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浮望山上有座廟 > 第21章 琢磨錘鑿初出茅廬(2)

第21章 琢磨錘鑿初出茅廬(2)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彰統二十五年,錘鑿山門外。

宋時瑾很少見到這樣灰蒙蒙的天。

千機道靈陣遍布,終日寶光缭繞,青天碧海,是個見之忘返的好地方。

在那樣的好地氣兒裡浸淫慣了的眼睛,乍一看見這樣的光景,不可謂不震撼。

群山之中的群山,不符合時節的寒氣,濃重得幾乎要凝成水的迷霧。

不遠處兩三隻寒鴉掠過去,尚且不敢稍作停留,好像也怕被這森然鬼氣纏上似的。

時瑜帶着宋時瑾,領着一隊約莫三十餘人的隊伍在山門前站定。

宋時瑾小心地瞥了一眼站在自己前面,卻落後時瑜兩三步的時南,悄悄把腰背更挺直了些,想讓自己看起來更精神一點。

這是時瑜拜入千機道門主座下之後,第一次代表宗門領隊接下的委任,無論如何,自己也要想辦法給師姐長臉。

尚不足十歲的宋時瑾第一次跟着師姐下山,一來便遇上這樣的陣仗,有些不知所措的同時,也有些莫名的使命感湧上心頭。

“嘶……這是什麼鬼地方,太邪乎了。”

宋時瑾身後,響起一道帶着抱怨意味的男聲。

不用回頭,宋時瑾也知道這讨厭鬼是誰。

“錘鑿山,陛……那位的行宮。”時南回頭解釋,語氣裡有些許安撫的意味:“莫抱怨了,先辦事罷。”

“大師兄說的是,隻是這樣的地方,時瑜師姐帶隊,當真沒問題麼?”

說話的人叫時青山,乃時南的頭号擁趸,是對于時瑜成為門主弟子意見最大的内門中人。

也是千機道内門裡宋時瑾最讨厭的同門,沒有之一。

“沒有别的意思啊,這地方陰的很,我就是怕不合适……”

“你!”

聞言,宋時瑾大怒,轉身便要理論。

“小瑾。”

身前,一直盯着山門默不作聲的時瑜終于開口,叫住了宋時瑾。

宋時瑾有些不甘心就這樣作罷,但也不願在衆人面前讓時瑜難辦,哼哼兩聲,乖乖站了回去。

“那你來?”

時瑜沒有回頭,靈力流轉逼音成線,直直貫入時青山耳中。

“呃!……不、不用了。”

時青山閃躲不及,隻能生生受下,悶哼一聲,勉強咬牙道。

“噢。”

時瑜點點頭:“沒有别的意思,少說兩句。”

聞言,時青山更是憋得面色通紅。

耳邊傳來身邊同門竊竊私語的議論,時青山羞憤之下,還想再說什麼。

“青山,别說了。”時南拉住時青山。

和事佬。

宋時瑾撇撇嘴,心中腹诽。

時南這人性格溫吞,最怕的就是看見有人起争執,在山下看見販夫走卒争端也要去勸架的。

人不壞,隻是往往兩頭不讨好罷了。

“大師兄你就是好心,讓人騎在頭上欺負。”

時青山見有人勸架,更來了勁兒,好似時南是來給自己鼓勁兒的,辯駁的聲音原來越小,但神情卻愈發大義凜然。

“要不是看在大師兄的面子上,我才……”

好無聊。

宋時瑾有些無聊地打了個呵欠,伸手掏掏耳朵。

每次都是這樣,仗着不會真的動手,嘴上便宜一點也不少占。

不會少塊肉,但就是惡心的緊。

時南露出一個有些無奈的苦笑,拍了拍時青山的肩膀示意他閉嘴,才上前兩步問時瑜:“阿瑜,那三位怎麼說?”

“三王冊封大典這才沒過多久,還沒來得及封地立府,就先急着要救人封山,确實是有急事。”

似乎嗅到了八卦的味道,宋時瑾悄悄湊近了些。

注意到宋時瑾的小動作,時瑜有些好笑,也沒有壓低聲音,繼續淡聲道:“太業學宮停辦後,皇子均被送去行宮,便是眼前這地方了。”

“那三王說的救人?”

時南驚疑道。

“這些年确實沒怎麼見過除了三王之外的其他皇子。”時瑜點點頭:“大約都在裡頭。”

“有多少?”時南問。

“……不知道。”時瑜臉上的神情有些複雜:“肖鳳舒的原話,「不知道」。”

時南語塞。

”破陣,救人,封山。就是難辦,本王才找上大名鼎鼎的千機道呀,時瑜大家。”

腦海中浮現出肖鳳舒說這話時候的欠揍表情,時瑜就有些頭疼。

“一鳴驚人,拭目以待。”

說完這八個字後,肖鳳舒就扔下一半委任金,籌備封山大典的事務去了。

也不管這迷陣是否能順利破解。

“地圖發下去了麼。”揉揉眉心,時瑜看向宋時瑾。

“都發下去了。”宋時瑾挺胸,擺出一副“我辦事你放心”的姿态。

“好。”時瑜眼底掠過一絲笑意,随後正色朗聲。

“千機道弟子聽令!”

聞言,衆弟子紛紛站直身子,列隊齊整。

“分列四隊,南北西東,破陣式第十七,煙火傳信。”

“是!”

衆弟子齊齊應聲,訓練有素,動作麻利地按照地圖的标注分好隊伍确認切口。

“宋時瑾,巡陣。”時瑜又吩咐道。

“是!”宋時瑾眼睛一亮,趕忙應下。

千機道陣法是從古戰場的兵法派生而來,因此諸多職能分布也沿用了交戰的慣例。

而巡陣,是類似于斥候一般的角色。記錄巡查大陣或是組陣的各組織部分的進度與具體情況。

是目前很适合年歲尚小修為尚淺的宋時瑾鍛煉的任務。

“「觀察」,是你眼下最重要的任務,靈陣如何施布,如何破陣,别急着上手,一點點都看清楚。”

看着衆弟子按照安排好的列隊三三兩兩向着錘鑿山不同的方向輕巧掠去,時瑜也确認着自己手上的靈筆陰鬼,一邊不忘囑咐宋時瑾:“莫着急,一點點看,一點點來。”

宋時瑾看了看自己手上從内門堂中支出來的靈筆,點頭如搗蒜。

待時南也帶着自己的小隊去了錘鑿山的南口,時瑜揉揉手腕,提息凝氣。

“走了。”

時瑜扔下兩個字便離開了,不過三兩息間就朝着北邊飛掠出很遠一段距離,模糊看不清人影。

宋時瑾站在山門外,待人走了,她打開手上的地圖。

隻看了兩眼,就忍不住啧啧稱奇。

錘鑿山大陣,當真是個活教材。

是宋時瑾隻在藏書上看到過的,以群山本身的地形地勢布陣的天然陣法。

利用群山迂回綿延,引動天地自然之中的鬼氣形成屏障,粗看幾眼,已經很是繁複晦澀。

隻是……

“這叫什麼學宮呀,牢獄還差不多。”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