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素:您說怎樣就怎樣,隻要不掉好感度,幹嘛都行。
這次陳素素要包的是寶塔粽,這種形狀的粽子特點是,容量大,可以塞好多餡料,一個吃下去就非常滿足,而且不挑餡料的形狀,包鹹包甜都可以。
在場的人隻有陳素素一個會包,于是大家都看着她演示。
隻見陳素素先去拿了兩片粽葉,深綠的粽葉,襯得她纖白的手指越發的好看。
她将兩片粽葉十字型交叉,弄成一個窩狀,往裡填了一些糯米,再放入餡料,嗯,滿滿一勺紅豆沙,接着再放入一些糯米,将餡料蓋住。
而後又取了兩片粽葉分别加入之前窩狀空着的左右兩邊,完全把糯米包裹住,裹好後,把整個粽身翻轉過來,再取一片粽葉将頂部蓋住。
之後将左右兩邊的粽葉,分别向中心拆疊,折好後,再将另外兩邊的葉尖向内折,插入剛才折好的粽葉中,都弄平整後,用手捏住将整個寶塔粽子翻過來,用之前準備好的棉線對角纏好,綁緊,一個寶塔粽子就算完成了。
陳素素十指上下翻飛,很快就包好了一個,做好的粽子,像個三角形的寶塔,可以穩穩的站在籠屜上,看起來飽滿又漂亮。
衆人看的目瞪口呆,根本沒看明白。
陳素素隻好又放慢速度包了好幾個,用來演示,看她包的容易,自己真正上手包起來卻難。
嶽振遠,翟晟和暗九都是練家子,對動作的拆解遠強于一般人,别人還在看陳素素演示的時候,嶽振遠就已經包好第一個自己的粽子,他包了鹹蛋黃臘腸的,此時,正放在手上端詳,沒想到做這個小玩意,還能改善心情,搞一個出來,有挺大成就感。
翟晟和暗九也緊随其後包了出來。
第二梯隊是兩個大廚,他們常年下廚,也曾經用過類似的手法,磕磕絆絆的試了幾遍,就能成功的包出粽子了。
最慢的就是石筱玫和兩個丫鬟,不是米灑了就是葉子散了,要不就是好不容易攢到一塊,馬上要纏線的時候整個散了。
簡直包的焦頭爛額,但又人菜瘾大,還非要繼續包出來不可。
陳素素隻好一個個手把手教,她站在石筱玫身後,雙手捧着石筱玫的手,幫她折着粽葉,兩個美女貼貼的場面甚是好看。
嶽振遠此時後悔自己為何要如此聰明,不然現在是不是也能有個人教。
包完了一大批以後,陳素素按照餡料的不同,上大鍋去煮,甜口的用清水,鹹口的煮制時則要用堿水,這樣煮出來的粽子米粒澄黃瑩潤,口感也更有彈性,最重要的是,涼了也不會變硬或者變得油膩。
第一批粽子煮出來後,大多數都是完好的,當然也是有一些參差品的,裂的裂,散的散。
陳素素把完好的都挑出來晾着,大家包粽子的手法越來越熟練,速度也越來越快,眼看着就快要包完了,收工了正好可以一起吃。
等包完最後一個粽子,收拾完材料,院中間的小石桌上,就端上來滿滿兩大盤粽子。
煮好的粽子,混合着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醇香,一陣陣的往鼻子裡鑽,衆人勞作了一上午,這會也都餓了。
暗九,兩個大廚和丫鬟們領了自己份,便去旁邊的桌子上吃了。
而這一桌,石筱玫熱愛甜口,她先是開了一個蜜棗的,粽葉一剝開,糯米特有的粘性,即使去掉了粽葉,内部的粽子也能保持完整的寶塔形狀,碧綠的粽葉趁着瑩白如玉的米粒和深紅色的蜜棗煞是好看。
空口吃下去,既有植物的清香又有糯米的醇香。
沾了砂糖吃,糯米微粘軟糯的口感和砂糖的顆粒感,又有了鮮明的對比,非常奇妙。
但石筱玫最喜歡的還是沾蜂蜜,粘稠的蜂蜜澆在瑩白的粽身上,再配上蜜棗帶着微酸的清甜,就是一個字絕。
而豆沙又是另一種吃法,石筱玫喜歡把豆沙粽整個攪開,将豆沙和糯米混合均勻,再澆上薄薄一層蜂蜜,這樣吃既不會掩蓋了豆香氣也不會沒有滋味。
若不是還想嘗個鹹口的,石筱玫覺得自己還能再吃兩個甜的。
翟晟則更喜歡鹹口,醬肉粽因為是堿水粽的緣故,整個粽身都是澄黃色的,有醬肉的區域,顔色更深一些,被濃郁的醬汁染得近乎是褐色的,翟晟一口就咬下去半個,濃郁的肉香和醬香混着彈牙的糯米,這種口味着實新奇。
蛋黃臘腸粽又是另一番體驗,鹹甜皆有的臘腸配上油沙綿軟的蛋黃,又香又過瘾,清新的糯米,又恰到好處的緩解了重油的膩,若不是還想嘗兩個甜口的,翟晟覺得自己還能再吃四個鹹的。
至于嶽将軍,他鹹的甜的都愛吃,他還要各來四個,然後把桌上剩餘的全部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