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七月半如海祭宗祠,趙夫人至府教黛玉。
話說自那日後,黛玉又認認真真的看了幾日的賬本,心中對幾家往來都有了數,便開始真正的當起家。林管家遇到需要主人決斷的事,也都到黛玉處請示一下。漸漸的,黛玉倒也熟悉了那些事情的處理方法。
七月節日不多,總共也就兩個。乞巧節自有趙夫人帶着黛玉,一應準備并不用黛玉操心。
但中元節,卻是要由黛玉親自籌備的。中元節,民間亦叫做鬼節,是大型的祭祀節日。這一日需放河燈,其後更是要祭祀祖先、去寺廟添香火錢。具體實施各地均有差異。
中元節前幾日,店肆便開始販賣紙制的衣帽帷帳、錫紙折的元寶等物。這一日,管家一早便來請示黛玉。中元節購買采辦,黛玉自是不知,此前這些事情她并未管過。現在也隻是應着林管家說的話。
林管家來詢問黛玉,也是讓黛玉知道中元節的一應準備而已。這些東西,自有下人采辦,黛玉無需親自出去,卻也必須要知道。不僅采辦,寺廟香火也是按着之前的來。這些,林管家都一一和黛玉說了仔細,讓黛玉心中有數。
“族中祭祖定的幾日?”
“回姑娘是二十三日。”黛玉記得,每年中元前後,林如海是必然會回蘇州祭祖的。
中元節當日,林府便派了仆從沿路燒錫紙制元寶。待到中午,則在家中小祠堂設了案桌,又擺放上早已準備好的貢品。案桌上除了祭品還有三個酒盅,酒盅内都倒滿了酒。
因為是家祭,規矩并沒有那麼嚴,黛玉自是可以參拜的。待燒了紙衣紙錢,林如海才開始參拜,其後便是黛玉。黛玉參拜完畢,林如海便拿起一杯酒撒在地上。又在各祭品上去了一點,讓人扔在外面。算是祖先享用了祭品。
中元過後,黛玉又命人準備着林如海的行囊。揚州到蘇州雖不遠,卻也有三日的行程,一路行裝皆要打點妥當。林黛玉雖是嫡女,到底是女子,所以,此行回去的便隻有林如海一人。
考慮到林如海的身體,黛玉便和林如海商量了一下,決定提早幾日出發。出發前,更是将随行伺候的叫了過來。
“你們在父親身邊也伺候了多年,我自是放心你們。隻是父親的身體大不如前,這一路上又舟車勞頓。你們還要仔細着父親的身體,你們都是父親身邊的老人,林家自不會虧待你們。”
“小人知道。”
“待回來,每人便去林管家那裡領十兩銀子。”十兩可是他們半年的月俸。幾人自是謝了黛玉,又保證一定照顧好林如海。
一旁林嬷嬷滿意的點點頭,林黛玉一番話依然不錯,比起剛回來好了很多。雖不知恩威并用,卻也很讓林嬷嬷滿意。
林家書香門第,做官的卻不多,到林如海這一輩,雖有兩三個為官的,卻也都是小吏。唯林如海官位最高,現在嫡女又被賜婚安順王,在族中地位更是水漲船高。
林家族長乃是林如海的叔輩,已是杖國之年,在族中威望頗高。近兩年來,每次見到林如海,都是不住的惋惜。
林如海因着是嫡系,又是二品大員,站位亦是非常靠前。族祭每年都會舉行兩次,各人都是輕車熟路,自不會出差錯。
“侄兒拜見叔父。”來人恭敬的給林如海行了一禮。
“聽聞叔父身體欠恙,侄兒處剛巧得了一個藥方,治療咳嗽有奇效。”那人已到立冠之年,一身華衣。雖是世家子弟,身後卻未跟着奴仆。
“多謝侄兒關心,隻可惜族叔染了病,無法和侄兒久叙。”林如海看着那人,眼中多了一份厭惡。
此人名叫林瑞,乃是林如海從兄弟的庶子。自賈敏死後,便一直讨好林如海。看中的,便是林如海嗣子的身份和身後的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