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聞聲聽音,老趙氏知道兒子、兒媳這是聽見她說分家,不願意,退了一步不再揪着二兒子的事不放,心下好歹松了松,此時此刻也頗有些顧不上女兒。
站在一旁的陳氏見話已經說到這份上,自己俨然是成了要逼死大哥一家的人,瞧見老母親愈發蒼老的面容,強忍下心頭的苦楚和委屈,硬氣道:“嫂子說話不用這麼難聽,我這些年艱難,确實是拖累娘家,如今嫂子生下侄兒,一心一意為了孩子,我也不是不明白的,日後自然是各顧各的。”
此話一出,屋内幾人面色各異。
劉氏自然是滿臉喜色,旁邊抱着兒子的陳大林面色複雜。
老趙氏猛地扭頭看向自己的小女兒,又是心痛,又是無奈,又是愧疚,卻也沒開口說什麼,瘸腿的兒子和日子艱難的女兒之間,她還是更心疼瘸腿的兒子。
鬧了這一場,總算是消停下來,門外悄悄聽了半晌的徐琮安走進屋内,直奔母親陳氏,拽着陳氏的衣袖道:“娘,我想回家。”
陳氏也沒有繼續留下的心思,拉起兒子的手答應:“好,咱們這就回去。”
說罷便轉身欲走,老趙氏瞧見,紅着眼眶挽留:“阿絹,吃了飯再走吧。”
“不了,娘,你好好照顧自個兒,還有二哥。”
陳氏背對着老趙氏,快速的擡手抹去眼角的淚水,留下一句話,帶着兒子匆匆出門,在院裡抱上女兒二丫,離開了陳家。
老趙氏幾步追出來,也隻看見一抹背影,沒等如何傷心,重重地一聲響動從偏房傳來。
“不好啦,二伯摔下床了!”
……
母子三人途經方才來時的地方,撞見了閑來無事蹲守着的陳七嬸,一見陳氏母子三人灰溜溜的立馬來了興緻,毫不遮掩的看笑話:“我就說劉氏那潑辣的,這回生了個兒子,定是不會讓這小姑子再讨着好兒。”
陳氏聞言并不搭理這好搬弄是非的閑人,帶着兒子和女兒徑直趕路。
已近晌午,母子三人走了許久的路趕到陳家村,連一口熱水也沒喝上,現下又要走上好長的路才能趕回半坡村,陳氏低頭看了眼已經喘着氣的兩個孩子,心裡說不出的委屈。
奈何她是兩個孩子唯一的依靠,盡管苦死也要打碎了牙和血吞,才能撐起這個家。
“娘,我餓。”
晌午已過一個時辰,年紀尚幼的二丫實在是忍不住,帶着哭腔向陳氏乞求。
陳氏沒有任何法子,隻能抱起二丫哄:“二丫乖,還有半個時辰就到家了,回了家娘給你吃雞肉。”
陳氏哄完女兒,轉頭看一旁的兒子,隻見兒子徐琮安早上出門時梳的整整齊齊的發髻都已經有些散亂,兩鬓的汗水清晰可見,卻是沒喊一聲累,也沒喊一聲餓。
怎麼會不累、不餓呢?
陳氏一個大人尚且有些撐不住了,何況兒子一個才八歲的孩子。陳氏強忍下心口蔓延的委屈和心酸,取出長布帶将二丫背在背上,安慰輕哄:“二丫在娘背上睡一會兒,醒來就到家了。”
安頓完二丫,陳氏伸手拉住兒子,用自己的手拉着兒子走,好歹能讓兒子剩下力氣。
徐琮安卻懂事的并未放慢步伐,因而陳氏的牽手也僅僅隻是牽手而已。
徐琮安每日趕到鎮上的學堂,走路也是習慣了的,二丫在陳氏背上,随着走路時的搖晃很快就睡着了,倒也不再哭鬧;是而母子二人半個時辰後就走回了家。
沿路有同村人詢問,陳氏隻掩飾說害怕天黑了帶着孩子不好走路,吃過午飯就往回趕了。其他人倒也沒有起疑,畢竟陳氏沒有男人,一寡婦帶着兩個孩子,确實是要謹慎些。
回了家,陳氏把二丫放到床上,讓她繼續睡,便立刻到竈房,徐琮安緊跟其後到竈房幫着生火,很快煮好三碗熱騰騰的雞湯白菜面。
二丫聞着香味醒了,母子三人吃完雞湯白菜面,這才覺活過來。
陳氏摸了摸兩個孩子的臉,心裡決定日後再不去娘家,她受些冷眼和委屈沒什麼,再不能讓兩個孩子跟着她受這樣的委屈。
折騰一天,天剛擦黑,母子三人便早早歇息。
甯靜的一夜過去。
翌日,徐家迎來不同尋常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