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
[隻聽過保甲法]
[保甲制度就是保甲法吧]
宋,1071年(熙甯四年)。
王安石看着天幕,這保甲法是變法中很緊要的一環,如果小辰姑娘能詳細說說就好了。就算他的變法失敗他也不後悔,他曾為大宋拼盡全力,這就夠了。
【保甲法不能單純地和保甲制度混為一談哦,但确實很相似,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周禮·地官·遂人》有這樣的記載:“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四裡為鄭。五家為伍,伍為之長,什伍為裡,裡置有司。”經過管仲完善,商鞅發揚光大,保甲制度廣泛應用于鄉村。】
【為什麼專門提到清朝的保甲制度呢?看看課本上是怎麼下定義的?書上說保甲制度是清代采取的嚴密控制基層社會的政治制度,又說清政府通過這種辦法對人民進行嚴厲的監視和控制。這就是清朝的保甲制度和前面朝代的不同,“嚴密”“控制”,這要往上扒拉扒拉,最為相似的應該是商鞅的連坐制了吧。嗯,明朝的廠衛制度也可以與之媲美。探究其原因,無非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擔心統治不穩罷了。】
清,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
玄烨坐在上首,看着自己的幾個兒子,面上看不出任何情緒。天幕說的都是大實話,就是有些不好聽。
他六下江南可不是為了遊玩,鹽政、文人、民心、治水……哪一個不是為了鞏固皇位?玄烨撥弄着拇指上的扳指,他的兒子不少,但能擔得起皇位和大清的隻有先前的保成,可是現在……玄烨看了一眼胤礽,心中又氣又惱,失望中帶着一絲羞愧。
【對了,還有與保甲制相表裡的裡甲制,完全因襲明代,是專管賦役的基層組織。】
東方辰語氣輕快,滿含自豪與崇拜,【将地方監察制度連帶中央梳理了一遍,我最大的感受是始皇牛掰!百代都行秦政法,可不是說說而已哦~】
[不愧是我祖龍!]
[政哥牛掰!]
[那個男人太贊了!]
[wuli政哥!]
[我為祖龍打call!]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心情複雜,他的大秦沒了,但千年以後的人還記得大秦,還在使用大秦的制度法規,也許是一件好事吧。
嬴政忽然笑了一聲,可是現在大秦還在,他還在,未來如何還不确定。
漢,前198年(高祖9年)。
劉邦難得地正襟危坐,他舉起酒杯默默敬始皇。
“大丈夫當如是。”他一直不曾忘記在沛縣的那一天。
漢,前129年(元光六年)。
劉徹輕哼一聲,他也很厲害的好嗎?後世怎麼隻誇嬴政不誇他呢?
記仇的劉徹還在膈應那個豬豬和發豬瘟,憑什麼始皇帝就是那麼好聽的祖龍。
唐,636年(貞觀十年)。
李世民揉了揉額頭,後世竟如此尊崇始皇帝嗎?明明始皇帝和隋炀帝都既驕且逸[1],後世似乎隻看到始皇帝的優點。
不消一會兒,李世民笑着搖了搖頭,他又何嘗不是隻看到始皇帝的缺點了呢。
百代都行秦政法,郡縣制、皇帝制……始皇帝為他們留下了太多東西。
宋,970年(開寶三年)。
趙匡胤是個行動派,當即下了一道诏書将嬴政的陵墓待遇[2]從三等提到了一等,順便把劉徹的也提到了提。
祖龍、豬豬[3]、二鳳,這三位都是後世喜愛的帝王,民間風向必然受到天幕的影響發生變化,那麼朝廷對他們的待遇相應也要改變。
趙匡胤不由苦笑,秦皇漢武唐宗,他們哪一個不是武德充沛,他們大宋倒是文人多,天幕卻評價“文人壞事”“又慫又宋”“三冗兩積”,之後該怎麼做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