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高夫人輕啟繡簾,周媽媽已在旁側,絮絮叨叨起昨夜之事。言及張姨娘行徑輕佻,竟勾得高大人沉溺歡愉,直至宵闌。
杏雛侍立一側,聽罷亦是怒火中燒,緊攥秀拳,憶梅輕撫其背,示意冷靜。
環伺諸人,目光交彙,皆是暗暗窺探高夫人神色。
高夫人輕啟朱唇,似有恍惚之态,随即神色一斂,戲谑道:“何須這般小心,我有我的宏圖偉業要籌謀,哪有閑暇理會他莺燕環繞。”
語畢,她素手輕揮,宛若拂去了空氣中的沉悶。
“去吧,周媽媽,去走一遭降降火,順道告知順娘,請安時帶上婤婤。”
周媽媽領命,恭敬退下,往下人院走去。
……
晨起,莫婤裹上大棉袍,哆哆嗦嗦泡了珍珠米後,又睡了個回籠覺。
睡得正香,聽聞莫母洗米的動靜,在被中滾了一圈,還是起了身。
“阿娘,我想做蝦蟹粥。”正刷着牙的莫婤,口齒不清地同莫母說着。
莫母昨日見她留了蝦頭,便知她用意,已幫她在鹽沙中抓了三隻梭子蟹備用。
梭子蟹刷洗幹淨,打開蟹殼,去除腮部和内髒,剁成五六塊,并用料酒和姜絲腌制去腥。
舀一銅勺豬油,滑入熱鍋中,丢下蝦頭,煸出蝦油,再加水大火煮上小半刻鐘後撈出蝦頭。
黃澄澄的蝦頭湯内,倒入泡好的大米,煮至大米開花時,加入腌好的蟹塊。
蟹塊紅透後,撒上胡椒粉和鹽,再丢一筷子的芫荽、蔥花,青紅相間,惹人嘴饞。
粥香甫溢,氤氲升騰之際,恰逢周媽媽步履匆匆,扣響了門。
莫氏母女見是周媽媽,便邀她同食。
周媽媽一肚子火氣,作勢欲嘗一口。隻是粥還沒入口,便細數起張姨娘的諸多不是,還爆出了瓜。
張姨娘原是張媽媽的遠房侄女,大水淹了村,逃荒來投奔張媽媽。
夫人見她可憐,将其收為家奴。但不知何時,張姨娘對高大人起了心思,夫人察覺後,竟順勢将她推為姨娘。
前些時日,甚至容她生下了長子。
“接生那日,我們看到一處院子挂了挑紅,是張姨娘處?”莫婤腦子轉得快,一下便回憶道。
周媽媽嗤笑一聲,不屑道:“除了她,還有哪個偏房娘子敢挂挑紅,不知天高地厚。”
“周娘子嘗嘗粥罷,今晨新鮮熬的。”見周媽媽越說越來火,莫母忙勸道。
銀匙輕舀,慢火細炖出來的粥,稠滑綿香,甫觸舌尖,入口即化,蝦味鮮美,蟹膏腴留香。
周媽媽唇齒輕翻,先前的嗔怪早抛卻腦後,口舌生津,欲罷不能,直至瓷碗底盡,方矜持地用繡帕擦了擦嘴。
莫婤喝着熱粥,眼睛都眯了起來;莫母細細品嘗着,唯恐亵渎了珍馐。
一時間,屋中隻有勺碰碗壁的清響,與滿足的歎息聲。
喝完粥,散了火氣,周媽媽帶着莫氏母女回了高夫人院子。
夫人正攤着宣紙,盤算着開店前所需準備工作。
莫婤行至夫人旁側,看了她列出的條目。
首先是,集娴熟繡娘,精研黹繡之工。
莫婤剛欲薦佳人,便見袖蓮引着晚娘緩步入室,步履輕盈,似雲中仙。
高夫人将收腹帶、胸托等物交與晚娘,她僅須臾之間,目光流轉,手指微動,一切技法了然于胸。
更妙想疊出,談及如何令其更巧妙精美。
“晚娘,你曾居宮中,對達官顯貴追捧的花樣甚是了解,選繡娘備賣件等事便交與你。”高夫人囑托道。
身為高府食客,晚娘自無他言,默許之餘,思緒已在梳理,憶起舊識匠人,誰技藝超群,誰忠貞可信,誰又可招攬入麾下。
目睹晚娘陷入深思,莫婤适時添言:
“還可劃分四層檔,一是珠玉映輝,獻予勳貴;二是文采斐然,适于書香;三是錦繡琳琅,迎合豪賈;末者布素親民,貼近黎庶。每檔各尋擅此藝之秀女,再開班授課,延納新人。”
聞此良策,高夫人頻頻颔首,贊不絕口。
勳貴喜珠翠羅绮,士族尚清逸雅趣,商賈戀繁花似錦,平民求實用安舒。
衆人細酌分工,詳議風格,終将此事托付晚娘。
送走晚娘,二人轉向條目二,傳授經商技巧。
此條一需聘請曾在綢緞行、布莊或繡房當差的管事,做掌櫃;二需遴選形貌昳麗、辭令娴熟、應變自如者為肆員,淬煉其識鑒錦緞紋樣、揣摩客心之能,兼修儀表禮數。
高夫人先同她成衣鋪總管垂詢,獲薦三人以候詳察,意在擇取雙璧,互為砥砺,相得益彰。
複命龐大娘于宅第之内,揀選機靈、會說話、有急智的丫鬟,先備齊八個,待商鋪擴張,再添羽翼。
鑒于這類丫鬟多是主人心頭好,可能不願離開,也不易被放行,高夫人亦不願别的院子摻和,分一杯羹,遂囑咐龐大娘,其餘妾室院子的丫鬟皆不要,若是人手不夠,就去買。
龐大娘見夫人這般重視,将要求牢牢刻入腦中,匆忙尋覓去了。
第三個條目是,穩定原材料,保障貨源。
此條目最為容易,高夫人,手握絲緞之莊十數,布肆亦然。今小店所需,不過滄海一粟,自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