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歲月中,皇帝始終難以忘懷那一夜福甯殿中,殷紅蜿蜒的鮮血。
明明沈青筠勸他去德妃寝宮時,她還好好的,看不出半點異常,為何隻是過了一夜,她就會突然自盡,甚至,連半句話都沒有留給他。
她到底為何自盡?又為何會在先太子齊湛的靈前自盡?
皇帝第一反應,是認為她的死與她父親的案子有關,她是因為内疚父親的死,所以才會自盡。
但齊湛的靈位又作何解釋?
皇帝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命大理寺去查,查的結果,卻讓他瞠目結舌。
第一件讓他瞠目結舌的事,是沈青筠的身世。
原來沈青筠,根本不是沈相親女,八年前,沈府的管家奉命去接養在鄉下老家的沈家小娘子,卻沒想到小娘子因為舟車勞頓死在了半途,下人戰戰兢兢回禀沈相,沈相讓他們不要聲張,而且不知道從哪弄來一個絕色少女,并宣稱她就是沈家小娘子,沈青筠。
至于這個所謂的小娘子實際來曆,管家隻從沈相親信那裡聽說,是個孤女。
第二件讓皇帝瞠目結舌的事,則是沈青筠早愛慕先太子齊湛。
沈青筠以前在沈府有個近身侍婢,名叫芍藥,據她供述,沈相曾有意将沈青筠嫁給先太子,沈青筠也收藏過先太子詩集,和沈相的交談時,言語之間,對先太子頗為仰慕。
而最讓皇帝瞠目結舌的事,則是沈青筠在嫁給皇帝後,就偷偷找大夫,熬了一碗絕育湯,所以她之所以身子骨弱,并非是先天體弱,而是這碗絕育湯所緻。
從頭到尾,她都壓根沒想過給齊冷生孩子。
從大理寺調查出的這三件事,皇帝慢慢拼湊出整件事情的脈絡:
沈青筠天生絕色,沈相不知道在哪遇到她,于是将她收為女兒,準備将她嫁給先太子,等太子登基,沈相就是太子嶽丈,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但太子在朝中和沈相的矛盾越來越大,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沈相惱羞成怒,于是也不想當太子嶽丈了,而是勾結魏王,謀害先太子,另扶魏王登基。
隻是沈相千算萬算,沒算到沈青筠居然愛上了先太子,因為先太子被謀害緻死,沈青筠決心為他複仇。
沈青筠于是選中了當時還是定王的皇帝,但是她心有所屬,不想給定王生孩子,所以就飲下一碗絕育湯,自此全心全力扶持定王。
等定王成了皇帝,沈相伏誅,先太子昭雪,沈青筠就了無牽挂,随她心目的白月光太子去了。
從頭到尾,皇帝就是個被她利用複仇的工具罷了。
皇帝看着長長的卷宗,不可置信地看了一遍又一遍,他眼前漸漸浮現洞房花燭夜,他用喜秤挑起沈青筠紅蓋頭時,少女那羞澀一笑。
假的,全都是假的……
嫁給他是假的,婚後的溫柔是假的,關心是假的,全都是假的!
皇帝冷峻面容已全是怒不可遏,他手指攥緊卷宗邊緣,一口鮮血,噴到卷宗上。
沈青筠……
你好得很!
-
自那之後,沈青筠這三個字,就成了宮中的禁忌。
皇帝再未立後,其後十年,皇帝打破大齊重文輕武的慣例,改善武将地位,并且親率大軍,發動建武三大征,将回鹘、吐蕃、黨項等異族打得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和大齊争鋒。就算是最讨厭他的文官,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功績堪比建國的齊太祖。
然而建武十二年四月,皇帝在禦花園遇到一個想上位的宮婢吟道:“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許是青雲二字,讓皇帝想起了十年前的皇後,沈青筠。
不知曉皇帝是不是時隔十年,仍然耿耿于懷于皇後的利用,皇帝回寝殿後,大病一場。
沈青筠并未被廢後,所以她的棺木按例葬在帝陵,待皇帝百年後合葬,但皇帝病中,卻命人将沈青筠棺木取出。
無人知曉棺木去向,有人說,棺木被餘怒難消的皇帝棄毀。
數月後,皇帝駕崩,谥号明武,史稱齊武帝,葬于帝陵。
-
正始二十六年,三月。
一根羽箭射往疾馳的麋鹿。
麋鹿一個跳躍,輕松躲過羽箭,往林中深處奔去。
“阿冷。”
齊冷回頭。
映入眼簾的,是一張溫潤如玉的面龐,那是當朝太子,也就是他的兄長,齊湛。
齊冷萬萬沒有想到,在他駕崩的那一刻,他閉上眼,居然會重新回到正始二十六年。
這一年,他剛滿二十歲,還是一個不受寵的皇子,沒有登基,更沒有娶沈青筠。
他花了很長時間,才接受這個事實,他不知道上天讓他重活一次的原因是什麼,但他知道,他不願意再像上一世那般,被人愚弄、被人欺騙。
太子齊湛驅馬趕了過來,他溫和笑道:“阿冷,你騎射一向不是很好嗎?怎麼今日失了準頭?”
齊冷看着太子,神情有些恍惚,上一世,他被沈青筠當成為太子複仇的工具,他娶的妻子,心裡想的卻是另一個男人,這對天底下任何一個男人來說,都是一種侮辱。
所以重活一世後,他剛開始面對太子時,有些不知所措,可這份不知所措,也隻持續三天。
齊冷很快想通了,無論如何,那都是他和沈青筠的糾葛,是沈青筠欺騙了他,他沒必要遷怒無辜的兄長。
畢竟兄長,什麼都不知道。
齊冷微微一笑,他拉弓,搭箭,箭如流星般射去,将麋鹿射中。
齊冷收弓,回頭對太子笑道:“偶爾一次失了準頭,以後不會了。”
-
齊冷此次是太子極力相勸,才會來西郊狩獵,其實他本是不願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