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淨山海 > 第39章 古今(二)

第39章 古今(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以上此種行為,江名賀曾笑她是“大包大攬的竊取行為!”雖然是玩笑話,但青山穹把着話也給“竊”了去。

後來每每遇到些從旁人口裡聽來的結論,她邊把從賀娘口中聽來的這話搬出來,告誡自己,自己還不曾證實認可和消化,不能随便傳播給旁人。

當然了,青山穹自己那套“橡皮筋理論”,還是她思考和容納的基礎。

不過這三百年前王妃的故事,倒是讓她想起了當年和媽媽一同去賦歌市,打車由打賓館去到機場,準備搭乘人生第一趟飛機時,遇到的司機師傅的閑磕。

……突然好餓,像那天在趕去機場的出租車上時一樣餓。

……

“為貴者,天家養之,為婦者,夫家養之。我等生而富貴婦家,不愁用度吃穿,行則承任生育管家,定則擔負王府顔面,足不出戶當享樂永世。”

“然我觀之,平王側妃姜氏,入王府時年十六,性喜魚蟲飛鳥,可述其中細微,嘗整日觀蟲,以解其性。側妃逄氏,先帝指于王,尤善述事,成書數篇,其書内容多磅礴堅韌,豪情壯志,王素來稱贊。”

“輝慶宮恪貴妃王氏,擅算。王未開府居于宮院時,我嘗與長女于輝慶宮王氏談論。每見恪貴妃時,其必于院中蹙眉凝神,口中不停籌算。常三五筆墨成圖,推演自樂。與子話之,我與女皆不通其妙,每皆昏昏欲睡爾。”

……

“中宮則無有所好。尊後未有所出,每日僅抄書祈福天地,食三餐而逛花林。此外,或坐鳳台而受拜谒,期間知貴妃擅算,平王妃擅文……學之。”

……

……

也不知是為增強對立端皇帝的說服性,還是想舉例論證“公主他丈夫參與造反和她關系不大”的論點,但又怕舉了誰的例子容易被皇上厭惡,到時候皇帝一聲令下賜死,李端明可就成了間接害人的原因。

她很大的篇幅,舉了李氏認識的所有夫人的例子。

包括九歲就嫁到曾經連王爺都不是的立端皇帝家中的皇後何氏。

李氏說,皇後九歲嫁人,連最基本為人婦的禮儀賢德都沒能記憶,這樣一個小孩嫁人之後,變成什麼樣子都是夫家所養,脾氣秉性成有七成到八成和你立端皇帝脫不了幹系。

接觸不到某些事物,形成不了某些愛好,和你立端帝以及你爹媽都脫不了幹系。

這是許多現代人解讀出來的。

可這發言無疑是引起李氏的丈夫平王被牽扯到叛亂中的一大證據——按照她的理論,她李端明嫁人的時候年齡也不大,腦子裡這些大逆不道的話又有多少是自己領悟,有多少是平王所授。

所以現代人則就此産生了另一種說法。

李氏莽撞忤逆,為公主求情而連累自己的孩子丈夫被名義休養,實則一夜之間去官職禁足——那份稿件中說的是“五月”實則據正史記載足足五年。

也有人說,她就是因為女兒精神錯亂,分不清眉眼高低,選擇直接挑戰皇權。

……

“故今叩請陛下寬恕安祈公主,和祈公主等死罪,尊公主回京,以仰承皇兄教誨留存于世……”

……

可最有趣的是,史書記載,安祈公主未等到赦免诏書病死關外,和祈公主白绫賜死,因丈夫剛病死回京居住的大公主福傳公主多重打擊絕食而死。

那份笃志的請求似乎真就隻被精心包裝代入了墳墓。兩百多年後在内憂外患中被賊人偷盜近百年後又被歸還到國内,第一次公之于衆。

幸而中宮與恪貴妃未曾受牽連,恪貴妃之子更是登基為帝,年号川和。

她本人是末朝唯二的太皇太後之一。終年七十七歲。史稱孝文皇後。

皇後于川和二年五月逝,史稱孝和。

……

“怎麼能說沒起到作用呢?”

青蘭杏被女兒推薦閱讀過這本老年李氏的回憶中的這一段信件——回憶錄中她似乎原封不動地謄寫了一邊那已經被塞進了她丈夫平王墓中的信——後,她做了設問道。

“她把恪貴妃的擅長留傳了下來,把側妃們的名字和生活流傳千古。”

“正如李端明曾說的,世間千萬人,不留名不是沒有名,是總有人不在乎這些人的名。”

“……那照媽媽你的意思,當時老百姓不比那幫皇親國戚更沒意義?”

“哎?我可不是這麼說的啊,你别害我。”寫罷這句話遞到女兒眼前後,青蘭杏放下手的圓珠筆,對女兒輕輕一笑。

……

“無從擇者,民與婦也。故古人有雲,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昌】李端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