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裡出事後,李欣丢了工作。
她跟台靜怡一樣,是一名準大四學生。隻不過她是二本學生,而台靜怡念的大學,高貴得令人仰望——要把脖子仰斷的那種仰望。
當初她放假早,比台靜怡早到煤廠幾天實習。
那時她在工位上放了兩本書,一本是《德伯家的苔絲》,另一本是《紅與黑》。苔絲的家庭是她家的真實寫照,而于連的某些經曆,則是她向上攀爬的動力。
李欣覺得,這輩子她最大的好運,就是搶先知道“台靜怡是個貨真價實的大小姐”這個消息。
她去網上搜台家的資料,了解到台家是世界幾大财閥之一,是一個從唐朝起就世代顯赫的家族。台家大小姐被保護得極好,網上幾乎搜不到與她相關的文章。
認識台靜怡的第一天,李欣在日記本裡寫了一句話。
“以她為名的階級之下,怎樣攀附并解構萬分之一的她。”
才認識台靜怡兩天,廠裡就被調查組徹查,從領導到工人,每個人都被查得連黑曆史都不剩。後來工人各自失業,李欣就沒再跟台靜怡見過面。
李欣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妹妹讀高三,弟弟是小學二年級。
妹妹是年級倒數幾名,不愛學習,天天想着要通過傍大款實現階級跨越。弟弟很惡毒,整天說:“爸爸媽媽重男輕女,所以大姐和二姐的所有東西都是我的!”
從前李欣覺得,隻要好好學習,不說奔向小康,起碼能活得體面些。
可讀書時她拼盡全力,也才走了個普普通通的二本。
于是她選擇巴結台靜怡,跟大小姐做朋友,或是給大小姐做狗。
她想從大小姐這裡撈到一些錢,一些世面,好能攢夠逃離原生家庭的底氣。
**
台靜怡跟小程厮混完的時候,李欣恰好去老區買鹵貨。
鹵貨店生意火爆,李欣一面排隊,一面又恰好碰到台靜怡從一條衖巷裡走出。
不知是不是錯覺,李欣總覺得這次碰面,台靜怡要比從前多了點活人感——
兩腮多了點血色,白裡透紅的。
隔着一條和平街,台靜怡站在街對面,朝李欣擺了擺手。
台靜怡把頭發盤起,吊帶短褲配涼拖,渾然天成的松弛感。
在綠燈下,她順着人行道朝前走,視線毫不遮掩地落在李欣身上。
李欣搓了搓臉,耳根泛紅。
你的夏天還好嗎?
李欣瞥了眼毒辣的夕陽,在心裡自問自答:不太好。
今年的夏天格外熱,仿佛要她持續中暑,持續眩暈,持續心跳加快……
台靜怡與李欣的目的地一緻,同樣是姜家鹵貨店。
買完鹵貨,倆人坐在店鋪的露天小桌旁,邊吃鹵貨邊聊天。
李欣啃着中辣的鴨脖,話語詫異:“沒想到大小姐也愛吃小縣城的鹵貨。”
台靜怡并不否認“大小姐”這個身份,想着反正李欣早查過她的資料,索性就不再僞裝。
“美食不講究階級。”台靜怡說,“富人也吃野菜,窮人也能吃肉。”
那是富人有的選。李欣腹诽。
不知什麼原因,李欣總覺得台靜怡買的那袋鹵貨的味道,清新又奇特。
“什麼味的?”李欣朝台靜怡那側嗅了嗅。
“蜜汁味。”
台靜怡把自己那袋鹵貨推到李欣手邊,“你喜歡?随便吃。”
姜家鹵貨店開張十幾年,從來不賣蜜汁味的鹵貨。
李欣不免多想,總不能是店主親自為台靜怡做了一個口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