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女聲的講解,天幕上出現了一個高大威猛的将軍身騎駿馬,在戰場上領兵殺敵的身影。
殿内的人紛紛瞠目結舌,遇見這位,安祿山總要敗了吧!可有記性好的人想起天音說安史之亂持續了八年,這怎麼可能呢!
【哥舒翰,大唐西北軍一把手,玄宗朝所剩的最後一員猛将。】
【從‘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到‘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邊防将,慎勿學哥舒’中間隔了一個李隆基,還有一個楊國忠。】
“我聽過!”杜甫聽見熟悉的前半首詩點頭,這是西北民歌,誇贊哥舒翰用兵如神。隻是後面那一首詩,總覺得有一種莫名的熟悉。
【斬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後,李隆基命哥舒翰出兵,解決潼關之危。可是這個時候的哥舒翰已經六十多歲了,更何況他在回長安述職之際中風,如何卧病在床。但是哥舒翰不敢違背皇帝的命令,拖着病體鎮守潼關,當時的潼關有二十萬守軍,除了高仙芝等人帶來的安西軍,更多的是新招募的士兵,一觸即潰,一潰即散。】
【原本這事跟楊國忠沒關系,壞就壞在哥舒翰上任時李隆基給他封了一個‘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後人據此推斷當時的潼關守軍名義上已經歸太子統領,所以哥舒翰作為潼關守将就是站在太子背後的軍隊勢力代表。李隆基已經老了,而太子代表未來,沒有人不在意未來,即便是哥舒翰。楊國忠知道自己為了讨好李隆基把太子得罪了個遍,将來李亨繼位,除非楊國忠是李亨的親爹,否則他不可能不被清算。】
【太子不能登基,站在太子身後的最大勢力必須要被扳倒。哥舒翰就是那個最大勢力。于是楊國忠又開始了吹耳邊風的生活。或許是哥舒翰的生命真的走到了盡頭,這時候來了一條軍報,說潼關外面的軍隊隻有四千老弱病殘,隻要王師奮力一搏,就能将叛軍趕出陝郡,河東大安!】
【楊國忠信了,李隆基信了,不管當時的哥舒翰、李光弼、郭子儀如何勸說,李隆基都不肯相信這是敵人的迷惑陣。三位大唐戰功赫赫的将領依然無法阻止李隆基,他不斷催促哥舒翰出兵,信使絡繹不絕來到潼關,哥舒翰此時就像三百年後的嶽飛一樣,在君王巨大的壓力面前,天寶十五載六月初四,哥舒翰哭着出兵與叛軍對戰。】
【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什麼!”李隆基傻眼了,不說潼關易守難攻,你哥舒翰可是數一數二的大将,二十萬都沒了?
高力士悄聲道:“天音說,二十萬的新兵根本擋不住安祿山的精兵。”
不知道李隆基有沒有聽到高力士的話,他在琢磨是不是老天爺故意的,他怎麼可能屢屢出昏招呢!難道四年後的自己沒腦子了?
【叛變唐軍的火拔歸仁劫持哥舒翰,他說:你一戰損失了二十萬大軍,難道天子會放過你嗎?你忘記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下場嗎?哥舒翰甯死不屈,最後被火拔歸仁捆在馬上,送給了安祿山。在威逼利誘下,哥舒翰投降了,并寫信招降李光弼等人。一年後,哥舒翰被安祿山之子随手殺掉。一代名将,就此隕落,還流萬世罵名。】
【從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到遺臭萬年的叛軍降将,哥舒翰真的有錯嗎?李隆基催促哥舒翰出兵,不完全是楊國忠的鍋,正重要的是李隆基自己的訴求!他是将大唐盛世推向巅峰的君王,他不能有污點,隻有快速平定戰亂,朝臣和百姓才會繼續擁立自己,隻要快速平叛,他還是那個英勇無雙的明君!】
【潼關失守,長安危機。李隆基沒有精力去管哥舒翰投降的事,他有更着急的事情要做。六月十二日,李隆基在興慶宮的勤政樓上,宣布親征。史書記載‘聞者皆莫之信’——沒有人相信皇帝的鬼話了,盛世天子的政治威望跌落到了谷底。】
【李隆基一生都在于他的曾祖父李世民相比,甚至認為自己已經超越了李世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然而他永遠也比不上李世民。】
【畢竟,即使貞觀初年颉利的突厥精兵打到渭水,距離長安不到五十裡,李世民也沒有想過退縮。誠然渭水之盟是天可汗畢生的恥辱,但他用最小的代價,為唐朝赢得了最寶貴的發展時機,而在三年後,李世民解決了這位北方強敵。所以,李世民可不會棄城逃跑!更不會偷偷棄城逃跑!】
李世民已經被李隆基的操作搞得麻木了,這到底是不是我的血脈!
人都是怕死的,哥舒翰投降求生再正常不過,但人家為什麼會投降!都說在其位謀其政,不是打仗的好手就不要去指指點點!把打仗的事情交給将軍!不是每個皇帝都能跟自己一樣喜歡打仗,總打勝仗!
還要,貞觀初年颉利竟然打到了渭水!轉而一想他就明白了,肯定是新舊兩任帝王交界,唐朝政局不穩,加之國家初定,一切都在重新開始,突厥就是想趁火打劫!一提到突厥他就頭疼,這簡直就是大唐的心腹大患!天音說自己三年解決突厥,“我真的能做到嗎?”
李世民陷入了自我懷疑。
想起颉利這個瘋狗,對侯君集道:“要密切關注颉利的動靜!”
尉遲恭道:“殿下何必自謙!想想您打仗,哪一次是沒有勝利呢!再說有了天音的幫助,此番颉利要有來無回了!”
連杜如晦這樣的文臣聽到李隆基的舉動都歎氣,人家都六十多了,還中風了,被逼着領兵打仗,若不是你李隆基殺了兩位盛年的将軍,能用得上哥舒翰嗎?
這不肖子孫竟然敢棄城逃跑,丢棄的還是長安,大唐的都城!
李世民覺得自己活那麼大,除了四弟李元吉丢棄太原外,他還沒有聽到過這樣丢人的事!
“哈哈哈哈,李二,我丢棄太原,你的後人竟然丢棄長安!不知道我們兩個誰比誰厲害呢!”李元吉又笑又罵,好像瘋癫了一般。
李世民一個眼神也沒有給他,而是死死盯着天幕,他一定要找出避免不肖子孫的辦法!就算無法避免,那也不能有安史之亂!
而剛才出言嘲諷李元吉的房玄齡則是老臉一紅,他慚愧啊!這個李隆基是不是聽到他說的話了,才做出這樣的事,隔着一百多年打自己的老臉!房玄齡從來沒有那麼尴尬過,此時掩面哀歎,不敢再看天幕。
長孫無忌等人也被天音噎得說不出話來,什麼叫打臉,這就叫打臉!
——
李隆基的心緒漸漸與三年後的自己重合了。他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催促已經中風的哥舒翰出征。他等不及了,他必須快速平定叛亂,才能保持盛世之君的名頭!才能維持威望!朝臣才不會有反心,太子才不敢有其他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