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了,蘊華剛也給我送了信。”
容家新任當家人細心妥帖,給明珠詳細解釋了一下文人之間的潛在共識,畢竟原主不學無術的印象深入人心,容蘊華也不明白她之前是扮豬吃老虎還是真不擅長文學,生怕小殿下沖動之下做事适得其反,最後,信末容蘊華提出想上文會。
文會,這個朝代是有文者兩年一會的傳統的。
文會集天下博學多才者,共聚一堂,探讨文學,是天下文人學子心中的聖地。衆人沒有身份之别,圍繞一個辯題,各自抒發自己的觀點,引經據典,博采衆家,思維的碰撞下,時常出現驚豔衆人的文章,是為一大盛會。
文無第一,有限的時間裡,最後辯題通常沒有統一的結果。
過程中彼此運用所學交流就是最大的意義。
不過文屆有一個共識。
也算是衆人心照不宣的約定俗成。
一旦某屆文會辯論出了結果,那獲勝者就是當之無愧的文人之首。
文人的名,靠論,靠辯,得靠他們自己用一身所學去争。
文章傳閱千人萬人,一個字都做不了虛假。
有籍籍無名者,在文會上一鳴驚人;也有名不副實的,在文會中路出馬腳。
現在明珠需要做的,就是将容蘊華推上這一屆的文會。
這沒什麼難的。
文會能傳承下來的基礎,就是它不限制參與者出身,三教九流,無論你是販夫走卒,還是世家公子,隻要你有真才實學,都可以站上去發表自己的見解。
雖然之前沒有女子上去“抛頭露面”,但也因此,規則中沒有明文規定說禁止女子去啊。
女子的身份是容蘊華的劣勢,用得好了卻也是她的優勢。
明珠做好安排,信件一封封流入對應的人手中。
接到通知的人領悟中心思想後,将信紙燒毀,默默回到各門各家,開始潤物無聲地幹擾各家勢力的判斷。
崔家。
“聽說容家那個小姑娘要登文會,你們怎麼看啊?”
“簡直有辱斯文!”
“膽大妄為!我們絕對不能讓她去毀了盛會!”
衆人七嘴八舌。
一個穿着青衫的年輕人糾結眉頭:“可是她之前和福甯公主走得近,如果我們反對容蘊華被福甯公主知道了,依那位殿下的性格……”
嘶。
那他們可不會好過。
得罪過公主的人可都不好過,最近的陸家先例在前,陸大人還在病床上躺着呢。福甯公主一怒,之前陸家還有偌大家世都一夕破落,他們隻是普普通通的幕僚,連官身都沒有,人微言輕,哪敢招惹那尊大佛?
腦補了一下福甯公主生氣的下場,衆人頓時沉默。
原本慷慨激昂的議事堂寂靜無聲。
崔家主輕咳一聲,及時開口。
“……女子必定是不能登文會的,相信不止我們崔家,其他世家都是這個想法。不過我覺得這個事吧,既然大家都這麼想,大局已定,肯定也不差我們這一家。”
“我們崔家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衆人聽到崔家主的決定,暗自松了口氣。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紛紛拱手,真情實感贊同道:“家主所言甚是啊!”
“家主英明!”
*
三皇子府。
三皇子穿着一身休閑,将線人送來的消息扔到桌子上,冷哼道:“登文會倒是個好方法,難為她們想得到這茬。”
“異想天開罷了,想到可不代表她能做到。”
“真是天真,以為文會是那些宴會姑娘間鬧着玩兒的遊戲麼!”
“你可有把握?”三皇子扭頭問下座某位入圍了這屆文會的學子。
“潘某寒窗苦讀數十載,日日卷不釋手,不敢說學富五車,卻也必定不能被一個小小女子辯倒,此番定讓她認識到什麼叫井底之蛙。”
“好!”三皇子心中主意一定,“不必留手,我要她認清現實!”
眸中暗光閃爍:“女人就該老實安于後宅!”
*
……
各方勢力冷眼漠視,甚至有不懷好意者想看容蘊華笑話,主動推波助瀾,局勢湧動,最終的結果是,容家容蘊華的名字堂堂正正出現在了文會最終的名單上。
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有女子要登文會的消息,更是插了翅膀一樣飛速傳播出京都,一下子掀翻全天下的輿論。
震驚,諷刺,意外,好奇。
天下文人的視線集中到京都。
三皇子很滿意:“場子鋪這麼大,看她怎麼收場。”
“台子已經搭好,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同一時間,明珠對容蘊華說出相似的話。