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龍鳳團茶 > 第128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合扇

第128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合扇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向雲松點頭,他剛才在這裡躺了半天,發現這塊懸崖邊的平地大約三畝大,隻長着些雜草和灌木,光照和水汽都很充沛,是個很不錯的茶園地點。因為離龍口潭隔着圈幾丈寬的林子,平時也甚少有人來。如果在這裡種上茶樹,加上地靈和守地靈轉化土壤,應是很理想。

衛甯兒聽他一說,也蹲下來,撚起一把雜草下的土,用兩個指頭撚搓着,發現這裡的泥土确實十分适合茶樹生長。說起來,那些茶苗還是在這個懸崖下采上來的呢。

兩人查看一番,下山之後開始合計,這片山地,應該屬于無主的荒地,是荒地,墾出來就能屬于自己。但既然有這樣一塊空地,為什麼溪口村人從未開墾,畢竟隔着個林子就是龍口潭,水源也不遠,這就比較稀奇了。

向雲松考慮一番後,決定還是先側面打聽一下。吃過晚飯他去找了林百慶,林百慶一聽他要墾荒,還是墾的龍頭山頂懸崖邊的荒,就笑了,“那塊地要真能墾了種出個什麼來,那也就是老天點着名兒送與你,别人生不出意見。”

“此話怎講?”

林百慶就此說開了,原來那片地早在幾十年前就有村民去墾過,但因為連接着懸崖,地土偏硬,墾得費力無比,還種不出什麼瓜果蔬菜。幾撥人輪着墾了幾回,啥都試過了,都不得行,也就作罷了。

加上那裡沒有大的樹木,隻有一些雜草和灌木,慢慢的,去的人也就隻有砍柴的了。後來更是傳出老龍爺不喜歡有人在它頭頂上種什麼的傳言,就更加讓人望而卻步。

向雲松心裡暗喜,“有人種過茶樹嗎?”

林百慶眼睛瞪得銅鈴大,“咱溪口村有兩山坡的梯田,還有兩條溪圍着,能種稻子種棉麻,還能打魚捉蝦,幹什麼不好非得去種茶樹?現在的茶葉有多賤知道嗎?”

向雲松放了心,回去之後清點了下家當,剩下二十七兩加剛收到的三十六兩,共六十三兩,茶園八十兩,還差着十七兩,還有五兩的屏風尾款要付,日常花銷也要留一些,短期之内是很難湊齊這筆銀資了。

但有了這三畝荒地先過度,把茶苗種成活,還是很可行的。衛甯兒聽了也松了口氣,不然因為她把錢借出去,就要足足耽誤一年。

向雲松整理散碎銀兩的時候,忽然想起來一個事,“你借給荷兒的是四十八兩,為什麼?”這個數字,前不巴村後不着店,但有點熟悉,就是想不出來是為什麼。

靠坐在床沿的衛甯兒看他一眼,低頭繼續刺繡。

向雲松覺出來什麼,瞥着她,“這四十八兩正好就是你的刺繡所得。”

衛甯兒有些難為情,“我知道你肯定不肯借,就沒拿你的。”

向雲松好像挨了一悶棍,粗聲道:“你跟我,分得倒是夠清楚的。”

衛甯兒自然說不出什麼來,一定要說是因為向雲松不肯借,好像也沒那麼肯定。也許,的确是她内心裡有些想跟向雲松分清楚的願望吧。

隻是數字上恰好她多他少,這就變得有些尴尬,“我知道,跟你分不清,這些錢還是因為你才有的。你要是不去找繡品銷路,我的繡品再多也變不成錢。”

這話說了,向雲松的氣去了些,但總還是不得勁,直接說出來又很艱難,最後扔出句,“你就是愛做好人,自己獨個兒做好人!”

“沒你襯托,我也做不成好人。”衛甯兒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揶揄道。

“嘿呀,你倒是會嘲諷我了!”

