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商行抽取售價的兩成作利,供貨人需管貨物的周轉運輸,委托給我們商行也可。第二種供貨人隻需将貨品賣給我們,剩下的運輸和售賣都是商行的事了。”老管事解釋道。
“這第二種方式的拿貨價格是不是要低一些?”
“這是自然,商行也要根據貨品的價值和稀缺性定價,就拿這粉絲來說,若是隻有你們一家供貨,價格自然就高些,若是有好幾家供貨,價格那就低不少了。”
“敢問胡管事,如果粉絲拿到胡記商行賣,商行每月能吃下多少貨?”
“若是這粉絲如小娘子說的能久放,價格又合适,每月至少能要五千斤,而這隻是江南東路的。”
“這樣大的量,我們還需商議一二,您那邊也需要評估,不若下次來的時候,我們再詳談。”
“那好,下月中旬,我們還會再來城關鎮,屆時再議。”
“對對對,下個月我們還來。”胡二老爺終于附和上了一句話。
胡二老爺三人離開的時候,帶上了幾斤幹粉絲,又帶了好些吃食。
三人一走,盧曉曉就趕緊找了準備回村的盧春芬,“春芬姐,明日請伯伯、伯娘來鎮裡一趟,剛才那三人是胡記商行的,想要做這粉絲的買賣生意,請他們過來,我們自己先商量出個章程。”
盧春芬高興極了,一回家就與家人說了這個消息,盧大富幾人也很是高興。秀珠聽了,耳朵一動,臉上擠出了個笑,心中不知在想些什麼。
第二日,盧大富夫婦倆跟着盧春芬一大早到了鎮上。到的時候,正趕上吃早食的時候,盧曉曉請兩人在鋪子裡坐了坐,又給端了兩碗馄饨。
兩人滿心都是粉絲買賣的事情,囫囵把馄饨吃了個光,就在鋪子裡着急地等着盧曉曉。趙杏花見了,把兩人請到了堂屋,又給端了茶。
兩人在堂屋坐了不一會兒,盧大貴采買回來了,把肉菜交給盧二郎,大步地走了過來,道,“二哥、二嫂來了,中午在這好好嘗嘗曉曉的手藝,等吃過午食我再送你們回村裡。”
“大貴,你快坐,你可知道賣粉絲的事?不如你先跟我們說說。”盧大富心急道。
“細節我是不大清楚的,昨日惠娘跟我說的,是胡記商行的二老爺和老管事看上了咱家做的粉絲,想要放到商行裡賣。”盧大貴道。
“你可知道曉曉叫我們來何事?”這事的前因盧大富已經知道了,他還知道隻他們一家做粉絲是供應不上商行的量的,隻是不知道侄女把他們叫來是想怎麼做。
好在盧曉曉沒讓兩人久等,不一會兒就跟盧二娘子一道過來了。
見到人來了,盧大娘子迎了上去,道,“惠娘、曉曉,賣粉絲的事情怎麼說?”
“嫂子快坐,這事曉曉已有些想法,今日就是想問問您兩的意見,咱們坐着說。”盧二娘子把人拉到座位上坐下。
幾人紛紛落座,盧大貴和盧二娘子坐在堂屋正中的主座上,盧大富夫婦坐東邊,盧曉曉坐西邊,相對而坐。
“伯伯、伯娘,想必春芬姐與你們說了,胡記商行想要賣我們的粉絲,今日尋你們來,便想商議下,我們如何和胡記商行合作,咱之間又如何分工分成的事。”
“曉曉你說,這事我們聽你的。”盧大娘子正色道。
盧曉曉先将胡記商行的兩種合作模式說了一番,然後道,“我想着我們對銷售的事情不熟悉,不若就直接将粉絲賣給胡記商行,剩下的事情我們就不用管了。”
“這成,我們隻管做,但是一個月五千斤,我們自家肯定是做不了這許多的。”盧大富欣然同意。
“這正是今天要商議的事情,如果要跟胡記商行合作,我們就要多找些人來做粉絲,不光是人,工具也要增加,粉絲晾曬的場地也要增加。”
盧曉曉停頓了下,接着道,“我想了兩種法子,一種是我們找幾戶信的過的人家,把量分一分,一起做粉絲,另一種是我們自己辦個小作坊,把村裡的人招來做工。第一種成本低,第二種能把這做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種找人來做,也要把制作的法子說出去,怎麼把做法掌握在手中呢?”盧大娘子疑惑道。
“我是這麼想的,這綠豆粉絲的制作要經過泡發、研磨、過濾、發酵、打糊、攪面、漏粉和曬粉八道工序,前五道工序,可以分散到其他人手中,咱盧家人就負責這最關鍵的兩道工序,攪面和漏粉。這樣即可以增加産量,又不叫别人把我們的手藝徹底學了去。”盧曉曉緩緩地解釋。
“還得是曉曉,這主意太好了,光知道粉絲的原料是綠豆,知道要磨粉,可不知道攪面和漏粉的要點和手法,這粉絲就做不出來。”盧大娘子拍手稱道,很是贊成。
接着兩家人便商量起開作坊的事宜來,初期的錢如何投入,之後的利錢又如何分成,一樁樁一件件都商議得明明白白的。
可最後卻出了岔子,竟是沒用上,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