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恩豪第二天在單位上班,花了一天時間,加班加點,不知耗費腦細胞多少億,又彙總校對修訂好了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研讨會的一份材料。這份材料比較長比較複雜,大至内容是:
“濱河發展報告
……濱河市委 濱河市政府
(2007年7月)
濱河位于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地處黃土、青藏、蒙古高原交彙處,在大西北處于‘座中四連’的獨特位置。全市總面積1.31萬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1631.6平方公裡,人口326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85萬人。城區大河奔流,兩山夾峙,具有濃厚的西北民族風情和獨特的黃河文化。作為建國後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機械電子、醫藥、紡織、建材為主體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大中城市50強。進入新世紀,濱河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正大步走向新的輝煌。
(一)
改革開放以來,濱河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長足進步。特别是跨入新世紀後,濱河市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确立了‘創業實幹打硬仗,建設創業型城市’的指導思想,明确了‘提前、升位、兩位數’的發展目标,提出了以‘項目為綱,改革為先,環境為要,穩定為上,民生為重,……建為本’的工作方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成為濱河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速度增長最快、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2006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突破600億元大關,達到638億元,人均生産總值突破2萬元大關,地區性财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41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98元,分别比上年增長10.42%和6.82%,已總體達到小康水平。濱河先後獲得了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國最佳商務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及全省園林城市、社會治安免檢城市等榮譽稱号。以‘治庸’計劃、‘一把手’上電視為核心的改革創新,被國内社科界和新聞媒體譽為治政理事的‘濱河模式’。以‘393’攻堅計劃為核心的國有企業改革,被國府院國資委稱為新一輪國企‘無震蕩’改革的‘濱河模式’。‘民情流水線’等基層……建工作被國内許多地區借鑒和推廣。
(二)
‘十一五’時期,是新世紀重要戰略機遇期關鍵的五年,也是濱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全市上下圍繞市十一次……代會确定的發展藍圖和主要任務,認真組織實施‘十一五規劃,提出‘圍繞一個目标,實現兩個翻番,完成三大任務,取得四大進展,提升五個水平’的‘12345’總體設想,努力實現濱河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圍繞‘一個目标’:就是堅持以……和構建……社會統領全局,着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進程,努力實現濱河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實現‘兩個翻番’:就是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确定的主要目标基礎上,争取到2011年實現人均生産總值比2004年翻一番,突破3萬元。到2014年,力争全市生産總值在2000年的基礎上提前六年翻兩番,跨越1000億元大關,達到1330億元,地區财政收入達到226億元,一般預算收入達到65億元。
完成‘三大任務’:一是加快推進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建設。充分發揮濱河的科技、人才、交通、區位等比較優勢,把濱河建設成為經濟發達、功能齊全、環境良好、物流集散、區位優勢明顯、輻射帶動力強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二是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體任務。在基本完成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前兩步發展目标的基礎上,到2011年,主要指标基本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預期目标,到2014年基本完成主體任務。三是取得構建‘和諧濱河’的重大成果。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着力加強各項社會建設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完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努力構建‘和諧濱河’。
取得‘四大進展’:一是在加快構建新型工業體系上取得重大進展。努力形成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先導、基礎産業和制造業為支撐,能源原材料、機械制造、食品醫藥三大闆塊為主體,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農副産品加工、食品醫藥、能源電力為重點的新型工業體系,把濱河建設成為區域性研發中心和制造業基地。二是在大力發展園區經濟上取得重大進展。大力推動項目、要素、企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向園區集中,形成一批戰略性、成長型強的主導産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高附加值和品牌競争力的優勢企業。三是在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上取得重大進展。抓住西南、西北鐵路大通道建設和青藏鐵路建成通車的機遇,加快建設青藏物流園區和面向西部及中亞的物流基地,着力打造具有現代化城市形象标志的中央商務區、商業中心和特色商業街及各類專業市場,構築服務型經濟結構,不斷提升濱河的輻射力和競争力。四是在……新農村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堅持城市農業的發展方向,抓住特色和規模兩個關鍵環節,加快農業區域化布局、标準化生産、專業化經營、信息化服務和品牌化發展進程,全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培育一批競争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企業集群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加快提高濱河農業的綜合實力。
提升‘五個水平’:一是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市場化水平。加快體制創新,深化全面改革,擴大對内對外開放,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二是不斷提高城市發展的科學化水平。堅持實施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突出‘絲路重鎮、黃河明珠、山水名城、水車之都’特色,五年計劃投資300億元,全面加快以路橋為主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三個新城區建設,推進老城區改造,帶動整個都市快速發展。三是不斷提高人均占有社會公共資源水平。通過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扶貧開發,特别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城鄉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資源體系和道路、橋梁、公交、市政公用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公共資源向遠郊和農村傾斜,使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四是不斷提高人居環境水平。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加強生态環境建設,大力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強化黃河濱河段水污染防治,努力把濱河建成國家衛生城市和生态園林城市。五是不斷提高社會和諧文明進步水平。通過‘質量建……’的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堅持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快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教育體系,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使用,高度重視和解決民生問題,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着力解決城鄉收入差距過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