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教誼女趙冶說典故,事件終王府落泥塵
且說那賈雨村接了王子騰的信後,卻沒将兩人往來的信毀掉,反倒是藏在一個隐秘之處。另一面,賈雨村又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卻是想到自己教過的女學生——林黛玉。
自林如海去後,黛玉便一直在趙家守孝。無事時便讀些書,練練女紅,一應熱鬧皆不參加。倒是有人想要巴結未來王妃,隻是黛玉已閉門謝客,除了與黛玉是閨閣密友的駱姑娘,基本不見外人。
自賈雨村想通過黛玉化解自己的危機,便派了信任之人,帶着禮物和自己的書信前往趙府。
賈雨村早前經曆過一些事情,卻是磨掉了一身的恃才傲物,為人變的圓滑很多。在林如海的喪禮時,哪怕身在金陵,也是派了人來拜祭。若非官員無故不得離開自己的任區,賈雨村隻怕會親自過去。
黛玉年僅十一,卻是名副其實的才女。早年林如海便是将黛玉當做男兒教導,不僅請了西席,空閑時更是親自指點一二。
趙冶此前便聽自己的夫人誇過黛玉文采,某日見黛玉在看書,便考了一考,随後便起了惜才之心。倒是如林如海一般,親自教導黛玉。更是時常可惜黛玉是女兒身,若好好雕琢,必是狀元之才。
趙冶雖是文人,卻并不迂腐。相比于古人的女子無才便是德,趙冶覺得女子便該如自己夫人一般:讀百家書,知千家事。雖于閣内,行為處事卻不熟男子。
賈雨村的人來時,趙冶正巧在教導黛玉讀書。趙冶不在金陵亦不在官場,對賈雨村并不熟悉,隻知他時應天府府尹。
“玉兒,你可認識?”
“誼父,在玉兒去京城前,父親曾請他做過玉兒的西席。父親仙逝時,此人也派人前來拜祭過。”
“既是玉兒的西席,便請過來吧。”
若來的是賈雨村本人,因着賈雨村身上的官位,趙家是要開大門迎接的。不過區區仆人,卻是不需要如此。雖說宰相門前七品官,但賈雨村到底隻是應天府府尹。
“小人見過趙老爺,見過林姑娘。”
“先生讓你過來,不知有何事?”
“大人說,此前多受林侯爺照顧。便讓小人過來看看林姑娘近日如何,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黛玉謝過先生關心。”
“林姑娘客氣,這是大人寫給姑娘的信。姑娘這邊要是沒有旁的事情,小人就回去回複大人。”
待人走了,黛玉并沒急着看信。而是讓幽蘭先将信收起,便和趙冶繼續教學。今日趙冶給黛玉講的,卻是“染指”的典故。
“玉兒以為如何?”
“染指”典出《左傳》又見《史記·鄭世家》。趙冶今日講此典故,還是此前賈母的一封信。
那是賈琏剛剛從揚州回賈家時,賈母讓人送來的。因為路途關系,前幾日才送到。因着此前的事情,黛玉對賈母倒是沒有以前的親近,甚至有點兒寒心。何況,還有一個趙氏做對比,相比較之下,更是能知道誰是真心。
賈母的信,開頭便表示着自己的悲傷、表示着對黛玉的想念和擔憂。同時信中也暗示,趙家和她到底沒有血緣關系。若是受了什麼委屈,可告知自己這個外祖母,外祖母定然會幫黛玉讨回公道。
這些話,黛玉自是瞞着自己的誼父母。自家本就沒有受任何委屈,又何必讓兩人徒生氣。
最重要的還是信的最後,在信的最後,賈母提到了賈元春。這也是賈母這封信最重要的目的,竟是想着讓黛玉出面,借由雲澤幫元春恢複官位,或者獲得更高的位置。
此事,黛玉不知如何處理,卻隐隐覺得不妥。便去請教了趙氏,趙氏自是和黛玉分析了其中利害關系,但還是不太放心。黛玉年僅十一,一不小心,便會被人利用了去。于是當晚,趙氏就和趙冶說了此事,便有了今日一講。
“誼父,玉兒以為一切皆因禮。”
兩人又談論了一下,黛玉閱曆尚淺,一切觀點雖正确,但不全面。卻也是讓趙冶有一些收獲,有時孩童所看到的東西,卻是大人看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