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落入舟中的動作停頓一瞬,至此,
“非一桀有意”,實為有意。
“非一桀逃債”,實為逃債。
“非一桀不孝”,實為不孝。
浴佛之日,人求結緣。然人有所求,何嘗不是與神結緣。
自古以來,神聞世間願者無數,未嘗有應,然緣始生。神施以神恩,解以神引,願者所行所思,卻未必如神意所期。
神之言自有所解,神之意自有所通。故人所行非神所行,人所求亦非神所求……人之罪亦非神之罪。
然而身乘船上,善惡如水,不正便将傾覆。故人之罪雖非神之罪,但人之惡若不懲,卻是神之惡了。
如是想着,少年垂眸望着水中己身。那是一張絕對稱不上“神佛”的面容,當他笑起時,櫻花也一道墜入水裡,似在倒影鬓邊綻放。
那是一張鬼神才有的笑容。
于是,在少年身後,孫一桀尚未詠訟盡神佛之功績,就見櫻花飄零,散落泥土,卻并非尋常花謝之狀。散落的花瓣似是刻意擠作一團,生怕他分辨不出“神意”:
任誰都識得清楚,那是個“易”字。
.
易府。
過去,孫一桀曾無數次路過這裡,目光輕飄飄地落在那金碧輝煌的牌匾上,又顫巍巍地墜落在地。
鬼鬼祟祟,像一隻不敢擡頭張望貓的老鼠。
在那些日子裡,易府是一個如他這般的人無法企及的存在,更别提進去坐一坐了!
但今日,易府的牌匾雖仍如往日般金光閃閃,他孫一桀卻不再是垂首老鼠,而是招展的孔雀。
他雄赳赳,氣昂昂地邁着大步逼入府内,目光犀利,長驅直入。無人阻攔,亦無人敢攔。
他一路暢通無阻,目不斜視,輕易便抵達了那日兩位美人出現的池亭之前。或許是老天見他即将脫離苦海,這日并無細雨,隻是天陰。于是,他便得以看清這座院景的全貌:
映水碧翠,池魚紅白。一池睡蓮占滿了院落,隻在中央留一條小道,許人入亭中。蓮葉之間,紅白金黃的各色鯉魚偶有露頭,尾巴一甩,便又一溜煙的匿了蹤迹。
若說易家的院景哪個最稱他心意,便是這裡的亭子。春可賞花、夏可納涼、秋可觀月、冬可看雪。一年四季,凡入于亭中,便自然心無旁骛,唯餘滿目幽情。
與之相比,其他什麼“滴水藏隐泉”、“山有玲珑心”……全都不值一提!
等他購置了自己的宅府,才不需要這麼多花裡胡哨的景觀,純粹浪費,就隻要有一池碧水,弄個和易家這裡差不多的亭子就夠了!
如是想着,他竟不由自主地踏入亭中,細細觀摩了起來。
這處木石,那處雕柱,雖不知究竟是何意,孫一桀還是一個個摸了過去,好似在撫摸即将屬于自己的寶物。
他連石桌下都沒放過!畢竟,他這人對藝術一竅不通,就知道易家的東西好,若是不将這裡的細節牢牢記住,将來複刻起來,恐怕就隻能造出個四不像,平白給人添了笑柄。
這在過去,他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現在世道不同了,他孫一桀也算是個小富人,自然更樂意沉浸在這般美夢中,便絲毫不曾察覺有什麼異常。
不知何時,有兩人行至亭前小路上,堵住了孫一桀唯一的退路。
“阿桀。”
這是一聲過于虛弱的呼喚,其聲調顫抖而悲戚,同以往的尖利相去甚遠,以至于亭中大喜過望的少年并未聽見。
又或許是他聽到了,但他并不認為是在喚他。畢竟,即便是他,也多少年不曾聽聞這般呼聲了。
于是那聲音又喚了一遍:
“阿桀。”
“阿桀、阿桀、阿桀、啊桀、阿桀……”
那聲音抖作一團,泫然欲泣,卻聲聲越發清晰,又聲聲都似歎息。孫一桀呆滞一瞬,難以置信地自桌下爬出,雙臂攀上桌面,瞪大了眼。
于是那聲音又歎息起來,化作一聲清晰刺耳的呼喚:
“我兒一桀!”
