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憂心端州戰事将起,但局勢尚未明朗,陸遐與謝映君商議,決定如常去刺史府為小公子授課。
說起小公子,他名喚古彥濤,是古大人長子古劍鈞所生,古大人道他父母雙亡,關于他一雙父母,陸遐微有耳聞。
當年,今上往光海寺禮佛,不料半途山崩,天塌地陷,驚動禦馬,其父為護今上不幸亡故,屍骨無存。妻子彼時有孕在身,噩耗傳來牽動胎氣,早産生下一子也撒手而去,古大人白發人送黑發人,憐他孤苦一直帶在身邊,隻是祖母溺愛,那孩子不免有些驕縱。
第一日授課,他便敢站于書桌之上與自己叫闆。
“為我授課的周夫子乃是解元出身,文采斐然,再聘的文夫子熟讀經書,出口成章,你有何能耐教我?”
彼時陸遐方入書房,冷然道,“文采斐然?出口成章?想來看你現下舉止,他們也不敢認是你夫子!”
她語氣甚是不屑極為氣人,從小衆星捧月家裡溺愛,夫子也是有禮、關照,何曾聽過這般語氣。
古彥濤小臉通紅,拳頭緊握,“我已熟讀四書五經,何須你來教我?”
“既已熟讀,想來倒背如流,我且考你,學則不固前一句是什麼?”
“我自然知道!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古彥濤起先猶氣盛,念到一半臉上有青紅相交之色。
懂得羞愧,還算有救,陸遐心道。
“既然知道,還不下來?”陸遐與他平視,示意他下桌。
他咬牙切齒,也不要陸遐相扶,自己翻身跳下來站定,陸遐待他站穩才斂去寒霜之色,看着跟前及腰的孩子,悠悠道,“這是第一課,好教你知道:若舉止輕浮,他人也會如此待你。”
那孩子臉色數次變換,終是散了幾分氣焰,垂頭道,“…彥濤受教。”
“現下小公子與大人在書房。”
思緒回籠,府中侍女領陸遐往書房而去,未及門口已聽得兩人笑聲。
“…再讓濤兒兩子吧…”
“不能再多了”
“那讓一子?”
“不行。”
書房内臨窗有一榻,上置有棋盤,一老一小正對坐弈棋。
府中侍女領陸遐入書房,女子亭亭如蓮,清雅高澈,古偃和擡頭望見向她招手,他未穿官服,如同鄰家老叟和善,“陸丫頭,來看看這盤棋。”
“我棋道一般,怕是不懂。”陸遐一怔,還是依言走了過去。
此言非謙虛,書院一衆各有所長,她所擅長者,為字、畫。
棋道第一當屬景師兄,她從小就下不赢,師兄卻喜歡找她下棋,一下就是半天。
她進來,古彥濤不情不願地起身見禮,“見過陸姐姐。”
古偃和聽他稱呼,怒斥道,“為何不叫夫子?沒大沒小,下去罰站!”
古彥濤平白挨了一頓罵,沖她冷臉起身自去一旁。
古偃和重新擺開棋局,寬袖輕揮,讓陸遐坐下,和藹道,“你不必理那臭小子,就讓他站着!今日手癢,陪我手談一局。”
連日來刺史府都道古大人公務繁忙,這是那日之後再見他,陸遐拂衣依言跪坐。
她從小得先生教誨,舉止儀态端莊,兩人分黑白定,書房内唯有落子聲響。
許久,她方緩緩放下指尖白子,“…大人棋力超群,陸遐拜服。”
古大人的棋勢與師兄不同,穩健、周密,她連番進攻俱被無聲化解,老者放下棋子開懷大笑,與她細講棋局,“你方才還是謙虛,老夫赢得也不輕松!”
她雖然道棋道一般,卻不礙教她的人是個高手,排棋布陣間漏了幾分端倪,隻可惜不是她自己悟得,有些生硬,等有朝一日融會貫通,可就不是現下光景了。
“你攻勢極好,可惜後繼無力,獨木難支。”
陸遐垂眸看棋局,“那是大人棋高一招,我沒能提前看出埋伏,情急之下隻能如此。”
他聞言唇邊笑意更深,“此處被截,如糧草辎重斷,攻勢不得延展。”
不得延展,便陷入困局。
“另辟其道,如何?”陸遐思索片刻,指着另一處再道。
古大人搖頭,以手指棋,“事已至此,另辟一路卻是遲了,根基不穩。你看,上下不能相顧也是徒勞。”
“那依大人看,此局絕路當如何逢生?”
“兵行險招,或許有一線生機。”他取過白子,示意陸遐,“此處捨去幾子,但能有一方喘息之地,你往下部署,或有餘力反擊。”
陸遐靜看棋局不語,古偃和也不催促,那廂古延濤猶在罰站,他遂轉目觀窗外雨勢。
大雨綿延,窗外蓮池荷葉田田,有清幽水汽彌漫,雨珠在其上滾動似有金玉相擊之聲,陸遐想起一事,笑道,“我初來端州,那日看得《端州志》一書,書中端陽河風光寫得極好,道端陽有三景,此時雨中看大人府中蓮池,可堪其一。”
古大人也笑,“此處蓮池為老妻鐘愛,夏日泛舟,吃蓮子,采荷葉,确實别有一番滋味。”
“可惜連日雨勢頗大,不能泛舟暢遊其中。”
“等改日天晴,府裡辦個荷花宴,你來賞光如何?”
兩人四目相對,皆開懷一笑。
良久,古偃和才起身,他立于桌案前,手中揮毫不停,一氣呵成。
重新落座後才喚道,“濤兒過來。”
古彥濤罰站百無聊賴,伸長了脖子看他們下棋,此時聽得他喚,急忙忙站在跟前。
孩子貌肖其父,古偃和看他眉眼,一時百感交集,仿佛看見了長子兒時模樣,他年過五旬又享高官,本來府中和美,長子兒媳俱孝順,老妻也是相濡以沫多年,沒有嫌隙,人間至幸莫過于此。
不想一朝不測風雲,突然喪子,他又忙于公務,等回過神孫子已被寵得驕縱如斯。
他一心要扳正陋習,卻不得奏效。
“我知你不服,但依陸姐姐學識,教你綽綽有餘。你須重之、慎之,不可輕率。這一紙關書,是聘她為師。”
陸遐肅容正坐,低首雙掌過首,恭敬接過他手中關書。
古偃和看着跟前孩子,虛托起她,“此子頗為頑劣,但秉性不壞,勞你多擔待一二。要教得他心服怕是要吃點苦頭,多耗些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