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還有一些線索尚未查清,王國正仍舊留在吳縣繼續查案。王國正帶着手下的捕頭查問了曾在街市上與李春花一起賣菜的小商小販,先後查問了十餘人,卻打聽出了一件怪事。
據那些人所說,李家有一對兒一母同胞的孿生姐妹花,長得那可是一模一樣,簡直就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似的,一個叫李春花,一個叫李杏花,姐妹倆平日裡輪流來街市上賣菜。
還有一個賣油紙傘的宋婆子說當日她的确看見李春花言語輕佻的勾引盧名山,還向盧名山抛媚眼呢,就算第二日被那個盧名山拉去府裡做了小妾,也是她活該!都是她自找的!
可是她家的男人卻說必定是她看錯了,還說李春花是一個極為守規矩的姑娘,絕不可能做出這樣沒臉的事。
其他幾人似乎生怕得罪了盧名山,不願惹禍上身,給自己找麻煩,有人說自己那天拉肚子沒來的,還有人說自己患了眼疾沒看見的。
王國正想到李杏花左眼的那塊胎記,恍然想到那塊胎記應該是李杏花為了遮擋容貌故意畫上去的。
李杏花究竟為什麼要故意遮擋容貌呢?究竟是怕因為自己的容貌與姐姐李春花的容貌相同而被盧名山盯上,落得與李春花一樣的下場,還是此案另有别情?
雖然王國正憑借多年查案的經驗,覺得李杏花此人應該大有可查之處,但轉念又想起王思蘅曾經對他說過這世道留給女子的路本就少得可憐,不能總是将罪過推到女子身上。
王國正對此深以為然,還曾經親自主審過一起青樓女子被殺案,為那個可憐的女子找到了殺害她的兇手,因而盡管此時王國正對李杏花已經有所懷疑,卻并沒有隻憑自己的猜測便定下她的罪過。
由于此時李杏花已經被高侍衛帶去了巡撫衙門,王國正沒有辦法再次找李杏花問話,便将查到的情況寫在案卷中,派人送到了巡撫衙門,交給宋大人處置。
在衙門裡接連忙了兩日,王國正終于得了空閑回家一趟,一進門便看見黃氏帶着王思蘅迎了上來,滿臉關切的對他噓寒問暖,黃氏還特意問了一句:
“那日妾身讓蘅兒送去縣衙給老爺的桂花秋梨凍,老爺可吃了沒有?”
王國正隻點頭笑着誇贊王思蘅的手藝,說那桂花秋梨凍他很是愛吃,卻絲毫不提他意外的被一塊桂花秋梨凍噎到差點兒斷了氣,用海公急救法方才撿回一條小命兒。
這件事情若是被他的夫人和女兒知道了,可就了不得了!蘅兒必定會因為這件事情難過自責,嘴碎的黃氏恐怕會将這件事情在他耳邊念叨一輩子!以後他的耳根子可就休想清靜了!
王思蘅見父親回家,心中歡喜,當晚便親自下廚,做了滿滿一桌子的菜,都是王國正愛吃的,哄得王國正眉開眼笑,越發打定主意将來一定要給他的蘅兒謀一樁好親事,斷不能委屈了他的寶貝女兒。
康熙看着跪在他面前渾身上下抖得像篩糠一樣的盧名山,又掃了一眼跪在盧名山身邊滿臉冷汗的盧騰龍,冷哼一聲,似笑非笑的對盧騰龍道:“盧大人為了徹查李氏一案,能主動将令弟交出來,也算深明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