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昭王是突然接到皇宮急诏的。
本來這個時候他還好好的在西疆和外祖父安定伯一起戍守大周和西戎的交界線。祖父年近耳順,戎馬倥偬一生留下了不少戰傷後遺症,一到寒冷天氣骨頭縫裡便鑽心的疼。
五皇子早已和他商量好,臨近年關就上書乞骸骨,回京卸甲歸田,不想京中忽然傳來八百裡加急诏令。
安定伯不放心他一人回去,除卻駐守西疆的雄兵外其餘将士盡數護送五皇子回京。五皇子本人沒有随同大軍一起,而是點了一支親衛隊不分晝夜地疾馳先行趕回。
本來需要一個多月的路程被他硬生生壓縮至半月,終于抵達嘉峪關,已經依稀可以看出京城軟紅萬丈熱鬧繁華的影子了。五皇子一夾馬腹,壓低重心往前傾身,獵獵風聲從他耳畔呼嘯疾過,他淩厲如隼的目光凝向遠方,一勒缰繩。
“駕——!”
一列親衛精兵随他穿過嘉峪關,這個皇城京畿的咽喉要塞,風塵仆仆地歸往他們共同的家園出生地。
·
與此同時,太子黨也圍聚一起進行了一場秘密會議。
現在還将他們歸納為太子黨,不僅因為這些人過往戮力同心地一齊支持太子登位,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更主要的是他們和太子背後宗族之間有着盤根錯節千絲萬縷的政治利益關聯。
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固然是個肥差,也是他們這些官員政務收支的大頭,但他們最初的聯絡并非是靠這樣财大氣粗的方式支撐起來的,而是由更富底蘊、淵渟嶽峙如高山聳立般的宗族家主——也是如今的通政參知牽頭壯大起來的。
運鹽同知在後一輩中實屬佼佼者,隻他太過貪心不足,最終作繭自縛,還連累了太子一黨。
但幸好,沒有動搖到他們的根基。
如今穩固局勢的幾位老人更具真知灼見,耳聞四路眼觀八方,不會輕易貿然地攪和進皇子争位中。
一名神色沉凝的中書員外郎斟酌開口:“大人,依現在的情況,您看,我們該怎麼選擇?是繼續按兵不動,還是——”
他未說盡的話,在座諸位俱都明白,不由集體扼腕喟歎了一聲。
見狀,通政參知捋着髭須,面色也漸漸凝重了起來。
倏然,東閣學士擡起臉來,神色肅謹:“參知大人,我們必須想好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萬全之策,到時全仰仗您的安排,我們都聽您的。”
“是啊,大人,全聽您吩咐。”其餘幾名下官俱如應斯響。
通政參知年老紋皺的面容舒展開來,久經官場的銳眸一眯,狡黠道:“我們的首選當然還是太子殿下。隻是,如今殿下被閹賊打擊潰敗,我們在夾縫中也左支右绌,不好貿然行事,隻能随機應變。可是諸位别忘了!我們還有大殿下這張牌,大殿下雖不如太子殿下出身嫡統,卻也慎重穩持資質上佳,何況他二人乃系同根,不論效忠于誰,最後得益的都是我們。”
“參知妙計,差點忘了還有這一出!”
“不錯,還是參知大人思慮周全。咱們先靜觀其變,必要時候可推大殿下上位,他必會銘感于心,提攜宗族。”
“正是如此。”
……
被他們抱以期待的大皇子熹王此時正在自家王府的水榭小築中和幕僚執子下棋。
“舉棋慎重,落子無悔,不愧是殿下。”幕僚看着一開始并不顯眼,甚至有些過于随意,有意避開鋒芒的棋路,直到現在他的黑子被大皇子的白子全部包抄猛然吞并,才猝然驚覺出這其中的厲害之處。
大皇子謙遜一笑:“下棋就和走鋼絲一樣,總是要慎之又慎思量萬千才能取得最終壓倒性的勝利。”
幕僚拱手,衷心佩服:“殿下高明。”
他二人心中俱清楚,太子眼瞧着不中用了,家族為自保根基不會再把所有資源盲目地往太子身上傾斜,而一直偏心太子的親舅運鹽同知也徹底倒台,最終鹿死誰手還真未必說得準。
而毋庸置疑,他們殿下,是最得益的一個。
其他皇子,除了昭王擁兵自重外皆不足為懼。
·
卻說這邊殷無穢因為沒見到容訣而心中惶惶時,猝不及防又一個消息朝他當頭砸了過來——
自翌日起恢複朝會制度,并改成每三日一次,由諸位到了上朝年齡的皇子共同監國執政,各部門官員各司其職輔佐其行。
這隻說明了一個問題,所有皇子已齊聚皇宮。
殷無穢終日懸着的一顆心終于冷冷落地了。
翌日,金銮殿早朝。
殷無穢在上朝時見到了容訣,他還是和幾日前見時一模一樣,面容昳麗神采飛揚,一點不見過度忙碌的疲倦。這無疑在殷無穢戚戚惶惑的心上平添了一把慰藉,總算是有件讓人舒心的事了。
殷無穢看着他,而他一無所察地管束着朝會。
到這一步,他們都不可能再獨善其身了。殷無穢忽然慶幸自己還沒有告訴容訣那個決定,他還可以重新靜觀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