衛甯兒笑起來,向雲松的嘴皮子,也不是一直都那麼溜嘛。

向雲松第二天就雇了四小子去墾那片地。為了加快速度,還把夥計先牽上山去吃草,沒吃完的割下囤作它冬季的口糧。地土偏硬,要種那些扡插成活的小茶苗,林有木提議先把地翻一遍。

此話一出,金銀銅三小子直接沉默了。向雲松也知道,山頭上翻地,靠耕犁不現實。唯一的辦法是用鋤頭人工鋤,可幾十年前翻過的荒地現在鋤,要花廢的功夫和力氣可想而知。但不抓住眼下天氣還涼爽的時候盡快把地翻好種下茶樹苗,後面一熱起來就不适宜種植了,得等到明年。

不過天公成全,随後兩天都下雨,地土濕潤軟化,林有木的提議直接有了實現的基礎。林一金扛來自家的耕犁,給夥計套上,把三畝山土給犁了一遍。

之後衛甯兒和他們一起動手,把東南角的十六棵茶樹和上百株扡插成活的移栽了過去。扡插苗種在靠近懸崖側,接受水汽潤澤和陽光照耀更好的地方,十六棵茶樹種在最裡側,中間的大部分空地則用于明年春天扡插苗培養。地靈和守地靈,則在晚上,衛甯兒和向雲松自己動手,悄悄移栽過去。

而原本院子裡東南角的一丈半見方的地,經過三個月,泥土已經全部轉黑了。衛甯兒又在這裡種上豆角和冬瓜、南瓜、茄子,這樣加上後院的菜地,日常吃的蔬菜已經不用愁了。前次向雲柏送來的梅樹和桃樹,依舊還在原來的牆角處吸收了地靈轉化的黑土地養分,已經長高了許多,比自然山野中的長得快約三成。

炎夏來臨前,能把茶苗種到足夠生長的地方,算是放下一樁大事。接下來一段時間,隻要讓林一金在開潭口灌溉時澆一下,保證能成活就好。

當然這麼小小三畝地肯定是不夠的,茶園還是必須的。當務之急是盡快賺錢。衛甯兒把楊氏三母女叫來,結清了前期的工費一千一百八十文。楊氏和林有葉繡好的鞋面,她也交給了邱氏,讓她盡量在幾天後向雲松去交貨前趕出來。

她自己則日以繼夜,期待在向雲松去交貨前,完成那身半成品衣料上的刺繡。

衣裳前襟幅面大,用手持的圓繡繃不方便了,前陣子向雲松做好的繡架就派上用場。衛甯兒用細麻布兩面拼接衣料的上下兩側,輕柔卷到繡架前後橫架上,左右兩邊,則拼接需縫住的一面,用一排鈎子鈎住麻布,鈎子尾端的繩子拉到右側的架子上。門襟一側,裁縫已經做好,直接拼麻布怕拉傷衣料,衛甯兒把麻布拼到裡側的衣料拼接處,這樣拉緊了也不會留下針眼。

許久沒有在繡架上做活兒了,她一幹起來就時常忘了時間。向雲松有時特意喊她幫些諸如倒杯水泡杯茶這樣的小忙,衛甯兒也經常沒聽見。

向雲松隻能走進西屋強制把她拉起來,“你眼睛還要不要了?動不動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地繡,我怕你到時候都看不清我!”

“知道了知道了。”衛甯兒嘴上是這麼應着,但行為上還是老樣子。不是故意,是實在太投入,記不得外事外物。

向雲松看出來,衛甯兒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性子,為了趕在十天内交貨,她在移栽茶樹花了一天之後還想把十二天的工期趕在九天裡完成。他跟她說了可以等她完成後再去一趟縣城,衛甯兒也不同意。

向雲松更覺得一定要把衛甯兒的繡品賣成精品,價高量少,才能精工細作,休養生息。不然就沖衛甯兒這個恨不得一口氣把活兒幹完的做派,不把身體搞垮才怪。

向雲松把田裡和山地的活交給每日負責開龍口潭水灌溉的林一金,自己則開始琢磨着完成那幾個扇面的後續工藝。這件女人和文人喜愛的玩物他從前沒注意過,上次注意到還是向雲荷成親前,衛甯兒讓他給向雲荷的那把白色絲綢雙面刺繡團扇。

