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林如海有動過心,此子文采不錯,為人又謙和,不失為一個可以托付之人。
既然有意,林如海便派人去查探了一下。這一探查,才知此子縱情聲色,整日不務正業,隻知女色。且此人善于讨好嫡母,反倒視自己的生母與胞妹如無物。
此前表現,竟是在林如海面前刻意為之。林如海又覺,此人工于心計。不是可托付黛玉之人。
過繼的規定,每族各不相同。而林氏一族有規定,獨子不繼,嫡子不繼,長子不繼,異姓不繼,愛繼亦是不可。這便讓可挑選人數變的很少。
林如海一系五服之内本就子息少,又有這些限制,可供挑選者,竟然隻有三人。而這三者,皆都不如林如海意,最後,林如海也就歇了過繼的心思。
自林如海從蘇州回來,已過了一些時日。自黛玉回了揚州,所收到的請帖也多了起來,多半是各家嫡女的園會。
黛玉此前客居賈府,在京城時,并未收到過任何請函。如今,看着如此多的請函,黛玉有一些發蒙。就在此時,卻有下人來報,說是趙夫人來了,黛玉自是出門迎接。
趙夫人會來此,卻是林如海的一封信。林嬷嬷一直照顧着林如海長大,對姑娘間的交際并不十分了解。而黛玉的乳娘王媽媽,卻是從賈府回來後,便不得林如海信任。
當下便寫了一封信給了趙冶,作為誼父母,趙氏夫婦自是有着教管黛玉的義務。特别是黛玉的母親去世,趙夫人更是有這個責任。相比于榮國府的賈母,趙夫人于黛玉更是名正言順。
趙冶得了信,便和夫人說了一聲。這趙夫人倒是真心疼愛黛玉,讓下人回了信,就收拾行裝趕了過來。兩家離得并不遠,來去隻需半天的路程。趙夫人第二天一早便出發,下午就已經到了林府。
“玉兒,這揚州城内,世家衆多,身份地位,卻是大不相同。”趙夫人看了看那些請函,先将之分了類,便打算和黛玉一一細說。
“如這楊家,楊家世代鹽商,雖是大家,卻也隻是商賈。此等人家,便是不去,也不會有人說些什麼。”
士農工商,階級本就分明,收到此家的請函,黛玉去了是給她家面子,不去才是正常的表現。這楊家嫡女自然也是知道的,發給黛玉請函也隻是走走過場,卻并未指望黛玉到場。畢竟去不起是一說,發不發請函卻又是另一說。
“這張家,父親乃是三品,品級雖不及你父,卻也不可推遲。”趙夫人說着,又拿起了另外一封請函:“這錢家,是書香世家,與你林家乃是世交,也是要去的。”
說話間,将手中的請函放回,又從第四疊中拿起一份請函:“此家,與你林家不是故交,卻和我趙家有舊,亦是要去的。”
若是原來,林黛玉自然是可以不去的,但是兩家接為誼親後,誼父母故交家的請函,黛玉也是要去的。
黛玉在一旁聽得認真,又将誼母分好的請函認真的看了一下。重點看的,自然是兩家故交。趙夫人說的調理分明,不僅每一份請帖都和黛玉說了明白,在說明時,甚至給黛玉分析了每一家的勢力關系。講解雖然繁瑣,卻也給黛玉補了此前無人教導的東西。
因着家中沒有女性長輩,黛玉年紀還小。便是林嬷嬷陪着黛玉,一起招待的趙夫人。林嬷嬷看着趙夫人如此認真的教導黛玉,心中也是老懷安慰。姑娘這誼母倒是真心關心姑娘,老爺這個誼親算是結對了。
林如海回來時,便被人告知趙夫人到了。因為是女眷,林如海也隻是回了聲知道,便去了書房。此前林如海每日回來,都要去黛玉那裡坐一坐。
今日倒是取消了這個行動,甚至連晚膳也是林如海一個人吃的。許久沒有一個人吃晚膳,今日看着偌大的桌子隻自己一人,竟覺得有些冷清。
那一邊,黛玉處卻沒有一點冷清。黛玉是陪着趙夫人一起吃的晚膳,雖還不甚熟悉,桌上卻有半數是趙夫人喜歡吃的。見此,趙夫人對黛玉又滿意了幾分,果然還是女兒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