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給老太爺祈福的名義,躲懶。
蘇織果然正在去萬樂寺的馬車上。
一大早,街面遊人如織。市井迎傩,擊鼓鳴鑼,熱鬧非凡。小花從未見過這等熱鬧場景,撩開車簾,順着傩戲隊伍,眼睛眨都不眨。
馬車被擠着,慢慢往前挪動。
蘇織說:“他們要一直鬧到除夕,每年都給家裡下帖子,家裡得接三五撥呢,你想看,到時看個夠。”
小花這才依依不舍收回目光,“姐姐不是說,每年族人回來,你又破财又發财,今日不在,怎麼收禮?”
“今日可收不了禮。”福銀笑着,遞上銀叉,供她們吃剝好的南柚。
這柚子與乾國常見的香柚不同,味道酸甜可口,汁水豐沛,是榕城特意送來的。
“咱們五娘子啊,算盤打得精……”她揶揄,“祭祖哪有功夫。正經收禮,得到除夕日,人都來拜,紅包禮盒一個接一個,壓得我們手臂疼幾天。”
“咳咳,”蘇織尴尬,“那我的紅包,不也流水般送出。”想到就心疼 ,年年入賬,年年出賬,總是入不敷出。大家送禮,多是特産土儀,或有奇珍異寶也不能賣。
她身為長輩,紅包裡正經要包壓歲錢,那可是真金白銀。
萬樂寺,背靠城西一座小山頭,山不陡峭也不高大,人行半刻鐘,就能登頂。寺廟幾代經營,春可賞花,秋有紅葉,山景頗好。因地勢便利,香火鼎盛。蘇家在寺裡不少布施,蘇織自然是貴客。
她馬車到山門前,知客僧一眼看見,當即迎來,雙手合十念佛:“一年不見,五娘子又長高了。”
蘇織咦了一聲,“法慧大和尚?你怎麼跑出來當知客了?”
沒料到她消息如此不靈通,倒問得法慧一怔。
因今日人多,福銀、春檀、香芸三個大丫鬟和幾個小丫鬟都跟來。春檀見狀上前一步,附耳道:“忘和您提了,五個月前品泉大師圓寂,萬樂寺如今的方丈是法守大師。”
蘇織了然。
那就難怪了。
法守和法慧是同門師兄弟,但兩人從來不合,多次辨經,不分勝負。法守小心眼兒的很,如今他當上方丈,可不就把師弟攆出來當知客僧了。
她啧啧,隻是吃相也太難看些。好歹是同門師兄弟,佛理精通,當知客大材小用。
“大和尚法義奧妙,何不去他處另謀出路,平白在此受折辱。”蘇織并不信奉佛法,法慧是她認識的,難得不讨人厭的和尚。
法慧笑笑,神情并無憤懑。他神色平和:“師父說,我的緣分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