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穿進原文站在男主對立面 > 第65章 天災

第65章 天災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顧淩不聲不響地走到那人面前,拿開堵着他嘴的棉布,質問道:“為什麼背叛父親?”

顧辰見到這場面,剛想說話,可話到嘴邊又咽下了,無聲地看着這個場面。

男子嘴巴裡的布被取下來,喘着粗氣看着眼前的人,也猜到站在自己面前的人是誰。他道:“‘人為财死鳥為食亡’這句話雖然用在這裡不适配,但卻是最合适的。”

說完這句話,他忽然激動道:“我年輕的時候就跟着主将,誰都沒想過要背叛他!我們跟着他留在邊疆,多少年了?沒有回來看過妻兒一次,她們都以為我們死在邊疆了……不能回來也就算了,常年在那苦寒之地,沒有軍功,每月的俸祿也隻有一點,送到家裡的錢都不夠家裡的人看一次病的!”

他跪着向前走了幾步,眼睛緊緊盯着顧淩,道:“襄國早有計劃,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要打過來。我受不了邊疆苦寒,為了錢背叛主将也沒什麼可說的。可我要是留在主将身邊,襄國也會找别人,誰都不可能忍住誘惑。這場戰役遲早會輸,隻是早晚的問題。我選擇背叛就能活,我若是與主将站在一起,早就死了。”

他說完話,垂着頭,哭了很久。說了憋在心裡很久的話,整個人像是洩了氣一般,沒有精氣神地跪着。眼睛下挂着幾行淚水,順着臉頰,滴落到地上。

顧淩看着他的模樣,拽着他的衣領,盯着他這副半死不活的模樣想要揮拳揍他。聚在空中的拳頭不知怎的,忽然停住,他心中有恨、有怨、也能體會他口中家眷期盼的心緒。或許就是因為這樣,他才不能狠下心來打他。

他攥着衣領的手漸漸松開,無聲地站在他面前,沒有動。

他非常能體會駐守邊疆的将士家眷的痛苦。他小時候每當逢年過節都會羨慕别人家的孩子,他們有父母陪伴,有爺爺奶奶疼愛,有很多家人陪着。而他,隻有娘親。

其他幾房的人在叔伯們死後大多都離開了。這個偌大的府邸,隻有他和娘親。

要說沒有恨是不可能的。他恨父親為什麼沒有顧慮地離開,他恨為什麼家裡的人都覺得為國家犧牲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他恨所有人都沒有顧慮到他的感受,他恨母親死的時候父親不在身邊。

越是長大,他越是明白,父親的決定是對的。當時的封國沒有别人比他更适合去邊疆,如果讓一個籍籍無名的人去,恐怕也不能安然無恙這麼多年。若是找個有名聲的,恐怕隻能從那些告老還鄉的人當中選一個了。

他想得越多,越無力。

顧淩轉身,走向木盒,将它抱在懷裡,把棉布扔在顧辰的手裡,對着他道:“不管他有什麼苦衷,背叛就是不能原諒。如今全天下的人都以為他死了,你去處理。”

“是。”顧辰把棉布重新塞進男子的嘴裡。

被綁着的人沒有求生欲,也不掙紮,流着淚看着顧淩,然後被人帶走。

自上次朝堂提到的蒼城疫病的問題,永歲帝派人前去核實,傳回來的書信中提及蒼城及周圍的情況。

疫病來勢洶洶,接連傳染城邊的村落。城内及村落裡的百姓因賦稅嚴重,家中糧食不夠吃,鬧起了饑荒。疫病加上饑荒,導緻病情擴散越來越大,若是置之不理,後果恐怕更嚴重。

永歲帝被這些事煩得頭疼,在躺椅上歇息。内侍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站在身邊道:“陛下,西南方向的魚城知縣送來奏報。”

永歲帝掀起眼皮,瞥了一眼,無奈道:“放這吧,朕等會再看。”

“陛下,”内侍小心翼翼提醒道:“跑死了幾匹馬加急送來的。”他說了重要的點,并不多加勸阻。

永歲帝還在為疫病的事情發愁,他躺在椅子上沒有動,拿起奏報翻看。初看不覺得什麼,定神一瞧,手一軟,奏報掉落在身上。

“陛下?”

永歲帝翻個身,背朝外面,聲音漂浮着,“去,誰來都不見,什麼東西都不準遞進來。”言畢,将方才落在身上的奏報朝内侍扔去。

“是!奴婢這就去吩咐。”内侍撿起奏報放在一邊,連忙離開殿内。

翌日,朝堂。

“朕,昨日收到奏報。西南邊的魚城前幾日城内的多處房屋被雷電擊中,大火連綿,燒了兩日,城内的房屋盡數化為灰燼,其中死傷無數,更是有不少人失蹤。衆位愛卿有沒有提議?”永歲帝道。

這個消息一出,更是炸開了鍋。前面的事還沒有解決,這個消息又冒出來,簡直是不讓人歇氣。

一人站出來道:“陛下,臣認為應當立即赈災,刻不容緩!蒼城疫病之事更是不能耽擱。”

另一人道:“你說得好聽,可你畢竟不是戶部的。國庫空虛,是從去年就開始的,今年禮台寺能建成全靠賦稅,難道這次赈災也靠賦稅?”

他說的不錯。滿朝文武怎麼可能沒有出對策的人,大多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罷了。禮台寺能修建好,全靠征來的賦稅。現在國庫裡的錢全都用來建寺廟,哪還有多餘的錢赈災。

蒼城疫病的事吵了多日,除了下令關上城門,也還是沒個結果。如今若是再征收賦稅,恐怕民心不安,社稷不穩。

譚崇淵并幾個人從宮裡出來,又進了一次宮,回來之後将衆人召集在前廳。

“陛下下令,每位大臣要從家裡拿出銀兩以便赈災。若有出手闊綽之人,可得郡主稱号,若本人不是女子,便會将這個稱呼落在子女身上。這個告示很快就會貼出來。譚府有兩位在朝官員,自然要率先作榜樣。今日我将你們叫到這裡也是此意。”譚崇淵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