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郎在平安醫館裡修養了幾日,這期間隻留下朱秀兒一人在此照料,其他人都回家搶收稻子。
新收下來的稻子還得趁着天氣好趕緊晾曬,晾幹之後還得去殼,就得到了粗米。
想要得到細米還得繼續研磨,但鄉下人沒那麼多講究,有糧食吃就不錯了,還分什麼粗米細米的。
宋老漢與林老婆子、宋二郎一同搶收,柳雪梅則帶着家中小娃去山上找山貨,多囤些糧食。畢竟交秋稅之後,家裡估計一粒米都不剩。
柳雪梅也算着日子,數着小房内的幾袋子粗米,“這可怎麼辦啊,這些糧食根本不夠交稅的……”
過兩天省城裡催稅的大人就要下來了,宋老漢也看着根本不足夠家中人頭數的稻子,接連歎氣。
最後和林老婆子商量,決定從公中拿銀子抵稅。
大順朝根據地區的不同,所收的稅也不一樣,在北方一年一熟,一年也隻征收一次稅,在南方一年兩熟,就得征兩次,若是沒有糧食,就得按照人頭交銀錢稅,一人一次稅是五兩銀子。
未滿十四的小孩不用交。
林老婆子算着家中的稻子,估摸着這次就算将新稻和家中的舊稻全都拿去交稅,也還差兩個人,也就是得拿十兩銀子去交。
林老婆子心疼得直滴血,這些錢可是全家辛辛苦苦攢了這麼多年才攢下來的,一年到頭都埋在田地頭,就盼望着交完稅,還有點餘糧,好省點銀錢,供孩子們讀書去。
若是遇上災年,便要拿銀子抵稅,多抵兩次,怕是地都要賣掉。
林老婆子歎着氣,這幾日心裡也一直惦念着大郎,也不知道他在醫館裡怎麼樣了。
正想着,平安醫館的馬車就來到了家門口,林老婆子心一跳,趕忙迎了出去,看見朱秀兒扶着宋大郎下馬車來。
林老婆子心中的大石放下,連忙也上去扶着宋大郎,“秀兒,這是……”
朱秀兒答:“娘,林大夫說大郎可以回家來靜養着了,隻要後面仔細些養着,下地是不成問題的。”
林老婆子安下心來,“好!好!那就好,來!大郎進屋來。”
“大哥回來啦!”
“爹爹!!娘親,江兒(雲兒)好想你們!”
“大伯,大伯!”
一群孩子剛跟着柳雪梅去采完山貨回來,遠遠看到有一輛馬車停在家門口,又看到幾天不見的宋大郎和朱秀兒,個個如同小炮彈一般飛奔過來。
卻隻站在宋大郎身邊,不敢過多靠近,怕傷到他,隻圍着宋大郎叽叽喳喳道:“我們今天采了很多很多大蘑菇,今晚給大哥煮蘑菇湯喝!”
宋知江和宋知雲也道,“爺爺說等爹爹回來就煮兔子吃,今晚爹爹要吃大兔腿!吃完腿腿就好啦!”
最小的宋知文也道:“我也摘了好多好多果子,都給大伯吃!”
宋大郎看着家中幾個孩子,都是他親眼看着長大的,心裡暖暖的,一連應下聲來,“好!好!大伯都受下了,乖孩子們。”
宋大郎平安歸家,宋老漢将養了多日的大兔子炖了,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得開心。
第二天,裡正匆匆趕來,将三十兩交到宋老漢手中,“原本是想去平安醫館交了醫藥錢的,沒曾想大郎提前回來了,我們問過了林大夫,說藥錢三十兩,這是上遊村湊出來的醫藥錢,你們好生拿着。”
宋老漢眼含熱淚,昨日宋大郎回家,他就給送大郎回來的藥童交了醫藥錢,比上一次少點,二十兩,剛好是整個家的積蓄。
林大夫這是又多給他們拿了十兩。
剛交完醫藥錢,整個家窮得叮當響,還愁着秋稅呢,宋老漢含淚将銀錢收下,招呼着家中老小去後院将這些天找回來的山貨給裡正裝了滿滿一大車。
“裡正老爺,這些天您幫我們家這麼多,這些您是無論如何都要收下的,不然…不然我就親自送到您家去!”
裡正本不想收,但是看着宋家人堅持的樣子,也隻好收下。
回到家,看到這些新鮮漂亮的山貨,裡正心裡也熨貼。這些年來他也鍛煉出了看人的本事,摸着胡子點頭道:“宋家人都是實心眼,做事老實本分,與之交好也不錯。”
裡正夫人命人将山貨卸下來,全都是新鮮的,還帶着泥土的芳香,也笑着:“這宋家人真是實在,也不枉夫君跑上跑下忙活。”
*
轉眼間稻子已經收完。秋收已經過去,收稅正式拉開帷幕。
縣城中下來的催稅衙役這些天也都進村來,挨家挨戶敲門,拿着薄子對着人口,一家有幾口人,年歲幾何,都清清楚楚記錄在冊,就算有心想逃稅也是不成的。
宋老漢一家認真商量過後,決定将家中的所有糧食全都交稅,還差兩個人,就再交十兩銀子。
這些天采的山貨也不少,實在不行,就去鎮子上買些糧食回來存着,大夥齊心協力,定能把冬天給度過去。
宋家人麻利交完稅,收稅的官差也沒有為難他們,村子裡響起此起彼伏的哭喊聲,更甚者有摔盆摔碗的。
“老天爺啊,實在是活不起了,家裡是一丁點糧食都沒有了啊…”
收稅的官差冷冷道:“沒有糧食也可以拿山貨來抵。”
一時間山貨成了搶手貨,附近幾個村子的人紛紛拖家帶口去山上掃蕩,所有能吃的都不能幸免,全都被挖回去交稅去了。
宋家沒那麼多顧慮,家中沒了糧食,宋老漢馬不停蹄趕到鎮子上的米糧店問價,如今正值要交稅的時節,糧食價格飛漲,原本30文錢一鬥糧食,如今竟然漲到了60文的天價,整整翻了兩倍!
宋老漢将從家中帶來的兩隻野山雞拿到酒樓賣了,兩隻山雞共有六十多斤重,來送的時候健壯有力,掌櫃給價也爽快,按照如今新鮮雞肉的價格給,一斤10文,給了600文。
宋老漢拿着錢,猶豫着,又到了米糧店門口,聽着比往常翻了一倍的高價,心裡拿不定主意。
米店的夥計看到宋老漢一直在附近猶豫,就問道:“可是家中交了賦稅,沒有餘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