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你來給他看看。”貴生道人捧起茶盞,呷了一口峨眉雪芽,表情很是享受。
“是。”蘇衡也不推辭,“這位伯伯,還請伸手。”
胖胖男子面色猶疑,但還是把手放在脈枕上,方便蘇衡把脈。
“如何?”貴生道人吹吹茶湯上的熱氣,挑眉問道。
“舌胖大,苔水滑,脈沉細,加之體胖易疲,這是脾腎陽虛證。脾虛不能運化水濕,以緻積水停飲。”蘇衡從容道。
貴生道人滿意點頭,繼續問:“該用何方?”
蘇衡思忖片刻,擡頭道:“用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加太子參、黃芪。”
貴生道人聽得連連點頭,将紙筆推過去,示意道:“開方吧。”
胖胖男子愣了半天,終于反應過來,驚恐道:“道長,就直接讓您的小徒弟開方嗎?這,這不太妥當吧……他才六歲呢,學醫應當也沒多久吧?”
貴生道人:“我徒兒又不是一般人。而且我不是在旁邊把關嗎?無論是診斷還是開方,無一錯誤。這樣,乖徒兒,你給這位伯伯解釋一下你開的方子。”
“是”,蘇衡從容道,“真武湯溫陽利水,苓桂術甘湯健脾利濕,溫陽化飲,此方能補益脾腎,溫陽化氣。加上您有些氣虛,容易乏力困倦,因此又加了補氣的黃芪與太子參。”
“哦哦。”胖胖男子其實沒太聽懂,聽得一知半解,但小神醫說得頭頭是道,似乎很有厲害的樣子。
“這是藥方,請您收好。按方抓藥,用水煎煮,早中晚分三次服用即可。”
“哎,好的,我曉得了。謝謝道長,謝謝小神醫。”胖胖男子将藥方貼身藏好,懵懵地道了謝,又懵懵地離開了。
蘇衡朝守在候診室門口的青枝點頭示意,可以帶下一位病人過來了。
下一位病人是個四十有餘的阿嬸,自述近來常腹痛洩瀉,不知緣由。
蘇衡在旁細聽,已初步診斷這位阿嬸有些脾氣不足。脾胃為生化之源,脾氣不足,則生化無力。可以用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之類補氣健脾的藥材……
蘇衡還在心中斟酌藥方,忽然聽見屋外有人急急地敲門:“三郎在嗎?”
“是采蓮姐姐的聲音!”青枝連忙跑去開門,“采蓮姐姐,你怎麼來了?”
“有急事。”采蓮顧不得和青枝寒暄,疾走幾步,向貴生道人行了禮,看向蘇衡,“三郎君,娘子快要生了!您快回去吧。”
怎會這麼突然。臨産期不是還有十天,現在竟提前了。不會是出了什麼意外吧?蘇衡小臉一白,忙起身向貴生道人告辭:“師傅……”
“行了,這些虛禮就免了。你快回家去吧。剩下的幾位病人,你師傅我自己搞定。”貴生道人直接打斷了蘇衡的話,擺擺手示意他盡快回家。
“謝師傅。”
·
“家中可是發生了什麼意外?”一坐上車,蘇衡立即向采蓮問道。
“用過午食後不到一個時辰,娘子突然說腹中陣痛,而且這陣痛來得頻繁。當時,阿郎已第一時間去請了張穩婆。好在阿郎下令及時,張穩婆趕到時,娘子已破了羊水。不過,三郎君也不用太着急,我出門時,家中已在張穩婆的指揮下布置妥當,娘子也用了些點心補充力氣,在床上待産了。”采蓮回道。
“那邊好。”蘇衡心下略松,看來阿娘沒有大礙。
回到家中,蘇洵、蘇轸和蘇轼已在産房外焦急等候。産房内,傳來張穩婆沉着指揮的聲音與程氏的陣陣痛呼。
“阿兄!”蘇轼最早發現蘇衡回來,立刻跳下座位,撲到兄長懷裡。
“阿娘在裡面生小寶寶,”,蘇轼仰着小臉,眼淚汪汪,“聽起來好痛。”
蘇衡安撫地摟着蘇轼,輕輕拍着他的後背:“小寶寶很快就出來了,阿娘會沒事的。”
“嗯!”蘇轼用力點頭。
程氏這一胎,從黃昏生到了夜晚月出。伴随着小嬰兒的一聲嘹亮啼哭,漫長又痛苦的生産終于宣告結束。
“恭喜恭喜,蘇二夫人生了個可愛的小郎君!”張穩婆抱着剛出生的蘇六郎,喜氣洋洋地走出來。
蘇轸一聽,頓時有些失望。她還以為這次終于能有一個香香軟軟的妹妹呢,怎麼又是一個臭弟弟呀。希望這個弟弟不要像四郎一樣,天天和她搶阿兄!
“阿娘怎麼樣了?我先能進去看阿娘了嗎?”蘇轸轉眼就把對妹妹的執念抛在腦後,還是阿娘更重要。
“八娘子别心急,裡頭還沒收拾好呢。”張穩婆柔聲道。
“好吧……”
“八娘,要來看看你們的阿弟嗎?”蘇洵從張穩婆懷裡接過襁褓,微笑着看向長女。
“要!”
蘇衡、蘇轼和蘇轸都圍了過來。
蘇六郎小小一隻,臉蛋還沒巴掌大,看着很是瘦小。
“弟弟好小隻啊,阿兄,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嗎?”蘇轼扭頭問蘇衡。
蘇衡沉默一瞬,平靜道:“不,你小時候更大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