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停定在縣衙門口,立刻引起了守門衙役的注意。
待趙秉誠敲響鼓,兩名衙役對看一眼,一言不發,憑着默契分了工。
其中一名衙役撩起袍角飛快越過門檻,用極具威嚴,接近喝問的語氣道:“來者何人?敲這鳴冤鼓有甚麼冤屈?”
趙秉誠放下鼓槌,對着這名衙役深深行了一個揖禮,“小子是縣城北巷巷尾趙家生人,前幾日家妹在家門前走失,我們一家早晚奔走,四處找尋,幸得鄰裡相助,今日在由杏花村至縣城的官道上尋到了被歹徒擄走的家妹,捉住了賊人,此來報官。”
這名衙役詳細問詢報官目的,另一名衙役在門邊細細聽着。
趙秉誠說完後,那衙役判斷出此案涉及拐騙,非同小可,立刻跑去通知刑房書吏、其他當值衙役準備升堂,另去後堂,請知縣坐堂審案。
姜迎花押着王多福、劉矮子從馬車上下來,又與留在門口的那名衙役将這兩人押着進了縣衙。
至于扮做王多福妻子的女子,沒有人限制她的行動,在姜迎花的招呼下,她是自己走下馬車的。
一行數人,往縣衙内部走去。
姜迎花既不是犯人,又不是苦主,因從未上過公堂,便抱着還算輕松的心态,路上打量了四周好幾眼。
審案大堂内,配合升堂的衙役、書吏,已經到了,趙秉誠和趙錦心在引路的衙役指引下,停在法桌前三尺處。
姜迎花、王多福、劉矮子、王多福‘妻子’則候在堂外,須等趙秉誠禀告案件經過,得傳喚才可被衙役帶着入内。
沒多久,裡頭有人大聲通報。
“知縣大人到——”
“升堂!”
接着就是殺威棒敲地,衙役高喊“威武”聲。
趙秉誠隻是童生,不是秀才,見知縣需行跪禮。
他帶着趙錦心跪下,法桌上,驚堂木被拿起拍響,身着官服的知縣大人端坐堂上,不怒自威的發問:“堂下何人?”
審案就是如此,哪怕早已從衙役口中聽聞了此案的大概,升堂後,仍需從頭問起。
“回大人……”
裡頭趙秉誠語氣恭謹地回話,措辭比在衙門處時更加嚴謹詳盡。
外頭姜迎花也在捋清思緒,想着待會兒作證的說辭。
過了一陣。
“傳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