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寂寂山光月有聲 > 第94章 彤霞

第94章 彤霞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南有音與徐寂甯對視一眼,均認為老伯提到的就是南有音的父親南晨頌,雖然他在京城是個小官,但到了這偏僻鄉下,自然就被說成大官了。

“霞嶺出得那位大官兒做什麼啦?”南有音有些好奇道,她是沒聽父親說起對家鄉做些什麼的。

“我也不清楚,”老伯道,“也是聽人說的,霞嶺不是離海近嗎,據說近幾年多了好幾艘出海的大船,就是京城那位大官兒給置辦的。”

徐寂甯訝然,忍不住道:“造船可是要花大價錢的,往常都是官府的事。”

老伯不以為然:“月陵這種偏僻地方,官府都不稀罕管,從哪兒要船去,大家都說是京城那位出的錢。”

南有音大吃一驚,她可不覺得她爹能有造船的錢,便問道:“這霞嶺到底出了幾位京官?”

“你不是霞嶺的嗎,怎麼還問起我來了?”老伯雖然這樣說,還是回答了南有音的問題,“霞嶺這種小地方能出半個知縣就是百年難遇了,出個京城的官而更是難如登天,這麼多年自然就隻有一位,不過一位就夠了,整個霞嶺都跟着沾光。”

南有音有再度求證:“就是那個二十出頭就中了進士的南老爺?”

“是啊,難得的奇才,”老伯連聲感歎,“誰能想到霞嶺這地方還能出一個進士,我住的彤莊多少年了連個秀才也沒有,每次跟霞嶺的親戚說起來臉上就沒光。”

一切表明老伯口中說的這位京官毫無疑問就是南晨頌,隻是南有音實在相信不了她爹有錢造船,她家裡不缺吃喝用度,但也确實不富裕。

她心想必然是老伯說得太誇張了,畢竟老伯也不是霞嶺人,隻是道聽途說,鄉下一直這樣,原本正常的事傳着傳着就越來越離譜了。

徐寂甯卻不着痕迹地蹙起眉尖,覺得有些古怪。

聊着天的功夫老伯就将兩人送到了霞嶺村口,南有音與他熱情的告别,便與徐寂甯進了村子,霞嶺确實不太一樣。

他們這一路走來,月陵縣内的村子都差不多,大多石頭房子茅草頂,隻有村裡稍富裕的人家是瓦片頂,霞嶺則不一樣,紅瓦房子入眼即是。

此前南有音跟南晨頌說了要到霞嶺的事,南晨頌便也修書一封,叫她帶給霞嶺的村長。她找村民打聽了一番,找到村長,村長看完信,見是南晨頌的女兒女婿,當即跟村民一塊好吃好喝地招待起兩人了。

南有音與徐寂甯在霞嶺住了兩日,頓頓美酒佳肴,搞得南有音不好意思起來,覺得自己與徐寂甯像是勞民傷财的昏君。霞嶺的村長村民卻不這樣想,言語間都是對南晨頌的感激與崇敬,對他的女兒自然也是尊敬,加上南有音也是月陵人,同他們口音一緻,很快就熟絡起來。

南有音在霞嶺發現了許多父親年輕時的痕迹,有他少年時住過的屋子,她與徐寂甯去看了一眼,發現那間屋子跟南有音在彤莊那間可憐窩棚不相上下,隻是南晨頌的老房子仍然幹淨整潔,看得出是有人打掃。

南有音見徐寂甯驚訝于屋子的簡陋,就說道:“我爹說他小時候同我一樣,父母死的早,從小流浪,靠着吃百家飯長大的。”

當天吃飯時,南有音吃到了一種烙餅,與父親南晨頌的手藝極為相似,奇怪之下問起來,原來今日做飯招待她的廚子曾經與南晨頌一起同門學廚藝,兩人的面點手藝從一位師傅學的,算起來還是師兄弟的關系。

南有音好奇,便詢問起父親的往事,一問方才知道,難怪父親廚藝不錯,原來是當初差點就做了廚子。

十四歲那年,南晨頌想着應該學點什麼傍身,就與同鄉的玩伴一塊去月陵縣城裡拜師,月陵縣城一家小飯館是霞嶺一個老廚子開的,兩人就在此學藝,起初不叫碰食材刀具,隻叫燒火,南晨頌卻一邊燒火一邊偷看,暗自學會了幾道菜,老廚子不太樂意,就叫他别擺弄柴火,去采購食材,采購了兩三次之後,老廚子驚訝地發現南晨頌會看賬本了,還認識了不少字,他便問南晨頌從哪兒學的,南晨頌則說看看就會了。老廚子又叫南晨頌去後廚幫忙,洗菜切菜洗碗之類的,他手腳麻利,幹活相當快,不一會兒就全處理完了,而後就往月陵的學堂跑,站在牆角下偷聽先生講書。

如此幾次,學堂的先生認得他了,就去找老廚子說話,跟老廚子說這孩子相當聰明,千萬别耽誤了,老廚子雖然不識幾個字,卻對讀書人崇敬的很,得了學堂先生的話,就琢磨起來,尋思若真是個讀書的苗子,決計是不能耽誤,霞嶺都多少代沒出過讀書人了。

他南晨頌回村裡跟村長商量,南晨頌沒爹沒娘,讀書的錢誰來出?當時的村長宅心仁厚,說這孩子既然是讀書的料就該去學,若實在不行,就請鄉親們幫幫忙,彼時霞嶺窮鄉僻壤,家家戶戶自己都吃不飽,村長帶着南晨頌挨家挨戶的磕頭,說什麼這孩子既然吃百家飯長大的,諸位都是他的父母,将來若是能有一番事業,必然不能相忘。當時村裡人沒覺得南晨頌這個可憐孩子能有什麼成就,雖然不情不願,多少看在村長的面子上出了一點錢,南晨頌便能去讀書了。

他也确實夠聰明,第二年就考中了秀才,霞嶺多少年沒有出過秀才,村長見他争氣,帶着他挨家挨戶拜謝,又湊出些銀兩,他便又繼續讀了幾年書,不想竟又中了舉人,十裡八鄉為之轟動,彼時月陵有戶崔姓富商,便将女兒許配給他,也就是後來的南夫人,富商又給他盤纏進京趕考,放榜時中了,是二甲第七,整個霞嶺家家戶戶都放鞭炮慶祝,年長的老人在祖祠祭拜,淚眼汪汪,想不到霞嶺還能出一個進士。

南有音聽完便感歎道:“難怪我爹每次提起霞嶺的鄉親,總是感激不盡,他常說若不是鄉鄰親善,他哪裡能有今天。”

霞嶺諸人卻連說不敢當:“南大人對我們的恩情更是深厚,承蒙他照顧,我們霞嶺才能過上好日子。”

徐寂甯想起路上聽到了造船之類的,本想旁敲側擊試探着問問,沒想他一開口,村裡人便争先跟他說起了南老爺的事迹,聽得他和南有音具是驚訝恐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