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就是把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
暫時無人打擾了。因為我已經死了嘛。
那麼該從何說起呢?
就從【無價值】好了。
無價值就是垃圾。
從誕生起就隻适合呆在垃圾桶,唯一的高光就是在丢棄前,被人徹底撕碎的愉悅聲音。
至于這份愉悅是不是垃圾的真心,又有什麼重要呢?
可惜由于某些客觀存在的變數,它們連徒惹人發笑的資格都喪失了。
熟悉的被【注視】的感覺。
時間所剩無幾。
在走馬燈徹底結束前,我還是盡快袒露吧,它很快就要過來了。
*
原本的計劃是待一切妥當後,送出一份精心擺拍的綁架視頻。
視頻的主角當然是我。
被反剪雙手綁在椅子上,蒙着眼睛。看着一臉可憐的樣子。
毋需任何聲音,激烈無措的肢體動作和陰間的鏡頭語言已經足夠激發觀衆的同理心了。
順藤摸瓜,整個事件呈現出的虛假事實是:
父母雙亡的少女,孤身一人成長。雖然她十分體弱多病,還是依靠自身的堅強,努力赢得了大家的喜愛。(第一層buff)
表面開懷大度,品學兼優的少女,其實内心十分敏感脆弱,根本無法忍受他人過分的熱情,每天都身處地獄。她甚至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無法堅持去學校,但沒有任何人知道她的處境。(第二層buff)
極端無助的少女,在網上接觸到了遭遇校園暴力的同類,同時她還有着戀父傾向,疑似被某位年長男性包養。(第三層buff)
如今這位少女遭遇綁架,被拍攝了挑釁社會公序的惡劣視頻,就要被毀滅了。(第四層buff)
buff換成現實中易于理解的詞彙是,标簽?關注度?
【校花】,【病痛】,【嫉妒】,【無良教師】,【校園暴力】,【跟蹤狂】,【綁架】,【援助交際】,【抑郁症】。
這些要素光是随意組合起來,都能上深度社會新聞節目。
那麼,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毀滅呢?舉世皆濁,每位看客恐怕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吧。
找到兇手,不存在的。
兇手正是我自己。
确切地說,如果整個策劃中存在某個拿“兇手”号碼牌的人,那個人隻能是我。
可惜,真的是我嗎?
除非心理傷害也可以被量刑定罪,否則我在主觀上并沒有任何實質傷害的意圖。
不負責任地說,這番謀劃與老謀深算相距甚遠,倒不如是走投無路的自衛吧?
就算最後公布真相,揭露的也僅僅隻是學生們涉世未深的異想天開,事後追責也僅限于繼續呼籲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
因為啊。
我隻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把自己藏起來了而已。
剩下的部分都是觀衆期待嘛。跟戀愛遊戲隻要在關鍵部分确定了分支,剩下幾乎白給,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幹脆還是自認為兇手好了。
因為接下來要談到的是幫兇。
通常會我對主動貼過來的人心存疑慮,為了金币出賣耶稣的正是他的門徒猶大不是嗎?“非正常皇家騎士長”就挺不錯的,慫恿的理由?
——“我隻是想要把不加節制的惡果提前展示出來,況且團長你不也期待人性實驗嗎?”欸,不支持?不可能的,在群裡開三個小号帶節奏不是基本操作嗎?
不能理解也沒關系的。
人類隻會喜歡上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劇目,表面上看是我選擇了你,其實同樣是你選擇了我,隻有你的氣質與我相符,我們才能這樣平靜地交談下去。
這樣的你,一定是生活是幸福中的人類吧。相信善良的人一定會得救,做錯事的人一定會受懲罰,相信自己能懂得很多道理,通過努力可以走到向往的地方,能夠幫助很多人,也能夠被很多人幫助。
這樣的你,一定可以腳踏實地過好努力又溫柔的一生吧。
可惜世上絕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條件呢。
身處痛苦螺旋中的人,他們隻是叫出來,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受害者有罪論。】
意味着我們一定存在某些特質,使得惡意無法接近。
我們一定與受害者不同,所以受害者遭受的東西,我們不會遭受。
人們根本不敢相信,自己沒有成為受害者,僅僅是運氣好而已。即使事件中的閃光少女,也無法逃離不幸,更何況意志力普遍薄弱的普通人呢?
看客會一遍遍地發問:為什麼是你呢,是不是你哪裡做得不對?受害者也一遍遍地追問,為什麼是我呢,是不是我真的有錯?
