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我在市府寫材料 > 第118章 第 118 章

第118章 第 118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27、不是人人都能活的低調,可以低調的基礎是随時都能高調。

……”

“哼哼哼”達恩豪捂嘴偷笑,笑過了,在這微信後面給單位同事大腮幫子眼鏡兒巴其平回微信,就是豎了三個大拇指,點了三個贊。然後,收拾起心情,又是一本正經地繼續回憶給陶才生副市長剛寫過的材料内容。

“(三)治理濱河大氣污染、改善濱河生态環境的需要

濱河市是河隴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西北交通、通訊樞紐,是我國東西部交流合作和聯系中亞、歐洲、中東及南亞次大陸的重要通道;是黃河上遊經濟開發帶的重要輻射點。由于曆史和自然的原因,濱河市森林覆被率低,植被相對稀少,地表裸露嚴重。加之受東西狹長,南北山脈高聳的河谷地貌影響,盆地内空氣流通不暢,空氣污染嚴重。各種雜質、粉塵及SO2等有害物質嚴重超标。同時,氣象災害也很頻繁,尤以水土流失突出,年土壤侵蝕模數為2000-5000 t/km2,屬重度和嚴重水土流失區,濱河惡劣的生态環境嚴重制約了濱河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008年2月,濱河市政協将《關于實施濱河市森林生态場工程的建議》列為一号提案,提出用生态環境建設的措施和辦法影響濱河城郊區域氣象變化,以打破城區上空逆溫層,減輕城區大氣污染,目前正在開展前期調研及數值模拟研究工作。改善濱河市生态環境,對于改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促進濱河的大發展,促進各民族團結,創建人與自然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四)保護泛濱河生态區生物多樣性的需要。

泛濱河生态區的特殊區位環境,導緻區域内同時具有氣候多樣性、立地環境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的複雜性,就植物而言,同時具有溫濕帶植物、高寒植物、荒漠植物、超旱生植物、沙生植物等種類,就濱河地區有1000多種植物,其分布廣泛,既有區域過渡種,也有區域特征的代表種,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應用價值。實施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濱河試驗區項目,将直接保護區域内各類物種,為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物種研究建立最佳場所。

四、項目實施的可行性

(一)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與恢複工程區

根據黃河中上遊的生态環境現狀和修複目标,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工程可分為四個區,即:河源區、泛濱河生态區、風沙區、泥沙集中區。

1.河源區。本區包括河隴、青海的20個縣(市、旗)。屬高寒草甸或半幹旱荒漠草原。生态建設的主要措施是科學合理的保護林地、牧場。對已經退化的草地實行封育,促進草地生态系統自我恢複。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

2.泛濱河生态區。本區西起青湖循化(下青藏高原區),北至甯夏中衛市。涉及13個縣區。本區屬溫帶半幹旱草原區向荒漠化過渡區,生态建設以原生态種的恢複為主,提高植被覆蓋度,促進生态系統的良性循環發展。

3.風沙區。本區為黃河甯夏中衛至内蒙古河口鎮段,包括河隴、陝西、甯夏、内蒙古的13個縣(市、旗)的全部及3個縣的部分。屬溫帶半幹旱區,生态環境建設的主要内容以生物措施為主,合理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草地、農地)風蝕荒漠化。

4.泥沙集中區。黃河流域泥沙集中區為内蒙古河口鎮至陝西陝縣段,主要分布在黃土丘陵溝壑區和黃土塬溝壑區。本區屬黃土高原多沙粗沙區,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地。本區屬溫帶半幹旱區——暖溫帶半濕潤區,本區生态環境修複的主要目标是減少土壤侵蝕與入黃泥沙。

(二)濱河生态區位環境的特殊性和典型性

濱河位于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與恢複工程區中泛濱河生态區的中心。年均降雨量327毫米,且多集中在7、8、9三個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60%,平均蒸發量1468 mm,為降雨量的4.5倍,年均氣溫11.2℃。特殊的生态區位,形成了區域環境的多樣性,幾乎包含了黃河中上遊各種類型的生态環境。區内南部和西南部分布有興雲山、魯城林場兩處天然林區,黃河以南降水量最高可達621mm;黃河以北的中部為典型的黃土丘陵區,降水量260~300mm左右,最低為263mm以下,約占濱河總土地面積的65%,是濱河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北部為荒漠區,降水量180mm左右,近鄰騰格裡沙漠,是濱河的主要風沙防治區。不同的立地環境,不同的天然植被群落,需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這為黃河中上遊流域生态植被修複國家工程提供了豐富的試驗場所。

(三)濱河人民堅強的生态環境建設信念

濱河地區嚴酷的自然環境,也培養了濱河人民改善生态環境的堅強信念。濱河人民為了改善濱河城市的生态環境,美化家園。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圍繞南北兩山荒山綠化,堅持不懈,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通過開挖水平溝蓄水、背冰負雪、引水上山、雨養造林技術等一系列措施,使南北兩山58萬荒山披上了綠裝,在西北乃至全國生态環境建設中樹立了‘綠色豐碑’。濱河人民為改善環境而锲而不舍的奮鬥精神和堅強信念是順利實施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濱河試驗區項目的支撐和保障。

(四)濱河豐富的生态環境建設經驗

黃河及其支流是濱河的主要水資源。近年來,圍繞黃河資源的保護與治理,濱河市政府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實施了以南北兩山綠化工程為代表的生态環境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研究、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生态環境建設和流域治理經驗,幹旱荒漠區植被恢複等許多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在濱河的生态建設實踐中也不斷得到了應用和提高。特别是在生态修複技術與恢複技術研究方向取得了突破和創新,同時在生态環境建設管理上也總結出了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也鍛煉出了一支素質過硬的生态建設隊伍。截止目前,全市森林覆蓋度已提高至12.21%,城市綠化覆蓋率達25.2%。”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