也未必盡然。

用過晚飯後,舉子回房歇息,書童去了前院照看他們的騾馬,變故就是在二人分開的這個當口發生的。差不多天擦黑兒的時候,舉子突然慌慌張張地抱着行李來找書童,說什麼都不住了,立馬就要趕路。書童哪裡能攔得住主子,糊裡糊塗地就跟着上路了,其間問起緣由,舉子始終緘口不言,隻是一臉心有餘悸的樣子,好像将将逃出生天。

一月的天黑得快,時辰其實還早,二人出城門時才近戌時,照他們的腳程,午夜前後勉強能抵達下一個驿站,到時可再休整。而這段路也并不算險,隻要中間翻一座山,便都是官道了。但是就在中間這段山路上,不知怎的,二人竟沒頭蒼蠅似的走散了。

書童運氣好,誤打誤撞自己走了回頭路,連忙掉轉康甯縣報官尋人。失路的畢竟是位舉子老爺,縣官不在,差役們也不敢怠慢,當即搜羅了人手去找,還不忘傳信給縣官。一群人就這麼找到了天亮,終于在山林深處一斷崖找見了舉子的屍骸,殘缺不全的,想是被豺狼虎豹分食過。

趕考的舉子橫死,是大事一件。摸着夜路趕回來的縣官耽擱不起,核對過屍骸身上的浮票,确認身份無誤,就層層上報州府,立案稽查。然後仵作檢屍、縣官親驗,俱定死因為墜亡,約在後半夜,其餘外傷都是死後所緻。也檢點了舉子随身的物品,幾個銀錢,一無所失,而且舉子家道壁立,從小清貧慣了,又怕途中漏财招禍,根本一身樸素,連坐騎都隻是騾馬,倒是那頭騾馬一徑沒找見。

不謀财,或許是仇殺,有人推倒舉子摔落斷崖。

第一個被懷疑的就是書童,但舉子死在後半夜,書童還未入夜就和差役們一起找人了,不曾單獨行動。舉子風評也一向好,沒有結過仇家。何況,怎樣的仇家會一路跟蹤到山裡,非得撇下瘦弱的書童,專挑舉子落單的機會下手?

往前推索,舉子上一次落單是客棧,那時他急急離開,難說是否察覺了危險,因此,第二個被懷疑的就是儒生。人自是沒找見,據店家說,儒生是舉子離開前走的,他來客棧本就不為住店,午後買了薄餅,坐在客堂一吃就是一個下午,吃完便走了。人的确可疑,但康甯縣找不見,假名帖用不上,查來查去,不了了之。

再往前就沒的查了,舉子這一路拜訪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也沒遇見儒生這樣的蹊跷,總不能将他此前交際逐個排查過。

然而,除失足外,仇殺就是最合理的。那座山所占地界不甚大,差役們上半夜已翻找一遍,包括舉子墜亡的斷崖,而且一群人喧叫着找,人就在山裡,如何聽不見?既然舉子死在後半夜,那麼前頭的時間,極有可能是被挾持去了哪裡,求救不得,又被趁機推落斷崖,隻是沒有線索。

最終,還是以失足結了案。

事情到這兒,實際就了結了,該查的都查了個全,也就儒生有嫌疑但下落不明。兩個州的州府特派了官差來查案,也是查來查去,不了了之,隻能例行公事地察勘下周邊,填補公文交差。之後,舉子有些家世的嶽家不忍賢婿不清不楚地客死他鄉,曾隔山跨水地努力過一陣兒,徒勞無功,漸漸也便罷手了。

到底是存了疑點的案子,一傳十、十傳百,街談巷議都猜舉子是被山野精怪餍住了。那個儒生就是妖孽的幻化,哄騙舉子離開人氣盛的客棧,又作法使他們主仆失路,誘人跳下斷崖。分食舉子的哪裡是豺狼虎豹,就是那個妖孽!至于為何放過書童,當然是他童子身陽氣重,百邪不侵了。一時間,那座山也被添油加醋成了妖孽的巢穴,人人走避,生怕變作下一具殘缺不全的屍骸。

***

講完了,吳孟娘一瞬不瞬地盯着遠溯看,等他反應。

聽完了,遠溯很體貼地,将手頭剝好的,最後幾個毛栗塞給吳孟娘。

“你是認為,我們身在舉子喪命的那座山裡,”遠溯向孔道裡指了一指,“分食舉子的豺狼虎豹或妖孽,就是那東西?”

吳孟娘沒定論:“這個事情,也是我那故人同我講的,他當年正從屏州借道例州,将街談巷議聽說得清楚。他确乎認定吳家村才是罪魁禍首,但沒同我講明因由,他的原話是,‘倘或真有妖孽,也是被吳家村豢養的妖孽’。”

又道:“我雖無法肯定我們所在是否舉子喪命的那座山,但能任意出入這一帶山林的,必然隻有吳家村的人。我們反正是被困在山裡,又遇上傷人的兇獸,如若反抗不成,不也是殘缺不全的屍骸一具了。難道吳世川關我們在這裡,旨在殺人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