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往往就是這樣的,受不得一丁點兒刺激,看着什麼不合心意的,就馬上要發狂,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尋常人若是被激怒,大概隻是氣,看看氣憤的源頭,又覺得自己是個傻叉,和那東西置氣,真沒品。
心理路程不論,最後是忍下了憤懑。
又或是開打,互相撕扯,把人腦子打成狗腦子。
拳頭之下,衆生平等。
有時候隻是一句話的事。
現代人大多都有些精神問題,隻是分程度的輕重。
倘若有誰像帕特裡克·貝特曼這樣情緒陰晴不定,暴力行為說來就來,看見外邊人群裡有比他好的就開始嫉妒,立刻想到要毀滅——那多半是精神上出了什麼毛病。
得治。
貝特曼沒有意識到隻是一次心理咨詢,他的态度就從對漢尼拔的厭惡、質疑、嫉妒與憎恨漸漸轉變成了欣賞。
給予漢尼拔的信任度更是遠遠超越了和他朝夕相處的某些人,貝特曼心裡已經是把他當成了畢生知己一樣的存在,隻是礙于精神世界的差異止步于普通的醫患關系。
貝特曼堅定不移地相信漢尼拔·萊克特是個好人,卻沒有深究過到底是什麼讓他生出了這種認知。
這很可怕。
隻需要運用一點心理學上的知識,就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思維,讓你依據操縱者的想法行事,自己卻一無所覺。
貝特曼不關心這些,他心情不錯,認為這是心理醫生妙手回春,其中當然還有他自己那引以為傲的自制力的功勞。
不然,才剛打了一個照面,他就忍不住一把掐死了文雅的漢尼拔·萊克特醫生。
那樂子可就大了。
遠在紐約州立精神病院的李斯不知道這一遭,否則他肯定是要為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瘋狂鼓掌,敲鑼打鼓昭示貝特曼作死精神可嘉。
來來來,咱們論踩雷幾率排個名兒。貝特曼也就隻屈居在奇爾頓院長和勞茲記者後面!
可惜李斯現在沒那個心情。
他最近打官司打得有些分身乏術,恨不得把自己有絲分裂成無數個,順便送一份給尼格萊,好叫法官看看現場版殺戮直播。
大美利卡的法律真的非常操..蛋,講究證據鍊完整,疑罪從無。
也就是說,在李斯本人親自指認了“屠夫”尼格萊的綁架謀殺,比對巴爾的摩第一次槍擊案現場殘留的DNA成功,尼格萊本人沒有不在場證明以及十幾年前的縱火案和少年尼格萊本人聯系頗深的情況下。
李斯仍然敗訴死刑。
尼格萊犯罪動機存疑,他被判處二級謀殺,需要在監獄服刑二十五年。
因為嚴重的精神疾病,他暫時被移交到巴爾的摩州立精神病犯罪監獄看管,也就是避風港精神病院。
從這種情況下看,奇爾頓院長管理的精神病院确實是罪犯們逃脫死亡懲罰的避風港。
李斯被綁架去了明尼蘇達州,随後脫困向FBI報案。按理說官司應該移交本州法院審理,可明尼蘇達州沒有死刑,李斯迂回了多次才把官司轉到紐約大法庭。
他想讓尼格萊·安德魯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但最終卻沒有成功,所以李斯很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