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飛快回想了自己的列祖列宗,沒有一個人的廟号是“玄”,但有史以來确實隻有一個國号是“唐”,這是怎麼回事?不知為何,李隆基突然有些不安。但很快他就回過味來,自己肯定不是昏君,如果是昏君怎麼還能造就這大唐盛世,那就隻能是子孫不争氣!而神迹天幕專門在自己面前展現,那就是在提示自己,是有兒孫當了昏君,讓自己一定要做好防備!
可到底是誰?
太子!
隻有太子,自己年紀大了,不管自己願不願意承認,不管臣子們怎麼恭維,老了就是老了,并沒有太多精力去培養一個新的接班人。而且這些年來,太子謹慎恭敬,自己也在不斷磨煉他,雖然太子比不上自己英明神武,但也勉強是個合适的繼承人。可天幕的意思明顯不是……
站在身側給李隆基道喜的李亨直覺頭頂有人冷冰冰盯着他,這目光太熟悉了,李亨額頭後背瞬間起了一層冷汗。
他已經足夠恭敬,足夠謹慎,足夠溫馴,為什麼父親還是對他不放心。李亨心裡隐隐有個猜測,或許他這一輩子都要生活在父親的陰影裡了。
楊國忠、虢國夫人趁機道:“這是上天見聖人勤政愛民,所以特此給陛下的啟示,來助我大唐千秋萬代!”
“太子不足聖人分毫,如何能治理好大唐江山?”
楊氏一派的官員很給力地附和,就連跟楊國忠不對付的安祿山,也聞弦知雅意。畢竟他早就得罪了皇太子,可惜老皇帝并沒有換太子的心思,等老頭子死了,得罪儲君的人還能好過?
“正是如此,陛下斷不可被奸人蒙蔽,讓儲君之位坐了不該坐的人。”
“陛下文成武功,類比太宗皇帝!那就是子孫不孝,才成了昏君!”
李隆基思索一番,覺得衆人說得也不無道理,他陰森森地看着埋頭不語的李亨,心想自己還有哪個兒子能用。
——
當唐朝君臣在頭腦風暴的時候,公元前219年,始皇帝二十八年,嬴政率領百官站在泰山之巅,祭祀天帝,封禅泰山。
天上一聲驚雷,劈在山石上,碩大的石頭當即粉碎。整齊的隊伍難免慌亂,唯有最前面的皇帝陛下不動如初。
隊伍裡的的儒學博士不免幸災樂禍,他們就知道,暴秦不德不仁,不尊孔孟,不懂詩書,無禮無節,怎麼可能得到上天的承認,還妄想泰山封禅,這能滅世的天雷就是警示!
随後出現了天幕,天幕上的畫面又好像不是懲罰暴秦?
李斯很不屑這是儒生的做派,法家才是正統,儒生不過是一群沽名釣譽的小人!因而上前大聲道:“天幕上皆是三皇五帝才有的事迹,正是上天也認為陛下遠超三皇五帝!此番泰山封禅,上天定是欣慰才降下神迹!”
原來秦國的官員無不附和李斯的話。
齊魯儒生憤憤不平,可并不敢出言反對,畢竟蒙毅持劍護衛在嬴政身邊,正虎視眈眈盯着他們!
嬴政已經習慣了臣子的恭維,但面對如此神迹,嬴政的内心還是免不了激蕩。難道上天真的認同他的功績嗎?若是認可他的功績,那便保佑大秦千秋萬代吧!而且有了神迹,也就能放心地打壓六國士人,六國已經亡了,複國,那是癡心妄想!
順秦則生,逆秦則死!
那些當初百般阻撓自己的儒生吃了個大大的啞巴虧,嬴政心裡湧現了一種名為報複的快感,這種感覺,還是在三年前,秦軍攻滅趙國的時候才有過。你們心不甘情不願地為朕制定封禅禮儀,暗中诋毀朕和大秦,如今就連上天也站在朕這邊,聰明人就該懂得做何抉擇!
隻是随後天幕上出現的字,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秦國官員紛紛閉口不言,李斯小心翼翼看了眼始皇帝的臉色,正琢磨着該說點什麼,就聽見皇帝低沉的嗓音:“丞相,你可知此為何意?”
李斯把頭腦裡的書都翻了一遍,才謹慎地說:“唐,是帝堯的封地,堯是上古明君,堯在位時征讨四夷,制定曆法,着重農桑,斷不可能是天幕上所說的昏君。後來周成王又把王叔虞分封在唐國故土,史稱唐叔虞,隻是其子燮遷居晉水之旁,改國号為晉,那也不叫唐……”
李斯也不知道神仙是什麼意思,隻能硬着頭皮說,可越說漏洞越大。難道真要求助儒者?李斯想起這些儒家學生的冷嘲熱諷就恨得牙癢癢,要他去求儒者,就是說他這個法家之士比不過儒家的人,就是法不如儒,他才不去!
——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白登山。
劉邦愣愣地看着天幕,“國号為‘唐’?”心想自己的大漢才開國,難道就要亡國了嗎!
蕭何見劉邦有了頹廢之色,勸說道:“陛下,此是上天在指引陛下,唐,大抵是後世朝代,上天是意圖助我大漢!陛下萬萬不能有堕志之心!”
劉邦坐在樹下,陰恻恻看着天幕,心道你早不來晚不來,此時怎麼不降下天雷助我?劈死那些匈奴才好!“匈奴四十萬大軍圍在下面,我們既沒有糧草,也沒有援兵,就算有未蔔先知的能力又有何用!”他不明白,為什麼,始皇帝用三十萬軍隊就能将匈奴趕回老家放羊,緻死不敢南下,自己帶領三十二萬軍隊,卻要被匈奴困死在白登山!
自己比始皇帝差在哪裡了!
陳平站在高處觀看天幕上的畫面,卻意外看到冒頓和他新得阏氏在賽馬,以往這個時候,那小兩口不賽出個結果可不會走,可見冒頓對這個女人的喜愛。如今天幕上出現神迹,下面的匈奴人也在紛紛觀看,不過天無絕人之路,“陛下,臣有一計!”
——
公元前128年,漢武帝元朔元年。
劉徹在産房外焦急地等待,妃子生産,皇帝無需守着,但此時不一樣,司天台占蔔過,這很可能是個男孩!
他太希望有一個兒子了。他已經快三十了,還沒有兒子繼位,他的父親在三十的時候已經是好幾個兒子的爹了!
“陛下,雲中軍情!”太監飛奔而來,斷斷續續地說着:“匈奴大舉進攻雲中,還請陛下裁決!”
劉徹怒不可遏,匈奴,匈奴,還是匈奴!七十年了,從高.祖之世就被匈奴欺壓,難道朕還要受這樣的氣嗎!
東方朔急急忙忙入宮,“陛下,天有神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