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着,掌櫃捏着參的中部,将參舉到虞薇念眼前,指着蘆頭道:“這是蘆碗,一個蘆碗代表一個年頭。”
說罷,就開始數蘆碗。
一共十三個蘆碗,代表着這顆山參隻有十三個年頭。
“參的年份越久越值錢。二十年以上的參與二十年以下的參,不止藥效上有着差異,在價格上也是天差地别。”
見虞薇念聽的認真,掌櫃的又道:“若是百年老山參,能賣百兩銀錢一兩參。若是五十年的,也能賣個十兩銀錢一兩參。但姑娘這顆參,才短短十三年,隻能賣個一兩銀錢一兩參。”
虞薇念擰着眉,點了點頭。
掌櫃的并未诓騙她,來前她特地尋了秦村長,村長也是如此說。
雖說早有心理準備,可聽到掌櫃的報價,心裡還是有些失落。
前世的小說裡,人參可是價值千金的大補之物,沒想到到了她這兒,竟然并不是這麼值錢。
若是她看過紅樓夢,便知曉在清朝之前,人參的價格并不高。
當然,年份過百的除外。
哎,她的發财夢,就這麼破滅了。
對于價格方面,虞薇念并無異議。掌櫃取來小秤,共三兩六錢。
“小娘子,這是參錢,您收好!”
三枚一兩的雖銀子,外加六百個銅闆,被虞薇念包進了帕子裡,貼身放好。
“日後若是有藥材,皆可賣到我們鋪子。價格方面,自是不用擔心。”
虞薇念笑了笑,點頭應好。
“小娘子慢走!”
出了藥鋪,虞薇念并未閑逛,也未購買任何東西,直接回了西家屯。
實在是這點子銀錢,她舍不得花。
從遼安城到西家屯的路程并不遠。出了城門是條筆直的官道,說是官道,其實就是一條寬些的黃土路。人馬車畜走得多了,路面凹凸不平,有不少的坑坑窪窪。
虞薇念想着事,不曾注意注意腳下,一腳踩到淺坑裡,一個踉跄摔倒在地。
此時路上已有不少行人,虞薇念身後的婦人見狀連忙跑了過來,伸手去扶人:“大妹子,可摔着哪了?”
“沒,沒摔着哪。謝謝嫂子了。”
借着婦人手臂的力,虞薇念爬起來,淡定的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半點不覺得丢人。
“客氣啥?沒摔着就好。”
“大妹子哪個村的,我瞧着面生。”
“西家屯的!”
一說西家屯,婦人就明白為何這女子瞧着面生,“難怪,我說怎麼沒見過你!”
見虞薇念不甚理解,婦人主動解釋道:“咱們遼安地界大,人口卻是比不得别的縣。每到趕集廟會,或是進城賣貨,戶戶都是全家出動。所以周邊的村子裡,不說叫得出名兒,總歸是打過幾次照面的。”
“剛一看大妹子面生,生得又好看,不太像我們這兒的人,我還尋思着是哪個地方來走親戚的呢。”
婦人說着,又問起虞薇念關内的風土人情。
虞薇念知無不答。
婦人啧啧咂舌,心道同是大梁子民,飲食與習俗上的差異竟如此之大。
一路上,虞薇念與婦人同行,聊得倒是暢快。臨分别前,婦人告訴虞薇念她叫沈鳳琴,住在紅壩村。又說兩村隔得不遠,讓虞薇念得了空去她們村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