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帝君再次正式召見了北荒使團,到帝君出面這一步也就意味着雙方基本達成一緻協議,後續召見僅是走個過場,敲定下最終的文書類目。
南宮焱大緻猜到宮中來人便是為了此事,估摸着帝君還有重要的任務交代于她。她簡單收拾下衣裝就徑直出了将軍府,隻見來人是個年輕掌事,一直恭敬地守在馬車旁。
“小的見過南宮将軍。帝君口谕傳南宮将軍進宮議事,事出緊急,還勞請将軍立刻啟程。”
掌事的聲線微顫,許是有些緊張。倒也是,很多人聽信了“火魔頭”的傳言,打心眼裡懼怕南宮焱。
“這麼着急,可是出了什麼事?”南宮焱一刻沒耽擱,迅敏地上了馬車,揣摩着宮裡直接準備車辇相接必定出了大事。
掌事一邊催動馬匹,一邊回禀道:“小的并未得知因為何事,隻知今日帝君見過北荒皇子與公主後,武女倌便親自來傳了令。”
南宮焱神色一緊,繼續追問:“他二人來去之時有何異常。”
掌事回想片刻,如實相告:“北荒二皇子離去時很是氣憤,三公主并無異常。”
南宮焱不再接話,八成是莫弘吉又整出什麼幺蛾子,但還不至于到取消和親的地步。
當南宮焱到達慶元殿時,韓丞相早已在場,而後又陸續來了幾位大臣。
帝君見人到的齊全,這才不緊不慢地發話:“衆卿在來的路上,應當聽到些零碎消息。吾招各位來确實有要事相商。”
“可是和親受阻,北荒想反悔?”一大臣忍不住問道。
帝君背手而立,神色平緩:“北荒兄妹來找吾的确是為了和親事宜,吾也不賣關子,三公主向吾提出請求,想要求娶戚家長子戚俊。”
在場的大臣聞言立馬小聲議論起來,大都神情異樣,韓丞相反倒安靜的很,許是早一步得知了此消息。
南宮焱暗想,這委實是莫弘吉能做出的事,難怪莫桑荻會動怒。不過,她倒是要感謝莫弘吉的決定,此舉全然斷了韓君後想把戚俊安排到她身邊的念頭。
“北荒放着正統的四郡王不要,豈非有忤逆帝君之意?”一老臣顫顫巍巍地闡述着觀點,情緒高亢。
帝君審視着各位臣子的神色,緩緩開口道:“三公主和吾言明,她與戚俊在狩獵期間日久生情,已是芳心暗許。她選擇戚俊,吾沒有任何意見,和親事宜不能再拖。況且戚俊為韓君後本家至親,論身份地位也是不差。韓卿,此事你最有發言權。”
“臣全聽帝君安排,北荒三公主能選戚俊實乃小輩的福分,再者能為兩國和談出一份力也是戚家無上的榮耀。”韓丞相不愧為官場老人,處事不驚能力極強。
南宮焱一直在觀察着現場各方情況,心想:莫弘吉臨時變卦選擇戚俊,這多少會讓帝君起疑心。此外和親換人選一事應屬機密,帝君大可隻招見學士為其拟旨并下達通知各大臣,而她卻在殿内提前與大臣們直言,定是另有所圖。而後,她順勢偷偷瞅了眼韓丞相。
“既然三公主屬意戚俊,吾定是不能拂了她的意。此事還得托付韓卿為吾走一趟,安撫好戚家的情緒。當然,吾自會給戚俊一個名頭,定當不能虧待了戚家。”帝君話畢,這才看向南宮焱,“和親诏書一旦下達,北荒使團定當不日啟程。以防萬一,南宮卿還需多費點心思部署安防,臨近關頭可别出什麼岔子。”
南宮焱此刻心情舒暢,朗聲回應:“臣之本分,還請帝君放心。”
帝君悠然道:“各位卿對此還有何異議?”
起初那幾位竊竊私語的臣子面面相觑,連韓丞相都無異議,他們哪還敢造次。
講和一事終究有了實質性的進展,隻要事成,兩國和平至少能維系三五載甚至更為長久。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帝君當日便傳令翰林學士拟了兩道聖旨并蓋上天印,做足充分準備。
翌日早朝,文武百官、兩方使團及北荒兄妹濟濟一堂,幾年中難得一見的熱鬧場景。
第一道聖旨是當堂宣讀,内容為關于兩方使團激烈探讨後達成的協議條款及和親事宜。當大臣們聽到北荒公主選擇與戚俊和親時,堂内議論聲瞬間炸開了鍋,連三位公主都不明就裡。
而另一道聖旨則由欽差大臣送至戚家,聖言封戚俊為永樂郡王,賞賜金銀與良田。一時間戚家成為百姓眼中欽慕的對象。
帝君得空時已過晌午,小憩後适才緩足精神,她剛醒不多久,便得到武悅通傳韓君後求見。
“他倒是消息靈通。”帝君暗自歎道,示意武悅讓他進來。
帝君針對莫弘吉那委實蹊跷的提議當然心存疑慮,這心懷叵測的蠻人怎會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對上眼,實在不合常理。況且在她所得的情報中,戚俊有意與南宮焱交好,轉頭便……她既同意莫弘吉的條件,不僅要盡快定下和親,還想得知何人在搗鬼。她事前觀察過韓丞相及長公主華昱,暫時沒發現反常之處。如今又有人送上門來,她無論如何也要從君後那着手一試。
“帝君,臣夫聽聞您忙于政事,連午膳都未曾安享,遂準備了參湯給您補補身子。”韓君後臉色平靜,從食盒内端出一盅人參烏雞湯,“您快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