但隔了這幾個月,對于扇子的扇骨和扇柄的印象已經模糊了。衛甯兒說當時繡好後讓向行福派人送到旗山鎮上的扇鋪裡,請匠人專門配做的,花了一百二十文。

就這麼個竹制的扇骨和扇柄,就要一百二十文,向雲松咋舌。衛甯兒卻說很常見,那把扇子是白色絲綢底,荷花圖案的色彩也選得比較清淡素雅,加上時間緊急,她當時隻讓匠人師傅選了最簡單的素竹扇骨和同質扇柄。

匠人在扇柄上雕上了蓮藕的紋樣,扇柄尾端的絲線和墜珠還是她自己配的。之所以要這個價,是因為扇骨和扇柄工藝複雜,雕工精緻細膩,這個價已經算是便宜了。當然更複雜的還有大漆,撒金漆,螺钿、剔紅工藝,以及各種名貴木材、藤編、象牙、鹿角材質的扇柄等等,要價就不得了了。

向雲松沒想到衛甯兒除了刺繡之外,對扇子的制作還這麼有講究,說起來那就跟經書一樣一套一套的,而且說話時眼睛發亮,微微含笑,用詞還頗為有趣,像個小夫子。

聽得他都對此發生了興趣,原本隻打算砍來竹子配上個扇柄就能賣出去換成錢,此刻卻生出了他也要把扇柄精雕細琢,讓它成為整個精品一部分的念頭。

當然現在兩人手頭銀錢緊張的情況下,買名貴木材、象牙、鹿角作扇柄不現實,但材質種類裡加上藤條,采用螺钿、剔紅、漆藝這種還是可行的。

總共四個蠶絲團扇面,他留了三個給三家首飾鋪以訂制方式售賣,剩下一個和兩個綢布折扇面,雲慶豐願意收貨,但要求裝好扇柄完工,故而他帶回來了。

他把三個扇面取出來,讓衛甯兒設計扇柄。蠶絲團扇面是淺褐底的紅色卧梅圖,衛甯兒選了湘妃竹柄加雕梅花紋;兩個綢布折扇面,圖案為青綠底山水畫的,選了光潤絲滑的楠竹扇骨,圖案為詩詞的,則選金絲道道的棕竹扇骨。

她取了紙筆勾勒扇柄的形狀,大緻寫明了制作過程。向雲松發現之前砍來的兩棵大毛竹,除了團扇扇面一圈的扇骨之外,就派不上什麼用場了,虧他之前以為直接用毛竹片夾緊扇面就是個扇柄了。

好在龍頭山及其西側綿延的山脈不止是塊風水寶地,也是個出産各種好物的寶地。向雲松騎了夥計,沿着南北麓向西側跑了一圈,除了找到湘妃竹、楠竹、棕竹之外,還找到紫竹和佛肚竹,他幹脆一種砍了一棵,全部拖回來。

在龍頭山懸崖頂上看前兩天種下的茶苗長勢時,想起來三個月前在崖下找茶苗時見過即刻小兒手臂粗的木本藤株,他又下了趟崖,拔了藤株上來移栽到院子裡先前種過茶苗的地方。

然而找到扇柄和扇骨材料隻是第一步,後面道道工序和種種工藝過程,讓他感覺在衛甯兒手底下吃飯,真是太不容易了。

衛小夫子也不直接提要求,隻是向雲松問她要怎麼才能跟扇面和諧搭配,她就開始講述。向雲松想要做到,就不停地問,然後越問發現這裡面條條道道越來越多,最終他吃驚地發現,這玩意兒比做木工難多了。扇架要烤,扇柄要雕,扇骨的形狀彎兒轉得稍微大點小點,配上扇面就是完全不同的味道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