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内的封常清沒想到還能聽見自己的名字,他和高仙芝一同回到長安述職,結果就聽見天音說自己含冤而死。連嘴裡的鹿肉都顧不得咀嚼,塞了滿滿一腮幫子,呆愣愣地看着李隆基。
自己竟然不是戰死!
竟然不是戰死!
所以三年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可能吧!三年後皇帝已經是不是瘋了啊?
自己可是西北軍三把手,招募一個士兵很容易,但要培養一個将才難于登天啊!随随便便就給殺了,大唐是人均哥舒翰嗎?
還有那個杜甫,寫那麼多看到未來的詩,怎麼詩中沒有我呢?不至于吧,我在長安這麼沒人氣?
杜甫察覺到封常清的眼神,有些汗顔,他現在什麼都不知道啊!
高仙芝在旁邊桌案,見狀寬慰好友:“别急,有了天音的提示,将來這種事不會發生。”
李隆基漸漸平息了下來,慌亂無益,還是聽從天音,早早打算,不管如何,要避免這一場叛亂!“封卿為我大唐鞍前馬後,立下了汗馬功勞,朕絕不是三年後的昏聩之人,封卿放心!”
而且李隆基自己也想不明白,封常清這種人才,不說他的功勞,就看着他能打仗,能立功,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随随便便就給斬了!
李隆基自己都想不通三年後自己在幹什麼。
【李隆基安排好了封常清後,安西軍也同時接到了诏令,急忙返回長安。所以當封常清在洛陽同安祿山焦灼之際,西北軍的第二位名将帶領一部分安西軍終于趕回了長安,他就是高仙芝。】
【因為西北軍在千裡之外的安西,無法在短時間内趕回來,所以封常清手裡除了一隊來自安西的輕騎外沒有兵,他隻能就地招募士兵。結果新招募的将士毫無戰鬥經驗,面對安祿山的強兵悍将,封常清理所當然在洛陽大敗,六萬将士全軍覆沒。】
【随後,封常清清醒了,他面對的不是烏合之衆,而是一群‘拓羯’。所謂‘拓羯’是胡族音譯成漢語的說法,他們根本就不是普通的戰士,而是從北方草原中挑選出來的威武雄壯的漢子,然後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組成的一支部隊。這些人還具有豐富的實戰經曆,他們會和主将結成親人關系,認主将為父親,所以即使是在危急關頭,他們也不會抛棄主将,而是會爆發巨大的戰鬥力,戰鬥到最後一刻。】
【這樣的精兵,哪裡是臨時招募的人可以抵擋的,就連封常清從安西帶來的精兵招架起來也不容易。】
【所以,在十二月十二日,洛陽城破。封常清帶着所有的有生力量撤離,就在危急時刻,他接連上書三次向朝廷回報前線戰事,請求皇帝責罰,但盛怒的李隆基都沒有見封常清的信使。終于在葵園,上天眷顧了這位将軍一次,他遇見了老搭檔高仙芝。】
【他們一個運籌帷幄,一個英勇作戰,兩名最優秀的将領最後确定了最佳的防守方案:放棄陝州,保住潼關。】
【事實證明,封常清和高仙芝不愧是西北軍的佼佼者,他們的戰略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已經拖住了安祿山的叛軍。叛軍在潼關一籌莫展,他們沒有足夠的軍糧,隻要托下去,叛軍就會不戰而敗。此時他們已經拖住了叛軍,給李隆基的部署留下了喘息的機會。但是李隆基很不滿,他給了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十幾萬的人,結果他們把仗打成這個樣子,安祿山的頭還沒有擺在他案前。李隆基越想越氣,決定禦駕親征,他要親自斬下安祿山的頭,于是命令太子監國,但楊國忠慌了。】
【楊國忠,導緻安史之亂的極大誘因。他和太子不對付,好幾次把太子害得半死不活,如果太子監國,作為宰相又沒有皇帝庇護的自己第一個倒黴。他把受寵的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找來,這三位都是李隆基寵愛的女人,她們決定進宮去找楊貴妃,請楊貴妃出面攔住李隆基。】
【這是楊玉環第一次參政,即使是李隆基最寵愛的女人,史書中并沒有她參與政務的記載,她就是一隻被關在籠子裡認君王享用的金絲雀。後世之人總是說紅顔禍水,然而細究起來,楊玉環一輩子身不由己。】
【這一次,第一次參政的楊玉環成功了,太子無法監國,李隆基放棄了禦駕親征。然而這僅僅的一次參政,極為可能是楊玉環在馬嵬驿身死的重要原因。】
“啊?”楊玉環乍一聽,整個人當即如墜冰窖,渾身發冷,自己已經很小心順從了,還會身死?自己真的從未幹涉過太子!
但李隆基顧不上愛妃,因為天音可不會等人!
【李隆基派遣了一位太監去監軍,這個人直接導緻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位名将的枉死,他就是邊令城。】
“賤人!”李隆基當即揮手,抽了楊玉環一巴掌。随後起身将跪在地上請罪的楊國忠狠踢了幾腳,“爾敢誤我!”
若不是這女人阻攔,或許就能如同天音所說,一年之内把叛軍清繳,不會留下那麼多的後事!偏生太子無能!女子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