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節,也就是清明節。
将秋千節作為清明節的别稱,自來已久。秋千,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最早叫千秋,有千秋萬世意,後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
榾柮架起,繩索穿過踏闆的孔,牢牢固定于上方的木架,一座少兒少女皆愛的秋千架便搭建完畢。
縣太爺唯恐傷了百姓,還特意叫妖鬼巡邏隊的幾個女子上去試了試牢固。
風吹彩帶,霓裳随舞,女子歡快的笑聲不絕于耳,分外引人注目。
縣太爺看了看,猶覺不滿意。單是如此,好玩是好玩,可也太尋常無奇了。于是他連夜又想出一個主意,在秋千蹬闆下系一條标有尺寸的繩子;這也就算了,他在邊上又架了一座秋千,也是如此設置。等到秋千節,就用這兩架秋千架來進行比試誰蕩得更高。
為了引起百姓熱烈反應,縣太爺還興緻勃勃地将一塊雕琢成牡丹樣的美玉作為優勝者的獎勵。
——時人競相逐。
臨近清明,家中稍有資财的女子都在家裡搭建秋千架,貧家女子也以繩索綁縛枝桠,以此為戲。
光搭秋千架還是有些單調,褚照念頭一轉,想起老家廣陵愛玩的水秋千——雖然,擱廣陵,這個活動一般跟龍舟競賽一起舉行。這個當然不好讓女子來,男子也該表現一下自己。不是有句話說,“春天到了,萬物複蘇,動物們又到了……”咳咳。
總之春天是求偶的季節。
縣太爺興緻勃勃要讓慶澤縣上下都熱鬧起來。女子組秋千賽,男子組水秋千賽,至于蹴鞠、鬥雞、射柳、放風筝,便不一一而舉。
長長絲繩紫複碧,袅袅橫枝高百尺。
羅裙曳地,屬高空揚起時最為驚豔。立于踏闆上的青蔥少女們,仿佛飄飄欲乘風去的仙子。環佩叮當,鈴鈴若莺鳴。
烏鬓钗環,巧笑倩兮。
“好!”
看着女子們為了赢得勝利,在秋千架上設計出的一個又一個高難度動作,圍觀百姓們叫好連連。
又有貧家女子,布裙荊钗,唯有一雙眼眸晶亮。幹慣了農活的手,緊緊握住繩索。腳初踩踏闆,便迎斜風高空而去!
是振翅的雌鷹!
“莫鎖我,秋千助我,随入青霄去!”褚照情不自禁地鼓掌贊歎。
贊歎完,褚照一個“诶”?他素來詩詞不好,所幸科舉也不如何考詩詞,但是這句脫口而出的詞好像不錯?
可惜隻得了一句。
褚照按下遺憾,往後他總有靈感把這支詞填完的。填不完,填不完就算了。縣太爺理直氣壯。
看完女子組秋千賽,縣太爺給最優勝者頒了獎,那個女子得到了許多羨慕的“哇”聲。
随後,一行人又浩浩蕩蕩跑去水邊,準備看男子組水秋千賽。
兩艘架了秋千架的彩船早就在水邊整裝待發。需要說的是,能上去表演的都是對秋千架熟練的雜技人員,而不是褚照原本預想的少年男子。不過舉辦這類比賽,本身就是讓治下百姓們高興高興,雜技人員就雜技人員吧。
而這點遺憾,随着随身保護他的影四高興地說“其他縣的人知道慶澤縣舉辦賽事,也有許多來湊熱鬧”,也煙消雲散。
貨郎們挑着擔子在人群間穿梭,大聲吆喝着他們的貨物。
水秋千,聽着似乎隻比秋千多了一個“水”字,但它的難度系數比普通秋千高出一倍不止,也更驚險。
其中最需要技巧的地方就是,水秋千架在船頭上,表演的人需要借着秋千的擺動,擺到幾乎與頂架的橫木相平,再突然從秋千上騰空而起,于空中完成翻筋鬥等各種動作,才能跳入水中。
由于起跳處不是固定的跳闆,而是飛蕩在空中不斷活動着的秋千闆——對起跳時機的把握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畢竟秋千蕩平,隻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沒有适時跳離,它就會往回蕩,那時再想脫手跳離就很危險了。稍有不慎,便會被秋千打飛出去。所以水秋千這種不亞于後世走鋼絲的高難度、高風險并且強烈刺激人的感官的活動,一經登場,就引起全場驚呼!
“我嘞個親娘,這要一個失誤不得被秋千闆狠狠拍出去啊!”
褚照望天,所以他把各大藥鋪的大夫也叫來一起看了啊。還美名一個活動,六十以上的老人均可免費得一包藥包,讓他們各搭了一個藥棚呢。
——當然不可能是名貴的藥材,都是紅棗、紅糖一類補氣血又便宜的東西。
蹴鞠場上,蹴鞠接連在不同人的腳下運轉。
“賣清明粿咯!”
“賣南瓜餅!賣紅薯幹!”
“賣糖瓜!滾了芝麻,又甜又香!”
風筝争飛,就連妖鬼巡邏隊的人都沒忍住,自己紮了風筝去比賽。
其間當然也有許多小妖夾在人群中蹦蹦跳跳,但因為他們的名字都在縣衙的檔案裡,也沒有擾民生事,就沒有去管。
剁剁!
是賣豬肉的大漢,在剁豬肉聲音。
刺啦!
油條下鍋,圍出香氣。
“新鮮的魚!今天早上剛撈上來的!”
正在街上亂走的褚照,聽到這個,立即想吃鲫魚湯。他停下來,在那個賣家的攤子前精挑細選,好不容易挑中一條,就聽到有小孩子驚呼:
“娘!娘!他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