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生态修複
“(五)成立文化景觀建設專家咨詢組,聘請對河隴乃至西北地域文化有研究的專家學者,參與文化景觀選題、規劃、論證和建設,以提高文化景觀的品位和準确性。
(六)建立具體的工作班子,盡快開展項目篩選、規劃設計、方案論證等工作,加快工作進度,使該項工程早日付諸實施。
(七)理順目前風情線的管理體制,由多頭管理規整為統一管理,消除管理方面存在的盲點和漏洞。現在的黃河風情線和即将規劃建設的黃河文化景觀長廊由市園林局統一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00八年九月九日”
“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濱河試驗區建設方案
一、項目提要
(一)項目名稱: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濱河試驗區
(二)項目實施單位:濱河市人民政府
(三)項目技術支撐單位: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四)項目區範圍:濱河市行政區界内。
(五)建設規模及内容:充分利用原生種植被資源,運用自然植被人工輔助恢複技術,完成項目區生态修複1000萬畝。
(六)修複期限:2009-2018年,共10年。
(七)修複宗旨:以科學發展觀理論為指導,以保護、修複生态植被為主線,運用原生态系統及原生态種的穩定性原理,人工輔助激活自然系統的活力,提高系統的自我恢複能力,修複并恢複生态植被系統,改善濱河生态環境,減輕城區大氣污染,為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工程提供技術支撐。
(八)修複目标及成果:在項目區内通過人工輔助技術促進生态植被的修複,使濱河市的綠化覆蓋率由現在的12.21%提高至50%以上。并研究提出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工程技術體系。
(九)總投資及資金來源:39.1億,國家、地方共同籌措。
(十)項目效益:項目完成後,濱河市将形成比較健康的生态環境,減輕城市大氣污染,改善濱河對外形象及投資環境,促進濱河經濟的發展。同時,在生态植被修複理論與實踐方面集成新的技術和方法,為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國家工程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項目背景
(一)社會基礎
随着全球生态環境的變化及對人類生存的威脅,人類越來越重視對生态環境的保護與建設。世界各國都在為此做出積極的努力。2000年以來,我國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啟動和實施了六大林業生态工程,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生态環境建設步伐。黃河中上遊生态環境問題也受到了國家及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正在實施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三北”四期防護林工程及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已經對其生态植被的恢複産生了積極的效應。近年來,國家又啟動實施了黃河上遊的三江源頭生态治理工程,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功能區生态保護工程也列入國家 “十一五”規劃。2007年,在……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作為……的根本制度納入到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标,充分體現了生态建設對華夏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這為實施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工程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和修複黃河中上遊流域的生态植被、改善脆弱的區域生态環境、構建沿河流域和諧社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确保人民安居樂業等問題已經成為新世紀影響國情和社會進步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