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重生之我帶全族去謀反 > 第27章 第 27 章

第27章 第 27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憨老三人如其名,長了張憨厚面孔,心思可多得很。他嘿嘿笑着搓手:“我家老大聰明,今年也才十九。我聽說大郎君也不過這個歲數……”

他想得長遠。萬一大郎君需要個啥子伴讀小厮,他大兒正合年紀。

裡正啐一口,道:“把你們的小心思都收收。祖墳冒青煙,蘇家來了五娘子,不嫌咱們是莊稼漢,願意貼錢貼心思。咱醜話說前頭,學裡隻收六歲到十三的娃兒,學得不好,人家也不白供,連續三次考試不合格,就要給退回來。甭管娃兒們學的咋樣,誰要是敢找不痛快,年末族裡祭祀,你家供品,就甭想進祠堂。”

這話說的重,一時無聲。

族裡頭祭祀,家家戶戶都要出供品,一來敬祖宗,二來敬先人。誰家爺奶爹娘不等着子孫孝敬呢,供品放不進祠堂,誰見了都得啐聲“不孝子”。

往後婚喪嫁娶,子女婚事,沒人願意搭理。

有裡正主持局面,入學的孩童銳減。最後統計下來,共有十一個男娃,兩個女娃兒。

倒不是女娃兒少,而是很多人家,不願意把女兒送去讀書。裡正去問,他們還振振有詞。男娃兒識字,以後能去鎮上找個活計,女娃兒以後是旁人家的,費那功夫!

再者說,七八歲的女娃兒,很能幫家裡打草撿柴,燒水做飯照看弟弟妹妹了。

這兩個女娃兒,是阿月和她堂姐紅紅,都出自裡正家。無論裡正怎麼勸,那些平日裡和善的叔伯嬸娘們,都不肯把女兒送去識字。

有人還私下同阿月她娘嘀咕,說,“女孩兒家,學個針線,竈上手藝,嫁人就夠使了。你叫她學的多了,當心走了性情,瞧不上莊稼漢,不好說親事。”

阿娘聽完,很是猶豫,同阿爹商量,被阿翁聽到。阿翁叫過阿爹很是罵了一頓。

五間房,兩間做課舍,一間備給夫子住,一間是竈房,還有一間空着備用。書桌闆凳,都由蘇家供給,筆墨紙硯,蘇織興沖沖挑了一堆抱到學堂。

大兄來轉過一遭,面無表情的命人全部拿走。

她不解,隻當大兄小氣。走兩步喘一口的顧祯,也讨人嫌跟着來瞧。

同她說:“凡蒙童初學,需得先牢記背誦,背熟‘三百千’,書上認字,再學執筆研磨。記得我當年啟蒙,家母備下徽州硯,夫子命換成了五十文的黃州硯。”

他提示的隐晦。其實還有句隐去沒說。

這些孩子出身窮苦,縱得蘇家錢财支援,難道能資助他們一輩子?由奢入儉難,用慣了名品,再想習慣普通,可沒那麼容易。

雖然讨厭顧祯,但他說的有幾分道理。在大兄注視下,蘇織也不得不行個萬福禮,道聲“多謝陸兄長”。

至于顧祯又在假惺惺說甚麼“不必外道,叫我十三哥即可”,她隻當沒聽到。

學堂建成,一時找不到合适夫子,蘇織撸起袖子躍躍欲試,很想過一把為人師表的幹瘾。蘇敏時卻阻止她的異想天開,隻叫自己身邊識字的小厮先去教孩童們背誦《三字經》。

帽頂村偏僻,村人見識不多,阿織暫代教職,他們或許不以為意,甚至會以為驕傲。但阿織隻是暫住,終究要回去淮陽,甚至去到更遠。

離經叛道,男子還可說放蕩不羁,魏晉名士;于女子,便是終身盡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