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受經濟條件限制,人們更傾向于自給自足,就像喜歡看雜志的人多,買的人不多;願意借來看看或者花點小錢租來看的不少,所以在居民區的街頭巷尾,應運而生了租書和雜志的店子,還帶着賣一些雜貨,生意都挺好。布料雖然要票證但跟成衣比特别便宜,願意買成衣的人同樣也不多;大多數人想穿新衣,都是買了布,出點加工費找裁縫做,至于成衣能做成什麼樣兒,就得看裁縫的手藝如何了。雖然走别人的路,劉悅也沒有從美國進口紙樣來賣,再小的商品也是商品;進口涉及外彙、關稅和版權,這種問題目前她還沒有能力解決,也不值得下本錢。經曆過許多世界的她,對于服裝式樣不乏見識;劉悅幹脆請了會打版的老裁縫,把想要的樣式畫給他。讓老師傅按高矮胖瘦初步定了大中小号,同款打三個版就行;裁縫打好版就開始制作成衣,每次做衣服都是大、中、小号随機,一個樣式隻做一套。對于龐大的銷量來說,做五套成衣的花費很是微不足道的;劉悅心情好的時候,這些衣服會按先到先得的順序,無償贈送給朋友或下屬。賣紙樣成本低廉,錢來的快還非常省事,關鍵是利潤卻不比賣成衣小。成衣一出來就趕緊找模特拍照供挑選,經過不斷挑選、淘汰;雜志社已經有幾個相對固定的模特。模特都是拿時薪的,如果能跟雜志社這種需求量大的客戶簽工作約;就等于有了固定收入,所以拍照時都特别配合,工作進展很快。這邊定好版型制圖送編輯部,編輯那邊立時發給文員配上文字說明,交給校對檢查看看有沒有錯漏;定稿的紙樣和雜志會分别送去印刷廠不同車間同時開印,好讓看中内頁款式的讀者能及時買到新款,花小錢趕時髦。很多小地方的裁縫自己不會設計,發現拿紙樣做新款服裝實用的很,幹脆就買幾套适合大部分人的中号,自己按比例放大縮小就行,在這基礎上可以把領子、袖口、或者其它部位變個型,在别人眼裡又是另一種款式了,這樣做出來的衣服速度快且新穎别緻,很受顧客追捧。随着雜志往二、三線城市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的縣城下沉,銷量呈井噴式增長,紙樣郵購業務占營收已經超過一半以上了。劉悅覺發對于一個企業來講,單一的紙樣銷售是經不起商海風浪的,她想了又想;幹脆仿後世電視購物增加了日用百貨、文具、禮品這些項目和代購業務,在内頁添加了郵購推出的商品圖片和目錄,在雜志不斷向外地輻射的同時,通過當地武裝部退伍辦挑選一些分配不下去,自己也沒有辦法找到工作;且生活困難的退伍兵,用自願加盟、保障收入的方式,給一些優惠扶持;發展他們成當地郵購業務的代理商。
錦華公司升級為錦華集團的時候,劉悅研究生畢業,與其它私企不同的是,錦華集團内部設有黨支部和工會。在錦華,這兩個部門并不是别人以為的擺設,實際上前者負責所有員工的思想工作;後者負責維護職工權益,特别是女職工的權益。劉悅這麼做的原因,是她早就打算找個合适的時機;把錦華上交國家,所以一擴大成集團公司就按國企框架建立的内部結構。倒不是她怕槍打出頭鳥,其實是知道自己是條鹹魚的底子,能躺平的時候還是願意躺平的,特别是現在一不缺錢、二也沒有那麼大的事業心。真丢了錦華這攤子,她還能專心搞學問,讓寵着她胡鬧的老師感受着點後繼有人的滿足感。恩師是被她忽悠成錦華集團第二大股東的,主要原因是劉悅身為董事長兼總經理,不愛坐班喜歡到處晃悠,自己寵出來的學生還能怎麼樣?繼續寵就對了呗。他老人家退休後婉拒學校的返聘,替愛徒坐鎮集團董事長辦公室,也不愛管具體事務,平時隻能靠倚老賣老的指揮兩個副總處理常規問題。一開始是因為看中劉悅在學科上展露的天賦才願意帶她的,相處以後發現她在自己跟前不但有靈性還很乖巧,覺得跟劉悅各方面都很投緣,就自動代入老父親的角色了,護她護得不行;還覺得她已經是大姑娘了早晚得結婚,就費心在自己家附近幫她找房子安家。這麼找了幾年,好容易找到了個因為落實政策騰退出來的小二進四合院;當初能讓這院子逃過成為大雜院慣例的原因,是被個缺辦公場所的單位接管了。人家按辦公用房做了些改動,打掉一、二進之間的隔牆,讓院子看着擴大了些許不至于顯得局促;還增添了自來水、廁所和供暖設施,又挨着院牆建了抄手遊廊連接了所有房屋,既可以當自行車棚,也讓人避免了夏日暴曬,雨雪天氣在院裡走動也不用打傘。房主收回老宅後;并沒有感覺添的設施方便生活,而是看着面目全非的舊居覺得家不成家的有點鬧心,幹脆賣了籌錢出國定居。這院子對于劉悅來說,簡直是夢中情房啊,稍許收拾收拾就能住的四合院嗳!她趕緊跟着老師去買了下來,又回老家去一趟接來了父母,跟幾位室友告别搬出單位宿舍。
