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重生之我帶全族去謀反 > 第3章 第 3 章

第3章 第 3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又有個婆子風風火火跑進來,叫她。

“李婆子!你跑這裡來做甚,她眼看就要死了,上頭有話,不許管,更不許救呢……你是有天大膽子不成。”

李婆子哀求着:“好妹妹,你就當沒看見我。”

那人疑道:“她一個壞事做盡的鄉下胚子,又不供你吃穿,你管她死活?”

“我幺女病重的時候,蘇娘子給了我一根金钗,救了她的命哩。做人得知恩圖報啊,否則與畜生何異……”

後來的話,後來的事情,疼昏過去,在昏昏沉沉中咽了氣的蘇織,再也不能知情了。大夫究竟來沒來,其實也無關緊要。那時她抱定死一人保全族的決心,就有仙丹,也不會肯吃。

思緒飄遠之際,有個脆生生的嗓音在身前響起:“主家娘子吃過野櫻子嗎?那個也好吃,比這個還甜,今天沒找到,下次找到了我給主家娘子送來嘗嘗?”

是阿月。

她仰着小臉,看着她甜甜的笑,眼中盈滿真誠。

蘇織摸摸她微帶汗濕的頭發,說:“我知道你,你是裡正伯伯家,大房幺女對不對?論輩分,我是你姑姑呢。”

她眨了眨眼,少女俏皮可愛,出乎意料的好說話。

阿月喃喃着,“我們可不敢和主家娘子攀輩分呢…”

蘇家是大家族,男耕女織繁衍子息,家族人丁在淮陽盤根錯節,單是淮陽城裡住着的就有上百口子。蘇織的祖父是城中主支族長,也是家族裡最有出息的子弟,以前在京裡當大官,好像是什麼院子裡編什麼東西的。

具體編什麼,阿月也不懂。她隐約想,可能在京裡編竹簍或者井轱辘繩之類的,也比鄉下要厲害吧。就好比在他們帽頂村,大家都是跟在雞屁股後面撿雞子兒,可她跟着阿娘去趕集,縣裡兩文錢能買三個雞子兒,到淮陽城,兩文錢就隻能買一個了。

阿翁說,主支族長告老,城裡住絮煩了,回到祖輩住過的村裡,建起十裡八鄉頭一份的青磚大宅。宅子建成三五年了,雖說平日也沒人回來住,但他們帽頂村的人,出個門子腰闆子都更硬挺呢。

“說出去是同一個祖上,可這祖宗也分遠近。咱們村十戶裡頭八戶種着人家的田,端着人家的飯碗。放前朝,人家是地主老爺,咱們就是人家的奴婢。主家心善,租子收的少,也不把咱們當奴婢,不攤派勞役給咱們。逢年過節,也當親戚似的走動起來,但咱們可不敢拿大,真把自己個兒當親戚了。”阿翁在酒後曾這樣囑咐幾個叔翁和爹爹叔伯他們。

“那不能,那不敢。咱可不敢充大頭,主家的親戚是誰,那都是城裡富戶,都是員外呢”,三翁翁吃多了酒,就跟磕頭蟲似的頭一點一點。

“咱淮陽蘇家人心善哪。”,三翁翁邊點頭邊感慨。

“不論其他。就說咱身後的帽桐山,那都是主家的,還不是随便咱們撿柴打獵拾果子?”

三翁翁放低聲量,嗓音黏黏糊糊:“你們也知道,我二小子嶽家的堂妹生得好,去城裡趕集時,被蘇家糧鋪掌櫃娘子看中,說給了他家小子。掌櫃娘子曾經是蘇封員外夫人的丫鬟,那小子從小就跟着員外家的少郎君讀書,後來又陪着少郎君跟商隊,走南闖北見得多……”

三翁翁講話永遠沒有重點。

阿月在酒桌旁邊假裝認真給他們砸核桃當下酒菜,一邊偷聽一邊心裡嘀咕。虧阿翁他們不嫌他啰嗦,還都聽得認真。幸虧她跟着爹爹去淮陽城賣糧的時候,見過‘走南闖北見識多’的那個黑小子,否則就三翁翁這一拐十八彎的關系,誰曉得是哪個。

阿月多聰明啊,她面上不露痕迹,天真無邪的将剝好的核桃仁捧到桌上,大翁翁誇她能幹,在盤子裡順手摸了根青瓜給她。

阿月笑的眉眼彎彎,捧着青瓜一口口吃的滿足。青瓜貴呢,這幾年他們自家種的多了,才不值錢,但平日裡結了好瓜,都要摘了碼好,送進城換錢。

“我家二小子和他們一桌吃酒,他們說啊,永安那邊的蘇家,可不比咱們主家和善。他們那頭也靠山靠河,地肥比咱們好,過得可不如咱們。主家收租一分不少,鄉裡人要用柴火,每年還要交柴薪錢。進山摘了果子打的獵物賣了錢,也要交一份給主家。”

長輩們就一片驚呼。說沒幾句,又都竊竊着,讨論主家會不會也學着要錢。

阿翁就說:“咱主家心善,沒有不顧鄉親死活的道理——從前鬧災,主家不光免了咱們的租子,不是還派人運糧回來救濟咱們!”

大家又一緻贊歎,贊頌我們淮陽蘇家人品性好,心地善良,團結一心。

“隻是,”,阿翁話音一轉,“咱們也不能得了便宜還賣乖。”

他闆着臉嚴肅說:“主家的小娘子回村裡暫住,不管聽到什麼傳聞,都不許你們出去嚼舌根。家裡的婆娘也都各自管好——過幾日山上打了獵物,都拿頂頂好的先去問問主家要不要。”

阿月心裡想着阿翁的教訓,盡管心裡很想和仙女似的主家娘子親近,卻也怕惹怒娘子,萬一她回家告狀,不許他們上山打獵摘果子,那可糟了。

一邊琢磨,一邊又忐忑:這捧紅子刺是不是少了點…可這趟上山帶着幾個剛學會走路的小毛頭,跌跌撞撞,實在不敢去遠,沒什麼好東西……若不然,紅子刺的樹葉分主家娘子一把,回去炒茶也香得很呢。

蘇織拿起幾個果子放在阿月手心,說:“我在家裡排行第五,你不想叫我聲姑姑,要不然,你喚我五娘子吧。”

她略微提高音量,朝不遠處那群嘻嘻哈哈沒個正行的孩童微笑,“你們也都這樣叫我呀。”

深秋的天,高且闊。山風自帽桐山而來,帶着深山草木清香,撲人滿懷。年方十二歲的蘇織,身量尚未長開,逐漸褪去稚童的懵懂,站在村口的樹蔭石磨旁,如同阿翁太婆們口中神仙身邊的玉女,卻又不止玉雪可愛,而是漸有殊色。

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一幕深深地記憶在孩子們心中。帽頂村的孩子們在長大後際遇各不同,但無論世事如何變幻,五娘子都是他們心中最獨特的存在。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