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粽子都是清一色的甜粽,除了糯米,裡頭用來調味的不是沙糖、花蜜就是蜜餞。一口咬下去,能把人甜齁。尤其是此時的沙糖還不是後世的固體狀砂糖,而是液體狀的糖漿,确切地說,是蔗糖漿。但甜味好像是稀缺品,越是有錢人家,越喜歡往吃食裡放多多的糖。
彭山縣的栗蓉粽聽起來不算太甜,這已經算得上創新了。
“我倒是差點忘了,三郎君不愛吃甜食。”采蓮懊惱地一拍腦門。
“甜粽家家都會做,集市上也有很多賣甜口粽子的。我們不如另辟蹊徑,做些鹹口的粽子,拿到玉局道觀的端午市集上賣,或許能吸引到客人呢?”蘇衡提議道。
“賣粽子?”就連一向穩重的采蓮都吃驚得停下了手頭的活計,“三郎君,你怎麼突然想到要做買賣了?”
沉默一瞬,蘇衡緩聲道:“我隻是在想,阿娘與你們平日裡織布辛苦,家中進項主要靠賣布賣紗。蓮姨的手藝好,在整個眉山縣也是數一數二的。過幾日便是端午,不如做些新口味的鹹粽拿去賣,也好為家中添些進項。”
“三郎君真是長大了。”采蓮自幼就在程家,在程氏還未出嫁時就已經服侍在她左右。對程氏的長子蘇衡,采蓮可以說是看着他從襁褓裡的小嬰兒長成如今的小少年的。蘇衡為家中生計着想,有心為程氏分憂,采蓮深感欣慰。
“鹹粽确實少見,隻是,裡頭應當放什麼餡兒,嘗起來才會好吃呢?若隻是口味新奇,味道卻不好,恐怕也不會有太多回頭客。”采蓮皺眉沉思起來。
蘇衡提醒道:“夏日炎熱,綠豆性寒,有清熱解暑之功效。可以往粽子裡頭放些綠豆,再用鹽來調味。喜歡吃肉的,可以再放些五花肉,還可以放些蝦米提鮮。”
“好主意”,采蓮到底是經驗豐富的庖廚,立刻受到啟發,“我腌的鹹鴨蛋也能吃了。今兒早上剛切開一個,紅油直接冒了出來,那蛋黃吃着也入味,是綿密又帶點松沙的口感,香得很。可以把鹹鴨蛋切成塊包進粽子裡,味道絕對差不了。”
“聽起來就好吃得緊,采蓮我們趕緊包一批鹹粽,煮了嘗嘗。我都快流口水了。”青枝心急地催促。
“阿兄,可算找到你了。原來你在這兒呢!”小黏糕蘇轼雖遲但到。
今天用過朝食,蘇轼就被蘇洵叫去書房了,說是要考察他這幾個月以來學習的成果。蘇轼進了書房,就被蘇洵兜頭抛來了一大堆問題,不是字詞辨認就是背詩。這場考校足足進行了一個時辰才結束。
等蘇轼好不容易得到蘇洵的肯定,走出書房,就發現蘇衡和蘇轸都不見了,急得蘇轼滿屋子找人。
蘇轼最先找到了蘇轸。蘇轸已經把那一大團五色絲線整理好了,見蘇轼冒冒失失地闖進來,還不高興地”哼“了一聲。
聽到蘇轼問起蘇衡的去向,蘇轸杏眼一轉,笑得像隻狡黠的狐狸,同時又帶着一絲偷到雞的得意:“不知道呀,阿兄方才‘特意’來尋我,交代給我一件事便離開了。”
蘇轸有意加重了“特意”這兩個字,很難說沒有炫耀的意思。
“阿兄交代了你什麼事?”蘇轼眨眨眼,追問。
“這個嘛——”蘇轸拖長聲音,買了個關子,“這是我與阿兄之間的秘密,不能告訴你。”
蘇轼危機感頓生。兄長居然和阿姐有了專屬小秘密!于是,蘇轼氣鼓鼓地離開,繼續找蘇衡,終于在廚房找到了人。
“阿兄,你與阿姐說了什麼?為什麼不能告訴我!”蘇轼撲過來一把抱住蘇衡的腰,仰頭委委屈屈地質問。
蘇衡略一思索,便明白是怎麼回事:“你阿姐說的?也沒什麼不可言說的事。我就是給了一些新鮮的百索款式給她,拜托她和幾位堂姐們按照圖樣編織一批百索。”
“哦……”蘇轼一聽,原來兄長并沒有想着瞞他,憋着的那股氣直接一瀉千裡。等蘇轼的情緒平靜下來,他那往日最為靈敏的鼻子終于後知後覺地聞到了粽香。
“哇,好多香香的粽子!我要吃!”
“簸箕裡的都是已經煮熟的,四郎君若是想吃,直接拿便是。”青枝笑眯眯道。
“阿兄?”蘇轼看向蘇衡,征求蘇衡的同意。
蘇衡垂下眼睫,看了他一眼:“不許多吃,一日最多吃一個。”
“好耶!”
蘇轼剛想伸手挑一個大粽子,又聽見蘇衡慢條斯理地說:“吃了甜粽,一會兒可不許再吃鹹粽。”
蘇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