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飾品店鋪則是高端的低調,“正宗海珍珠,海色水晶……”雖然真實度讓人懷疑,但喇叭播放的内容更穩重,門臉上飾品的擺放藝術性更值得人去觀賞。
莫問,問就是十八歲的時候青山穹來南濱海邊店鋪裡買過一串說是“藍水晶手鍊”的通體深藍色配有藍白色紋路的美觀物體,結果回去帶了不到兩個月,湛藍若海的“藍水晶”淨化成了“白水晶”。
當年當日青山穹擰着眉頭端詳這那“洗盡鉛華”的手鍊時,在紙上寫下了一句發自肺腑的質疑,遞給媽媽,“水晶也會被盤變色嗎?”
媽媽毫不客氣回言,“别想了,就是掉色了。”
好人不吃二遍虧,青山穹左繞右繞,繞過了那些售賣裝飾品的攤子,乘漸入黑夜的一抹暗灰徑直沒入盤旋海鷗海鳥下烏壓壓的人群。
……
地鐵站分别,做足一日導遊後,康若楠借着在夜裡的風與路上好像無窮無盡的燈光,朝家的方向走去。
五點十五分了,想來我要是不早些回去,媽媽也已經下班回到家裡了。她回去的早見我沒有整好飯,自己也會去做吧。
嗯,還挺期待的。
平心而論,媽媽的飯很好吃,也很有嘗試新鮮種類天賦,她審美還很高級,擺盤很好看,經常會學着加一些有關于福祿壽喜的精美裝飾,而且鹹淡适中調出的醬汁更是每一個都符合康若楠的胃口。
這些年來,康若楠早已确信那就是媽媽的愛好,是像她喜歡追趕時尚新潮,像山娘喜歡了解各種語言……都是一樣的,是讓自己開心,豐富自己内心的東西。
但是愛好建立在可自己自由支配之上。不是别人支配,不是為實現别人的價值故而高強度行動,更不是因為愛好的存在讓“被限制”變得理所當然。
……
“媽我今天六點到家,你要是不着急就等會兒,我買點兒雞肉回去我做個辣子雞。”康若楠誇張的手機殼内手機聊天界面“媽媽”上,這樣一句話被發送出去。
得到的回複是一句有些埋怨卻不語氣沖的媽媽的語音,“你這消息要是晚發一分鐘,我都會把剛才剛下鍋裡那個雞蛋撈出來。”
聽完語音,康若楠毫無顧忌地挂上可稱得上“幸福”的笑容,随後,手按于發送語音的鍵上,手機收音筒貼近嘴邊,“那你炒雞蛋吧,我一會兒明天早上再做雞肉,正好我明天上班起得得早。”
“拉倒吧,你這放假回家這幾個月哪天早起了?我還不知道你啊。”媽媽的回話想來一針見血,聽了這條語音康若楠竟一時不知道如何辯解。
……
“明天下午兩點的車回臨濱,有沒有空來接接我?”
另一邊亦是是女兒給她媽媽發送信息,界面一瞧便知是同一款軟件,不過不同的是,她們母女卻二人沒辦法如此輕松地語音對話。
“行,早點兒回來。”
打字交流自從互聯網普及,人人都擁有社交軟件的使用能力之後,造成的誤解和錯誤比比皆是。
打字内容語氣的錯誤會導緻人與人之間感情破裂,輸入習慣的不同會使交流變得驢唇不對馬嘴,錯誤的輸入字符和标點會改變出發點,導緻聊天離題……
以上種種,青山穹與媽媽青蘭杏二十幾年的相處,十年的打字交流中都曾經經曆過個遍。
“想吃點兒啥嘛,我明天回去給你帶點兒特産?”
不過直至如今,她們一家人早便總結出來了許多相處交流的模式。比如在有青蘭杏在場手語的聊天更直來直去地交流,不用在意任何語氣。
“不用了,來回來去背東西不容易,人好好回來就行。”
又比如,這句标點符号都透露出嚴肅的話中,青山穹能品出一句玩笑。
……
“媽,要不咱去末京跟我和大白住一起吧。”江名賀與她媽媽的聊天記錄的最後一句,則是三天前發出的這樣一句沒有收到回複的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