父母來了,好處是一日三餐有人管;壞處是做父母的願意管的可不僅是女兒的一日三餐,更想管她的終身大事,這能忍?不能夠啊。她不想遷就也不願意為這種事跟父母生分,于是;劉悅開始隔三差五的給辛國平和劉芬芳講各種故事,核心内容都是父母自認為女兒好,非要女兒嫁不知根底的鳳凰男;結果被人軟飯硬吃,全家結局慘淡。或者做父母的想方設法高嫁女兒,以為這樣孩子後半輩子終生有靠了;能過上好日子,最後遇上僞豪門或者因為門不當戶不對被婆婆磋磨、全家鄙視之類,最後劉芬芳被吓得再不敢提相親的事。劉悅怕兩人太閑,會把注意力全放在自己身上,看他倆在家也是一副閑不住的樣子,趁着學校擴建校舍後缺宿管,在職工家屬中招人的時候,立馬給他倆安排上。宿管因為工資少,又是臨時工性質不占編制的;願意來幹的家屬都是在家悶得慌,出來幹點活打發打發時間的。工作是兩班倒,一班是早五點半到下午兩點,另一班是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半;中間有半小時吃飯時間,好在當班時也清閑,還不用值夜班。看着老兩口就這麼樂不滋兒的再就業去了,連原本想回去幫襯兒子的事兒也不再提起。
在不缺錢的情況下,劉悅已經很厭倦為做生意沒完沒了的應酬;幾世沉浮,她也沒有了一顆做大做強的心,錦華集團是正好找到了一個風口,又被時代洪流裹挾,順勢而為發展到這個地步的,要不是手頭這攤子關系到很多家庭的生計,不能說停就停,她早就收手了。部隊後勤那邊認識的領導某一次打電話說跟劉悅請教點公司經營方面的經驗,她就索性在言語之間試探了一下自己這邊被對方收編的可能性,明顯感到那邊恰如瞌睡遇上枕頭一般開心!劉悅的心踏實了,熟悉這段曆史的她知道現在這種無序的狀态并不長久,過幾年國家下發政策不允許部隊跟政府機關搞三産了,還會整頓、取締各種小金庫,那些是以後的事;跟現在的她有什麼關系?錦華公司很快移交給了部隊方面,算是劉悅跟老師的無償捐贈的,作為捐獻企業的首要條件;指定了公司為支援因傷、殘、病、生活困難的退伍軍人成立一個基金會,以公司一定百分比的盈利,作為基金會使用資金來源定期注入。在國家給退伍軍人提供的退伍費之外,對于因殘疾和患病退伍者給與一定數額的安置費用以補前者之不足,凡是條件适配者、審核無誤後優先發放,知道内情的部隊領導深為感動,都誇師生二人是胸襟廣闊、有大愛之人,劉悅這次隻是笑笑沒有謙虛,老師反倒意外的看了她一眼。公司交出去了,師徒倆一身輕松的到老莫喝咖啡聊聊天,老頭笑眯眯的問弟子會不會後悔?從大佬圈子裡離開,被放棄的不光是财富還有人脈和地位。劉悅回答:現在回大學剛剛好,學校目前正推行課時制;對于教師上班制度改革了一下,不要求朝九晚五的簽到坐班,獎金按課時結算,所教課程被學生選修多的老師收入相應也增加,算是多勞多得的那意思。老師跟她在外頭折騰了一番,加上有平反補發的工資;已經不缺錢了,他倆都喜歡搞研究,不是太願意掙那課時費,老師索性退了學校分的套房回老宅進入養老模式,師徒倆比鄰而居,一起光明正大的摸魚。劉悅研究生畢業成為助教,這個時期論資排輩是常态;助教隻能做些輔助并不能獨立授課,她不耐煩做輔導員,想申請出國做交流學者,也順便給自己增加點資曆,老師得知劉悅的想法,忍不住略帶譏諷的問:有沒有搞錯?你一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不老老實實地在家看書刨故紙堆做學問,跑外國去學習中國古代文學?沒毛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