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花姐受累了,”趙秉誠道了一聲抱歉,“再沿前路走一段,到了前方我送出去一部分謝禮,應該就會輕松些。”
他自身也乏力得很,隻是強裝精神罷了。
“秉誠,擦擦汗吧,吃兩塊糕。”徐秀雲拿出一包糕點拆開,讓姜迎花挑了一塊後,轉到趙秉誠面前來。
昨夜兒子連夜給在苦栗縣任職的趙仁懷寫了報平安的信,今晨一早将信送出,又馬不停蹄備了送給姜家的禮品、登門拜謝……
徐秀雲一樁樁,一件件都看着、記着,知道兒子辛苦,給趙秉誠遞糕後,還擡袖子為他擦汗。
歇了一盞茶功夫,四人繼續上路。
這回一氣兒走了三裡路,到了昨日趙秉誠讨水喝的那戶人家。
“原來是這裡。”姜迎花看着趙秉誠指的方向道。
“怎麼?迎花姐認識此戶人家?”
姜迎花先搖頭否認,然後道:“隻是做豆腐生意時打過幾次交道罷了,他們照顧過幾次我的生意,回回都熱心腸地叫我進門歇歇腳,能感覺出他們的好意。”
既然拒絕了趙家結幹親的事兒,那麼此刻人去别家登門道謝,姜迎花自然不好跟着去,隔得遠遠的,挑了一片樹陰,坐着歇了歇腳。
沒過太長時間,趙秉誠三人便被那家主人送了出來——手上還拿着沒送出去的謝禮。
姜迎花看到趙秉誠頻頻回轉身體,想要把禮品遞出去,可惜無果。
“人家不肯收。”趙秉誠怅惘地對姜迎花說。
“可能覺得禮太重了。”
俗話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趙秉誠備了一包幹紅棗,兩包糕,報答一飯、一水之恩。
隻論那一包幹棗就要好幾十文,從前姜迎花都不太舍得一次性買太多的。
“人家不肯收,确實不好強塞到人家手裡。”
不過,可以放在人家家裡。
姜迎花坐在這個樹蔭下,瞧見那戶人家圍了個後院種菜。
實在決心要把謝禮塞給人家,隻需稍微繞一繞,把這三包東西放進人家菜園子即可。
因為用油紙好好包裹着,也不怕點心棗子沾到土,等那戶人家去後園摘菜,自然而然能發現這份禮。
趙秉誠對姜迎花佩服得五體投地。
每次他覺得遇到難題了,姜迎花總有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