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古人看我做曆史考研真題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宋,1056年(嘉佑元年)。

程頤程颢很無奈,他們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是希望自上而下來維護社會的長治久安,兩人思來想去也沒有發現本意有什麼疏漏,如果通過“理”可以約束統治者的貪婪欲望,從各種角度來看都應該是一件好事。可後來這句話究竟被歪曲成了什麼樣子?讓天幕唯恐避之不及?總之,這句話要改,但本義不能改,得換個淺顯一點不容易被誤解的說法。

【最後,我們來了解一下戴震的著作,他代表作有《聲韻考》《孟子字義疏證》,單從書的名字看,這兩本兒感覺有點偏字典那樣的工具書,不太像思想著作。前面那個确實不是,隻是一個單純的音韻集注,後面那個是通過解釋孟子的詞句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可能會從裡面抽一段話讓你分析闡述戴震的思想觀點。不過還是那句話,考試不考,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但古文嘛,是真的很無聊。】

清,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

戴震沖前來斥責他的好友露出尴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他能怎麼辦呢?他的書确實有點不太合事宜,萬一惹了皇帝不高興可能會掉腦袋,但那又怎麼樣?天幕誇他了!憑這一句誇獎的話,他就不會遇到危險,不過接下來他估計要經常面聖了,他這把老骨頭也不知道能活幾天,書也寫完了,能享受多久是多久吧。

東方辰看了下時間,發現時間已經不早了,驚覺聊天聊太嗨,刷題任務沒完成,幹脆利落的決定下播。

【我知道直播間裡大多數寶貝都不考研,但還是聽我羅裡吧嗦的說了這麼多,非常感謝大家的陪伴。等我考完研,我們就恢複正常直播内容,考研前可能還會直播幾次做題,不嫌棄的遇上了記得來玩兒~拜拜,我抓緊時間刷題去啦!】

[拜拜拜拜]

[小辰下次見]

[我不考研,但看小辰講題還挺有意思的]

[期待下回直播]

随着東方辰關閉直播間,每個人的随身天幕都變得漆黑一片。

各個朝代反應不一,大多數朝代的皇帝都在天幕播放時召集好群臣,天幕已結束,一個朝會大禮包安排妥妥的。小老百姓們都興緻勃勃地三五成群聊天幕新鮮事兒。

但總有一些皇帝不走尋常路。

比如離安史之亂沒兩年的唐玄宗正醉卧貴妃膝,醉得不省人事。

比如沉迷修仙的嘉靖皇帝,天幕一出現就讓人設立祭壇,結束時正好祭拜天幕。

東方辰對這些朝代的存在一無所知,隻有系統默默監測着被喚醒的這些位面的能量波動,然後選擇性地斷開鍊接、連接鍊接。

一些位面受東方辰影響比較嚴重,比如某幾個位面的唐玄宗已經被趕下皇位,比如某幾個位面多了本不應該存在的農民起義推翻皇權……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喚人呈上天幕的記錄,從頭到尾回顧了一遍,心中各種滋味交錯,難以排解和言語。

東方辰把朝代更替當做尋常和規律,嬴政卻不行。大秦奮六世之餘烈,方才一統天下,嬴政驕傲到自以為比肩三皇五帝,将名号都改為了始皇帝,還沒得意多久就被别人告知秦二世而亡,嬴政的心情可想而知。

嬴政不是沒有看到大秦的隐患,隻是看到還不夠,還要有解決隐患的辦法,隻能硬着頭皮走下去。某一瞬間他曾懷疑自己,但又立刻堅定,也許原來的嬴政做錯了,但已經拿到标準答案的他絕不會再錯一次。漢承秦制,呵,既然天賜天幕給大秦,那麼這個所謂的漢朝就永遠别出現了。

比起自信滿滿的嬴政,李斯就不是那麼胸有成竹了。作為非常了解始皇帝的人,他很輕易就能猜到嬴政的打算,無非是暫緩修建陵墓、宮室和赤道,并且模仿漢朝輕徭薄賦罷了。這樣對大秦确實很好,但對法家卻是一次劇烈的沖擊。李斯腦筋急轉,努力思考能完成嬴政目标的同時保住法家在秦國的無上地位。

因為早有準備,李斯在嬴政問策時提議,“何妨參考一下後世的考試制度呢?”嬴政将李斯的建議納入考慮範圍。至于考試内容,李斯和嬴政誰都沒提,反正法家絕對占大頭。

漢,前129年(元光六年)。

劉徹也在回味天幕中的内容,生在一個事死如事生的年代,劉徹從來不避諱死亡,更何況他還沒有到畏懼衰老和死亡的年紀。他想,漢武帝,武,多麼美好的一個谥号,他要讓自己更配得上它。

劉徹目光灼灼的看向衛青,無聲詢問,朕的大将軍,你準備好了嗎?

衛青鬥志昂揚,向劉徹行軍禮,向他的君王表達他的必勝決心。

李廣很酸,但他識趣地什麼都沒說。這場宴會是慶祝龍城大捷的宴會,可是和他關系不大。

劉徹拍拍衛青肩膀示意他站起來,君臣相對共酌,其他人也其樂融融的樣子,默認暫時不談公事,一時間宴會氛圍達到了頂峰。

唐,636年(貞觀十年)。

李世民捏着鼻子翻看他能幹的臣子們飛速寫完的奏疏,從這些奏疏他能看出愛卿們都花了不少心思,但天幕出現得太突然,消失得也很突然,但沒消失幹淨,每個人的随身天幕都還在隻是無内容了而已,也不知下次出現天幕會是什麼時候,會對大唐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早在天幕出現時,他就派遣了文臣、大将和軍隊去安撫民心、平定民亂,遠的地方暫時反應不及,但京畿地區必然無憂。

李世民放下奏疏,盯着長孫皇後看個不停。

“觀音婢,朕覺得天幕是個好東西。”李世民牽住長孫皇後的手。年前長孫皇後身體就一直不太好,開春以來她更是精力不濟,連宮務都一一交托出去,而今天長孫皇後不僅陪李世民看完了整場天幕,留下來陪他看奏疏也不露疲态。李世民猜觀音婢的好轉一定是天幕破碎時落入身體的那道白光的作用。

長孫皇後拍拍他的手,笑說:“妾确實感覺好了很多,還是喚太醫來看看為好。”

不一會兒太醫就到了,順便幫李世民也看了看,很快得出結論,長孫皇後不僅恢複了往年的康健,連頑固的氣疾都被治愈了,李世民更是壯得像頭牛。

“天幕一定是上天送來的好東西。”李世民喃喃道,難道這就是神明的力量?

明,1381年(洪武十四年)。

“太醫來的怎麼這麼慢?”朱元璋不停催促着。

“叫那麼多太醫幹什麼?叫一兩個就夠了。”馬秀英勸道。

“不行,咱不放心,剛剛那個太醫太年輕,生怕他不靠譜。”

“人家很厲害的,把昏迷的你輕松弄醒不夠厲害嗎?”馬秀英戲谑地笑道。

“妹子,你别笑咱了,這不是不敢信嗎?那道白光就這麼厲害?”

“怎麼?你不想我活的長久?”

“這話可不能亂說,妹子,這麼多年了,咱頭一回這麼怕,妹子标兒英兒都走在咱前頭,幹脆死了算了。”

朱元璋和馬皇後互訴衷腸,朱标和朱棣兄弟倆自覺悄悄退場,那倆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想起來他們的存在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