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君後有心了。”帝君倒也不推脫,朝臣們的進言确實擾得她食欲大減。
韓君後見帝君連着喝了兩碗湯,才徐徐開口:“能為帝君分憂是臣夫心之所向。”
“自當北荒使團進宮以來,君後也為此事多有操勞,辛苦你了。”帝君含着笑,句句發自肺腑。
韓君後聞言很是欣喜:“臣夫所做皆為值得。剛才臣夫在來的路上聽宮人們正紛紛議論北荒和談之事已達成一緻,可算是了卻一樁大事。”
韓君後所得到的消息并非出自宮人們之口,雖說朝臣議論聲勢浩大,但消息還未快速傳開,而是韓丞相偷偷給他的準信。
帝君擡眼直視韓君後的雙眸,把莫弘吉所言及朝臣商議結果簡單的告知于他,末了還不忘調侃道:“那些朝臣叽叽喳喳地吵了半天,鬧得吾頭疼。”
“您當真要讓戚俊去和親?”韓君後雙眼波光流轉,帝君的一長串話語中,他隻抓住了戚俊的事。
帝君無奈道:“三公主親自跟吾開了口,吾還有不答應的道理。何況聖旨已下,君無戲言。”
“可,戚俊……”
帝君拉過韓君後的手,輕緩地放在手心中:“當她說出選戚俊時,吾竟有些欣悅。不得不說吾也是存了私心,安平是吾唯一的兒,自打女兒們相繼遷居宮外後,也隻有安平侍奉在我們左右。”
韓君後眼神哀怨,為難道:“安平确實是個好孩子,可戚俊對于戚家又何嘗不是同理呢。”
帝君拍拍他的手背,安撫道:“吾心中有數,因而加封戚俊為郡王,賞賜也是相當豐厚,不會虧待戚家。”
韓君還想再說幾句,恰巧安平急匆匆地趕至殿内。
此時的安平還不知任何内情,給帝君和君後請了安,才稍稍察覺君後臉色不太好。
“君母召見兒臣可是為了和親一事?不消君母多言,兒臣自然不會退縮。”安平這段時間終究是解開心結,做好跟随莫弘吉去北荒生活的準備。
帝君揮手讓安平離她近些,語重心長道:“安平,吾選你當和親之人,考慮到你身為姚家子嗣,有責任為天下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做出讓步。但人心難測,三公主最終選擇了戚俊。此事恐讓你失了些顔面,當然吾也脫不了幹系。”
“戚,戚俊被,被莫,三公主選上了?”安平驚得瞪大雙眼,連說話都磕磕巴巴。
帝君私以為安平是氣惱了,起初是她執意讓安平和親,那時她也看得出安平滿臉的不樂意。她深知安平會顧及天家職責,即使他平時總是對上莫弘吉的冷言冷語,但他不會有怨言。可如今莫弘吉打破了章程,使得安平成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任誰攤上這事都會覺得羞愧不已。
回過神來的安平,内心一陣竊喜,甚至生出想要當面感謝莫弘吉的想法。他思忖着不僅不用去北荒,而且又有機會和南宮焱攜手一生。真是越想越興奮,他努力控制着怦怦亂跳的心,盡力讓自己保持理智。
“是兒臣無用,沒法挽留三公主的心,隻是委屈了戚俊要替兒臣盡和親之責。”安平說得真情實意,差點感動了自己。
帝君很是觸動,柔聲慰藉道:“等此事一過,吾親自給你挑個出色的驸馬,定要比那三公主好上千百倍。”
安平佯裝抹了把眼淚,壓着聲音問:“若是今後兒臣有中意的驸馬人選,君母也會為兒臣做主?”
帝君立馬應聲道:“你君父也在此,讓他做個見證人,你可安心?”
韓君後緩和臉色,附和道:“帝君說話還能不作數。”
“兒臣當然相信,先謝過君母與君父。”
“戚俊過幾日便會進宮待嫁,你要是得了空閑就多去陪陪他。”帝君交代着安平,萬事無法兩全,她是一國之主更不能心軟。
“兒臣知曉了。”安平忽地想起一件事,猶豫再三問道,“那……之前各房送兒臣的和親禮可是要退還?”
帝君想都沒想,直截了當地回複:“既已送出,你無需再退回。”
剛回完話,帝君轉念一想總覺得哪裡不對,是不是被眼前這小子暗自擺了一道。
安平見帝君神色有異,連忙找了個借口遁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