那是他母親!
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易家的小少爺攙扶着他的母親,而他的母親這次不知為何,沒有再做任何瘋癫的動作,隻是任由他的貴人托着一側的手臂,死死地盯着他!
亭中少年起身至一半,忽地跪下了!
“……娘?!”他鬼哭狼嚎似地吼了一聲,面容扭曲在一起,嘴卻大張開,不知是哭還是恐懼。
此言一出,伛偻着腰的女人便逼出了淚花。母子二人相顧無言,面上是如出一轍的扭曲和痛苦,于是唯一漠然者開了口:
“神佛在上,揚善懲惡是為神法。今有一子,以母病為由囚母家中,得财後又欲棄母而逃,該當何罪?”
女人幾欲嘶吼,卻始終不曾大聲尖叫。或許是太過痛苦,其面部肌肉緊緊繃直,掙紮牽引了許久,終于還是垂首:“該施以黥刑。”
“……娘?!”孫一桀發出一陣刺耳的尖叫,同其“瘋母”昔日的哀鳴一般無二。攙扶着女人的少年輕飄飄地望來一眼,便迫使孫一桀噤了聲。
他從未見過那樣的目光,似厭似惡,又有着神一般的無奈和漠然。
這是神的旨意?!神要懲罰他?因為什麼?因為他——
孫一桀徹底僵住了。
“娘……您沒瘋……?”他虛弱地開口,聲音發顫,“還是神佛開恩,治好了您的瘋病……?”
但那聲音似乎太小,被貴人的質詢徹底掩蓋,無人得聞。
貴人冷淡地開口:“賜其何字?”
女人便哀嚎着答:“‘逆子’之‘逆’。”
.
“神佛皆以懲惡揚善為己任,昔孫郎敬神虔誠,神以金銀賜之;今孫郎不孝母,神以黥刑賜之,汝等可有怨言?”
亭下兒子攙扶着母親,二人皆叩首,哭泣着應答:“謝神隆恩。”
于是二人相互攙扶着走出易府:年輕者一側面容沾血,隐隐可見一個“逆”字;年老者則涕泗橫流,哭得不成樣子。
至此,這場鬧劇徹底謝幕,亭中唯餘一少年,收了冷漠的神情,頹唐地端坐于位上,仰頭望向亭外。
他似是在看天,目光卻又散漫地晃着,虛虛實實,不見落點。
不知過了多久,在黃昏降臨之前,一道漆黑的虛影不期而至,自然而然便攫得了少年的目光。
其身手雖不如鷹般銳利,卻無端透着狂戾。少年因而若有所思地多看了幾眼,算着它落腳的地點,在那黑鳥即将落下的瞬間彙集内力,将之擊落。
“蠢鳥。”少年短促地笑了聲。他以往都懶得理會它,但今日,他着實有些煩亂。
夜裡的夢境也好,白日裡孫一桀的不受控也好,他都可以不放在心上。但再怎麼理智,也需要時間去調整、去放下。
要怪就怪這隻鳥出現的不是時候。
正這般煩亂地想着,拱門後忽現一人影,喚着易淺的名字。易淺呆滞一瞬,來不及将那黑鳥釋放,就對上了那人的眼睛:
“你怎麼回家……啊!”少女驚呼了一聲,“易淺,你抓烏鴉作甚?!”
“我……”他抓烏鴉……他抓烏鴉隻是一時興起,不曾細想過抓到要如何。隻是如今少女問起,未免引人懷疑,他隻得飛快地扯了個理由:“……烏厄礙眼,除之後快。”
“?”少女莫名其妙地瞧他一眼,見他全須全尾,松了口氣。
這口氣松得奇怪,易淺燙手山芋似地扔飛了烏鴉,随口問道:“怎麼了?”
“春禊上出了變故,有人在水裡撈出了一具屍體,和你長得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