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9年,隋開皇十九年,春,二月,甲寅,上幸仁壽宮。
楊堅接到長孫晟的奏書,突厥的都藍聯合達頭結盟,與突利在長城下大戰,突利戰敗投奔大隋,隻是都藍一家獨大,若是不今早轄制,将來定要釀成大禍,于是召集群臣議事,“都藍将攻打大同城,諸卿有何禦敵之策?”
衆人拿不定注意,高熲道:“太子勇猛無雙,可為将軍,破突厥,安大隋。”正好太子跟皇帝皇後關系僵硬,不如去邊疆,既能不礙皇後的眼,又能收攏将士。
“太子酷愛奢靡,領兵打仗怕是耗費民力糧草不計其數,可為将軍又是從何說起?”獨孤皇後坐在簾後,聞言當即反對,“高射仆素來有識人之法,今夜怕是醉了。”
就差明說他老眼昏花了。
高熲不欲同獨孤皇後争辯,因為尉遲女的事皇後顯然在心裡記恨自己,說不定将來自己就要死在她手裡。
——
公元970年,北宋開寶三年。
第二次進攻北漢的趙匡胤無功而返。
契丹狗賊!若不是契丹屢屢出兵助漢,自己怎麼會久攻不下!
趙匡義見地上一片狼藉,知曉兄長是因為戰事不利發怒,趁機勸慰道:“皇兄何必憂愁,北漢能苟延殘喘無非就是得了蠻夷的幫扶。契丹之于我大宋,猶如匈奴之于漢朝,劉氏忍辱負重,最終擊敗匈奴,我大宋立國不過短短幾年,此番失利,是國弱民貧,而非皇兄的緣故。”
他正滔滔不絕說着,殿内出現一個巨大的光幕,宮女太監吓得六神無主,嘴裡叫着“護駕”,趙匡義飛快躲在趙匡胤身後。
——
公元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
這個年,朱元璋沒有過好。雖然把蒙古人趕出了中原,但是北邊的元朝軍隊還在蹦跶,不把這群蠻子全部送回老家,他就吃不好也睡不着!朱标、徐達、李文忠、馮勝等朝中大臣都注視這牆上巨大的堪輿圖。
正月十五後才算把年過完了,但他們等不及了!他們必須要再一次北征!
一百年前的蒙古鐵騎踏碎中原大地,他們太強大了,稍微有一絲喘息的空擋,他們很可能死灰複燃。何況,元軍的主要兵力并沒有受到緻命的打擊,他們不斷侵擾大明北部邊疆,随時準備再現一百年前他們祖先做過的事!
“父皇,神迹!”
“啟禀陛下,皇城内出現異象!”
殿内衆人議論紛紛,但好歹都是身經百戰的開國将軍和經曆兩朝的老臣,大家都在鬼門關走過的人,瞬間也恢複了鎮定。
朱元璋眉頭緊鎖,看向天上,“昭告百姓,不必驚慌。昏君?唐玄宗李隆基?呵,這句評語好!兩位丞相以為如何?”
這有什麼好慌的,朱元璋滿不在乎,神來了殺神,鬼來了砍鬼就是,怕什麼!再怕能怕過餓肚子?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斷,渾欲不勝簪。】
随着蒼涼的吟詩聲音響起,天幕上又展開了一副畫卷,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站在殘破的城牆下面,城牆周圍雜草叢生,仔細看還能看到老鼠嘴裡銜着白骨招搖過市。老者佝偻着身體,掩面哭泣,他瘦骨嶙峋的身體在蕭瑟的秋風中,宛如挂在枝頭的黃葉,搖搖欲墜。
【各位觀衆老爺們大家好,今天陽秋來帶領大家盤點一下曆史上的那些昏君們。衆所周知剛才的詩《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紀實詩,說的就是安史之亂時的唐朝,那什麼是安史之亂呢,當時的唐朝怎麼樣了呢,我們開啟第一位盤點的君主——唐玄宗李隆基。】
清晰宏亮的聲音響徹長生殿,也被其餘朝代的人聽了個清清楚楚。
此時哐當一聲,李隆基手裡的酒杯落在地上,純淨如冰的水晶杯摔了個粉碎,酒香四溢,隻是這群大唐至高無上的人,早已沒有心思去回味美酒的滋味,他們紛紛跪倒在地,大氣不敢出,生怕驚擾了盛怒中的皇帝。
沉默,沉默,沉默是今晚的長生殿……
“唐玄宗,李隆基……”
殿中的人都清清楚楚聽到了天幕裡的話,他們拿出此生最大的勇氣,悄悄瞟了一眼站在群臣之間接受恭賀的皇帝。
【至于為什麼是唐玄宗呢,因為唐朝所處的特殊曆史階段,以及唐玄宗在治國期間的奇葩操作,導緻他作為皇帝,昏不徹底昏聩,明又不徹底賢明,上限高得離譜,下限低得糟心,實在讓後世之人愛得深沉,也恨得咬牙切齒,巴不得他死在開元二十九年。他将唐朝推向盛世的頂點,也讓唐朝瞬間跌落谷底,堪稱千古昏君,昏君中獨一檔的存在!就連廟号‘玄’都意味深長,‘玄’者,幽遠也,老子曰‘玄之又玄,衆妙之門’,作為廟号,估計沒人願意承認這是一個好字,對于打造開元盛世的君主而言,用這個廟号,相當于新皇帝和朝臣都指着他的鼻子罵了。那麼,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怎麼昏,又到底怎麼明呢?】
【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孫子,李世民的曾孫。他在位期間,大唐達到巅峰,從某種意義上真正實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華夏君王夙願。後世史學家認為,從貞觀初年到開元二十九年,唐朝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将唐朝推向鼎盛的人正是李隆基。】
“千古昏君?!”“死在開元二十九年!”李隆基聽到天幕裡如此說自己,胸膛中的怒火完全壓不住。竟然敢說自己是昏君,竟然詛咒自己早死,他可是大唐的天子!
什麼叫“昏君中的獨一檔”,雖然他聽不太懂,但一定跟千古昏君差不多!
“聖人息怒,天幕上還說聖人您造就了大唐的盛世!”高力士作為最親近最了解李隆基的人,見到他這樣的神色就知道是急火攻心,慌亂之際攙扶着李隆基坐在殿内的台階上,當了幾十年的皇帝,天底下早就沒有人能将他氣成這樣。
“阿耶!”李亨見李隆基被氣得話也說不出來,又擠不過安祿山等人,隻得在一旁垂淚哭泣,心裡想着,可不昏聩嗎,一天之内殺死三個無辜的兒子,古今都沒有這樣狠心的父親!自己這個太子之位,說得好聽是大唐儲君,說得不好聽就是一顆棋子。
楊國忠跳起來叫喊着“太醫”,安祿山則是東抓一個人問“你會不會醫術!”,西抓一個人問“快給聖人治病!”
知道的清楚是李隆基聽到噩耗氣得不行,不知道的還以為李隆基龍馭賓天了。
“閃開,朕倒要看她如何說朕昏聩!”李隆基斥責當在他面前的臣子,火壓下去了,氣也喘勻了,昏聩如何能造就大唐盛世!簡直自相矛盾!這老天爺怕也是個瘋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