“為什麼?你問兇手去啊!”
要我說,惡意是沒有理由的。隻是單純想這麼做,并且找了一個方便下手的軟柿子罷了。
受害者并沒有罪,隻是人們會習慣把自己和受害者進行區分。否則就無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無法忍受自己在公共區域随時都有可能受到侵害的事實。
那些高高在上、迫不及待、或者言不由衷的讨伐,與其說是無知傲慢,倒不如說是拳頭捶打到臉上的應激反應。
它既是沖動的,低級的。
又是盲目的,兇狠的。
越是不可或缺,越是恐懼失去。這份對失控的恐懼,一定是連大海都能燃燒的火焰吧。
提問,為了獲得安全而焚燼一切。
我們。
究竟是在【抵制】惡?
還是在【創造】惡呢?
還是說,我們應該繼續成為沉默的不可燃物,繼續冷眼旁觀呢。
拜托開心一點嘛。
我隻是做出了讓大家都能獲得快樂的玩具而已。
并且,我也可以獲得夢寐以求的獎勵。
很苦惱?不理解?——确實,事物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人類精神就會陷入混亂。
人們之所以會傾向于認為存在一個因果關系,因為這是我們心理上的需要,也是基因序列對抗自然混沌的本能。
若一個怪物有着人類的外表,過着普通人的生活,人生軌迹也在普通人的範疇内,毫無疑問,他就是普通人。
至少在旁人看來,這樣的家夥和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别。
事實上大部分人既沒有超能力去傾聽他人的完整心聲,也沒有力量去感知事物的内在。
既然感知不到,那我們憑什麼說表相與内在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呢?
它隻是一種或然性,是通過歸納産生的經驗,用以提高認知和交流效率。
就算他們之間表現出了一定的關聯,也不能說明永遠都是這樣。
所以拜托了,請稍微體諒一下物種的多樣性吧。
或者把我當做有表演型人格障礙的小醜會不會更好一點呢?
極端需求認同,不負責任又狂妄自大,對冒犯者動以私刑,這樣的特質也可以帶入我現在的行為。
邏輯滿分,合情合理。
我無需做任何事,隻要等待它靜靜發酵就好。
兇手絕對不可以明确指向任何一個人。
缺乏想象力的愛恨是不會長久的。
隻有當每個人都能從中看清自身的投影,才引發廣泛而激蕩的潮水之聲。
欸?莫非你以為把紙筆交給孩子,以鋒利的言行斥責,他就不會亂塗亂畫了嗎?
網絡已如此發達,每一條數據的權利都是自由平等的,每個人的聲音都可以自由地發出,勢不可擋,彙聚成吵鬧的洪流。
事件相關的每一個人。
他們都會被放大鏡下面,被人細細觀看,任何的蛛絲馬迹都會成為暴力的鐵證,仿佛罪大惡極。憤怒會膨脹,妒恨會交織,憎惡會發笑。
每個人都在祈禱着什麼的話。
那個東西就一定會出現。
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但隻要一直祈禱的話,它就會出現。
知道台風嗎?當它登錄海岸,房屋會被摧毀,樹會連根拔起,道路被淹沒,船隻抛至岸邊,唯獨暴風眼中無比平靜。
在巨大濃厚的雲層壁中,會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我會被聯手救出,将在醫院,纏着繃帶,卧在病床上。
等待我的怪物敲門。
它将闖過死亡的穢土,每踏出一步都會使它變得更加強大。
它是因我誕生的。
它從誕生之初,就必須注視螺旋中心的我。
這才是我為自己準備的劇本。
故事明線為拯救少女小夜。
故事暗線為弗蘭肯斯坦的誕生。
探讨的主題囊括【青春】、【友誼】、【愛情】、【追夢】、【校園暴力】、【社會責任】、【道德困境】、【無意識惡】、【嫉妒】、【原罪】、【救贖】等等。
非常值得欣喜的展開,劇情也完全符合觀衆的期待,風暴過境後,所有的壞天氣都在“當事人渴望平靜生活”的平凡願望下消弭。
是全年齡向的虛構【懸疑】【驚悚】【愛情】【奇幻】【喜劇】呢。
所以為什麼呢,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如果就這麼死掉為他人作嫁衣裳,我的辛苦謀劃豈非完全無意義了!
【意識已斷開。】
【意識連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